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潔 江蘇省江陰市城中中心幼兒園
四要素滋養“運動樹”
——以運動為主題的班本課程探索
文/孫潔 江蘇省江陰市城中中心幼兒園
我們理想中的課程應該是怎樣的呢?是教師主導的,還是以孩子為主,還是兩者兼有?老師在追隨孩子興趣的同時,敏銳地發現其中的教育契機,和孩子共同生成課程。我們借助自然中大樹生長的四要素:種子、土壤、陽光、水分,在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和孩子一起走進了運動,一起見證著我們的班本課程“運動樹”的生長。
在2016年暑假,在同樣酷熱難當的巴西里約熱內盧,正在轟轟烈烈地舉行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我們的班級微信群里,也有孩子和家長在熱烈地討論:他們時而為射擊猛將張夢雪的霸氣首金而歡呼,時而為受到霍頓言語攻擊的孫楊打抱不平,時而也為傅園慧的“洪荒之力”而趨之若鶩;時而又為中國女排的奪金而吶喊……

一開學,孩子們也圍繞著這些話題紛紛探討、交流,討論他們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比賽規則、奧運人物等。孩子們還自發地從家里帶來了關于奧運和運動的各種各樣的書籍。
我們請孩子們聊聊自己喜愛的奧運人物,在語言區也創設了“體育大明星 班級小明星”的環境,讓孩子們在認識奧運人物的同時,也了解各種各樣的姓、“奧運故事”“運動秀”。

有一次,陽陽一邊系鞋帶,一邊說:“老師,你看,我會像博爾特一樣系鞋帶?!痹瓉韸W運田徑選手“博爾特”是陽陽的偶像,他在電視上看到博爾特在比賽前系鞋帶的畫面,就鐘愛于有鞋帶的鞋子,還努力學會了系鞋帶;他還喜歡穿跟博爾特同款的運動服。因此,在生活區,我們進行了“我給運動員系鞋帶”“我給運動員帶獎牌”“運動服裝秀”等活動。
說到運動,大家會想到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館……這些我們幼兒園都沒有。但是對面的小學有,距離不遠的老體育場有!于是,我們請孩子們推薦周圍的運動場所,根據與運動的相關度、路程的遠近程度,我們選擇老體育場、城中實驗小學、中山公園作為我們重點探索的資源。

江陰市城中中心幼兒園周邊資源一覽圖
首先,從課程安排上,園部給了我們班級很大的自主性,支持老師們“彈性安排時間”,并且要保證每周一次的“周邊資源探索”時間;每天要保證孩子的“戶外探索時間”。運動是需要身心共同參與的一項活動。顯而易見,局促、狹小的室內環境與廣闊、無邊的戶外環境相比,后者更適合“運動”的開展。
其次,在“樹形課程”理念的支持下,我們的“運動樹”是幼兒園這片森林中的一棵小樹,我們擁有共同的土壤,吸收同一份空氣,在同一片陽光下沐浴。園部多次組織老師學習課程的理念,從暑期的讀書交流會到邀請專家為我們開展“敘事研究”的講座,到“選種”的探討、本課題的開題論證、中期的論文交流,讓我們的“運動樹”能在陽光普照下生長得枝繁葉茂。
“家園諧作,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是我園的“十二五”課題,在這一課題理念的引領下,我園家長工作走向了更高的層次。我們厚實的家園合作根基,也為我們的課程提供了源頭活水。
例如在“我運動 我健康 我快樂——秋季親子運動會”的活動中,家長積極參與,從前期準備,到活動現場,再到后期的反饋等,家長都以主體的角色參與其中。

“親子有方 相伴前行——戶外極地營活動”是家委會自發組織、開展的戶外活動,從前期的方案確定、收取經費,到活動現場,都由家委會成員負責。這次活動讓久居城市、久坐辦公室的家長到戶外放飛了心情,也增進了與孩子、與其他家庭之間的情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在肥沃的土壤中,在陽光的沐浴下,在水分的灌溉下,我們的奧運種子開始生長了……


“運動樹”手繪圖

“運動樹”環境創設

運動課程與幼兒發展
在“運動樹”課程中,教師和孩子是基于平等對話基礎上的師生互動,孩子和教師呈現了各自的主體性表達。孩子在主體性表達過程中,創造著環境,發起了一系列的運動探索活動,展示著自己對世界的獨特理解。教師在主體性表達的過程中,給予幼兒活動所需要的環境與材料,觀察著孩子的學習過程,對活動過程和孩子的作品進行評量并支持兒童可持續發展,通過對課程的反思提升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
在“運動樹”生長的過程中,孩子和教師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