
近日,筆者想起一條較老的報道:在格力珠海廠區下班時間,數萬名員工有序地走在僅1米寬的人行道上,而約8米寬的車行道空無一人。這種現象得益于某次一名員工走上車行道后,被勒令開除離職。當時有班組長、副總等人求情,以“狠”著稱的董明珠依舊不改決定。至此,格力員工都深刻留下了“人車各行其道”的“鐵規”,把安全隱患的種子扼殺在萌芽之中。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彰顯了在剛性企業制度的面前,誰也不能逾越和替代的道理。
每年,企業都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各種安全制度條文層出不窮,各種安全管理措施發條擰得很緊。但是,這種時時說、人人抓、事事管的“安全為天”的事還是屢有發生,原因何在?令人深思!大家都知道: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在安全管理上,我們缺少的不是制度,缺少的是對安全制度的真正落實和執行。好的管理制度,重要的是在于遵循,如果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重,忙起來不要”,在制度執行上打“折扣”,那么,再好的管理制度終將成為空文,制度的生命力也將變得弱不禁風。
現在有個別單位員工甚至是管理者,對安全管理工作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安全事故的發生存在一定偶然性,這種偏執的觀念是要不得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則告訴我們:當一個企業有300個隱患或違章,必然要發生29起輕傷或故障,在這29起輕傷事故或故障當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傷、死亡或重大事故。可怕的是企業對潛在性事故毫無覺察,結果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制度的作用在于制約,而制度的難點就在于治人。在安全管理上,我們一定要抱著對員工、對企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到安全至上,要用嚴厲的制度去約束人的不安全行為,要用嚴苛的管理去整治物的不安全狀態。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只要我們在安全上狠一點、嚴一點,要讓制度成為不可觸及的高壓線,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可能就會大大降低。
制度不在多,而在于務實管用。眼下,又是一年春來到。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讓安全生產成為員工一種習慣,就要讓員工真正從內心深處接受安全制度,要在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上下足功夫,確保每一名員工把每一項安全制度當作是對自己的關愛保護的措施,而不是多余的約束和累贅。那么,我們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企業生產運行才有可能實現本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