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能平
(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鎮水利工作站 南平市 354000)
朱坊河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東部,是富屯溪的一級支流,發源于邵武市與建陽交界的華家山麓,海拔約1 168 m,流經朱坊與左支流匯合后經固住、下吾墩、山下后匯入富屯溪。朱坊河流域面積158.6 km2,全長26.6 km,平均坡降1.27/1 000。流域全年霜日一般為70~90天,境內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1 700~2 300)mm之間,全年降水日數多在160~180天之間。氣候較為潮濕,流域內年平均氣溫在(16~19)℃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7~29)℃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在(5~8)℃之間,丘陵部分氣溫略低。受地域地勢影響,匯流時間短,洪水暴漲暴落,一漲洪水歷時2~3天左右,洪峰型號以雙峰、多峰居多;據統計,年最大山洪災害發生在3~9月,而以5、6月特別是6月份出現機遇最多,災害性大洪水有集中發生在6月份和8月份的趨勢。
整體而言,邵武市水系發育,溪河密布,境內大小支流26條,這些小流域屬山區性河流,受地形、氣候和植被的影響,普遍存在河道坡降大,水流急,每逢強降雨,河流易發暴漲暴落,區域性山洪與地址災害等頻頻發生,引發農田淹沒、道路沖毀、房屋倒塌,嚴重威脅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
朱坊河小流域治理前災情嚴重,如“98.6.22”洪災,拿口鎮朱坊河流域受淹面積207 km2,受淹農田556.67 hm2(8 350 畝),受災人口 4 650 人,公路損毀24 km,沖毀防沖護岸36km。朱坊河兩岸多為自然河道或河漫灘地,未設防洪堤或護岸,河道淤積非常嚴重,有的河段已有護岸工程,但經過多年運行,河道淤積情況也很嚴重。在汛期,山洪漫過天然河岸,淹沒兩岸的農田、造成良田受淤泥和砂石混合料堆積覆蓋等,不僅造成耕地毀壞,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被沖毀,農民絕收;更有甚者,河道因上游水毀造成下游河床抬高、淤積束窄河道,影響河道正常行洪,危害巨大。
當前情況下,朱坊河流域現有工程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了改善農村居住條件,提高農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促進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百姓對朱坊河流域進行整治的愿望迫切,因此朱坊河流域治理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鎮朱坊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總河長7.012 km,其中新建防洪堤、護岸長3 872.99 m。另外綜合治理工程還含有排澇工程及穿堤建筑物以便排澇水和通行。
3.1.1 岸線、堤布置原則
布置首先需根據河流的水文、地形、地質條件及現有河岸的穩定情況,選取河槽寬度和平面形態既能滿足行洪要求,符合河床演變規律,又能節省工程投資的最佳岸線;再次,岸線應順從河岸,使堤岸走向盡量符合洪水主流向,保留適當寬度的灘地,并兼顧中、枯水的流向,以減少沖刷和淤積;另外,岸線布置應選擇地勢較高,岸基工程地質較好,比較穩定的灘岸上,盡可能利用現有堤防及有利地形,并結合城鎮建設規劃及沿岸工業區開發,將水、堤、路有機地融合一體,盡量做到路堤結合,對規劃中沿河修建的建筑物與岸線保持足夠間距,留出防洪搶險道路,便于堤防的管理養護、抗洪搶險及河岸景觀設計。
3.1.2 工程總規劃
(1)綜合治理堤防、岸線布置。
①綜合治理朱坊段。綜合治理河長5.094 km,起點位于吳墩橋,終點位于賀坊村下游的小賀坊橋。綜合治理岸線以朱坊河左支流河面寬度不小于22 m、朱坊河干流河面寬不小于36 m為原則,通過對河道清淤疏浚,加大河道行洪寬度,減少水流流速,減輕彎段水流對防洪堤、護岸基礎的沖刷。該治理段新建加尚段、朱坊段2個堤段。
②綜合治理固住段。綜合治理河長1.771 km,起點位于固住橋上游約700 m處,終點位于冊頭橋。綜合治理岸線以朱坊河干流河面寬度不小于36 m為原則,通過對河道清淤疏浚,加大河道行洪寬度,減少水流流速。該治理段新建固住段護岸。
③綜合治理固住支流段。綜合治理河長0.147km,起點位于于路橋,終點位于固住支流與朱坊河干流匯合口。綜合整治岸線以固住支流河面寬度不小于13m為原則,通過對河道清淤疏浚,加大河道行洪寬度,減少水流流速。該治理段新建固住支流段護岸。
(2)排澇工程。規劃方案中只需考慮自排,不考慮抽排。朱坊段右岸防洪堤保護對象為朱坊小學,其教學樓部分地勢較低,在發生設計洪水(P=10%)情況下,不能實現自排,擬設涵管1條。其余段護岸,保護對象為耕地,地面高程大多與5年一遇的洪水位相當,當發生洪水時,大部分可自行排澇。本次規劃為滿足日常的低水自排需要,擬定沿護岸設置9條排水涵管。
(3)穿堤建筑物。穿堤建筑物包含灌排閘和橋梁。加尚滾水壩、固住滾水壩左岸上游各有1處灌排渠進口,由于水渠現有渠頂高程低于設計計算的5年一遇水位,需在進口處設灌排閘,以免洪水淹沒區間耕地。朱坊村防洪堤工程河道治理段沿岸有10座橋梁,經計算,除小賀坊橋梁底高程比設計洪水位高0.05 m外,其余9座橋的橋面和梁底高程高程均滿足10年一遇洪水的行洪安全要求。考慮到小賀坊橋橋凈寬48 m,該段河面寬度大部分在(40~45)m間,橋墩的阻力作用較小,暫不考慮小賀坊橋的改建。
3.1.3 防洪堤及護岸選取
(1)護岸型式選取。根據兩岸地形、地質情況,護岸結構型式上選擇以不影響行洪為首要條件,并綜合考慮堤岸結構施工的難易程度和地材的選用等,擬定C15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擋墻和C20混凝土懸臂式擋墻2種護岸型式進行比較。2種護岸型式每延m投資比較詳見表1。

表1 方案每延米主要工程量及投資比較
護岸結構型式比較:
①經濟比較:從表1可以看出,方案一可比項目投資較省,方案二投資較高。
②施工要求:方案一的埋石混凝土擋墻和方案二的混凝土懸臂式擋墻均為水利工程建設中傳統常用的結構型式,施工工藝成熟。
綜上所述,防洪堤型式推薦采用方案一埋石混凝土擋墻重力式結構:造價便宜、施工方便。
(2)朱坊段右岸防洪堤結構型式選取。工程保護對象為朱坊小學和村落建筑物,根據朱坊段右岸地形、地質情況,堤岸型式選擇除了滿足行洪要求外,還需綜合考慮堤岸的抗沖性能、堤岸結構施工的難易程度、原材料采集的難易程度,盡量少占耕地、工程造價低及美觀等。朱坊段右岸防洪堤采用復合式結構,充分利用朱坊村小學操場作為復合式擋墻的休閑平臺。復合式斷面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部采用C15埋石混凝土護岸,上部護坡擬采用“生態混凝土預制塊護坡”、“三維排水生態袋護坡”及“漿砌石護坡”三種型式進行經濟技術比較。三種護坡型式每延m防洪堤坡面投資比較詳見表2。

表2 方案主要工程量及投資
防洪堤結構型式比較:
①經濟比較:從表2可以看出,方案三投資最高,方案二次之,方案一投資最節省。
②施工要求:漿砌塊石護坡為水利工程建設中傳統常用的結構型式,施工工藝成熟;三維排水生態、生態混凝土預制塊護面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型護坡型式,省內外工程應用均較成熟,三維排水生態袋目前省外如浙江廣東省工程應用較為成熟。因此從施工角度考慮三種護坡型式均可。
③后期養護管理及耐久性:傳統的漿砌塊石護坡不能種植植被,管理和維護較簡單;生態混凝土預制塊、三維排水生態袋護坡需定期清理、修整。
④生態景觀:“生態袋”護坡與生態混凝土預制塊均可達到綠化環保的目的;而漿砌塊石是一種硬化材料,盡管它是水利工程傳統的護砌材料,塊石開采過程中對料場生態破壞、資源不斷減少以及對河道的硬化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本工程暫不推薦采用漿砌石護坡。
綜上所述,考慮到朱坊小學所在河段的重要性,從安全、經濟及美觀方面出發,本工程護坡型式推薦采用生態砼預制塊:造價適當、施工方便、綠色環保。
經過實地勘察,堤基以素填土為主,滲透變性形式為流土,同時顆粒級配分析結果表明堤基卵石層滲透變形的形式為管涌。雖然河道整治后部分河段的過流條件得到改善,但由于山區河流具有坡度大、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洪水發生時,河床的最大流速經常超過易沖土體的不沖流速,建議在新建堤防的堤腳設置一定深度和一定范圍的防沖措施,可考慮堤外側堤基適當加深開挖,設置防滲齒墻,并在堤腳設置漿砌石墻或者拋石護腳進行堤腳防沖刷保護。堤基中存在強透水的亂石層,堤基開挖時,易發生滲水、涌水,影響基坑開挖與基坑邊坡的穩定性,建議堤基基坑開挖邊坡按1∶0.75~1∶1邊坡開挖,并做好基坑抽排水。另外堤基土體易發生不均勻沉降,引起剛性斷裂,建議合理分段,設置沉降縫。
朱坊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涉及拿口鎮池下、加尚、朱坊、固住、竹前和山下村等6個行政村,涉及人口0.98萬人,耕地面積0.124萬hm2(1.86萬畝)。通過經濟評價得出:工程建成對項目區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社會效益顯著。經計算,國民經濟評價內部收益率為15.76%,大于社會折現率8%,經濟凈現值2 020萬元,效益費用比2.20,大于1,成果表明本工程經濟上是可行的。同時從敏感性分析表明本工程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同時,綜合治理工程能有效保障兩岸居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是為民辦實事,讓農民得實惠的最重要的體現,有利于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邵武市拿口鎮朱坊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建設對促進邵武市新農村建設、推動邵武市經濟快速發展、改善自然及人文環境具有重大作用,工程的建設是必要的。本工程技術方案成熟,建設時機合適,投資、占地規模較小,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但是堤基地質方面存在較大問題,設計及施工時應做好實地勘察,針對指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同時,主體工程施工時應考慮河段沖刷特性,做好防沖刷處理。本工程推薦方案針對治理河段進行分級,采用相應的標準及治理措施,滿足安全、經濟及美觀等需求,可供類似工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