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蘭
(湘潭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湘潭市 411100)
水利工程的修建在生態環境的改善中發揮了重要的保障功能,并且能夠完善生態環境系統。人民通過興修水利的方式來滿足防洪排泄的需要,水利工程給人民帶來了很多正面效應,同時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大雨洪澇災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水利是一項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水利工程能夠根據一定的目的,對于自然界一定范圍內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進行調配和控制,并且在時代的發展中,水利工程對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和調配能力不斷提升。然而,隨著水利工程修建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對于環境的影響程度也在不斷的提升,人們對于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1)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內涵。
所謂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具體是指在水利工程對于環境的改變。水利工程的修建,一方面改變了地表形態,能夠實現深水與淺水之間的轉變、靜水與流水之間的變化,甚至可以實現陸地變為水域,水域變為陸地,所以水利工程的修建對于地表形態的影響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修建的過程中,對地表生物的生存環境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變化甚至可以影響到物種的演變,并且在生物生長的過程中表現出多重的形式,主要有增殖、迫遷、阻隔以及病原生物的擴散等,這些生物生長的變化對于人類的生存同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類型。
水利工程的修建,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應上。一種是生態破壞,另外一種就是生態修復。前者是指在水利工程修建時或修建后,造成整個水流系統內部的紊亂,這種紊亂持續作用并且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的生產能力,出現其生產能力顯著下降,生產結構也是會有所改變,這種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對于環境來說,是一種致命的破壞效應。后者發揮的作用于前者恰恰相反,主要是指通過水利工程的修建,能夠保證當前水流規律性運動,對于河流淺灘的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還可以實現光熱條件的合理化,對于環境的發展、河流形態以及水質的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的修建中應該盡可能地避免發生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盡可能實現水利工程生態修復的效應。
(1)三湖連通工程簡介。
湘江流域位于我國的亞熱帶季風區,常年受季風的影響,冬夏兩季的氣候差異明顯,尤其是在春夏之交時,由于在湘江流域的氣旋活動較為頻繁,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內整個湘江流域的降水較為充沛,并且降水呈現出一種較為集中的趨勢,故湘江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4~8月為汛期。據湘潭水文站實測資料統計,由于降雨年內分配不均,流域內的部分支流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不能滿足區域發展的要求。
湘潭市九華示范區地處湘中地區,位于湘江的一級支流爭光渠水系及板石港水系的流域范圍內,由于此兩水的控制集水面積較小,且流域范圍內無大的水庫等可調節水利工程,故兩支流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水生態平衡不能滿足九華作為是長株潭城市群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發展要求,故必須外引部分水量,以滿足區域的生態用水需求。
根據九華示范區的區域整體規劃,擬構建 “三湖、二線”的水系網絡空間格局,構筑三個生態湖主題公園,點、線、面結合,形成城市水系循環,規劃三湖分別為青竹湖、九華湖以及興隆湖。三湖之間已經通過河道或渠道部分實現了連通。但示范區內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區域性季節性缺水和九華三湖納污能力不足。為系統解決九華區域內水環境問題的需求,滿足九華三湖及連通渠系水生態環境的需要,同時通過截污、治污、生態修復等手段,確保流入九華三湖水質能夠達到Ⅲ類標準,帶動周邊旅游產業發展及城市建設,啟動九華三湖連通工程顯得尤其必要。
根據項目區的實際情況及工程的成功經驗,三湖連通工程主要是對青竹湖、九華湖以及興隆湖這3個湖泊及其周邊河渠進行改造,實現三湖水流順暢,實現湘潭市水利工程修建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造福于區域內的百姓。該項目的具體建設范圍如附圖所示。
目前,在三湖連通工程的進程中,已經實現了對于九華湖的改造,提高了九華湖的水域面積,大大提升了九華湖公園的靈氣。但青竹湖和興隆湖,目前只完成了主體規劃。
(2)三湖連通工程項目實施規劃及難點。
在三湖連通工程實施的主要規劃是為了實現該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該流域范圍內的水體質量,實現河段內的生態景觀的修復。值得注意的是,三湖連通工程的實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九華地區區域防洪的目的,三湖連通之后形成3個蓄水容量較大的調蓄池,不僅是可以提高九華地區水體凈化的能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周邊旅游行業的發展。不僅保證了人們經濟財產的安全,還能促進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
雖然三湖連通工程的實施,能夠帶來較多的好處,但是在該項目的建設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較多的難點。最為主要的一點就是,九華地區受氣候的影響,1年之內的區域水量呈現出一種較為不均的狀態,從而對三湖連通工程的實施產生了先天的不足。僅僅依靠雙慶水系和板石港水系流域的水量,很難達到三湖連通的蓄水容量,對整個工程的進一步實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不僅如此,在九華區域發展的過程中,本地區的湖水量有限,所以污水處理能力以及納污能力相對來說較低,再加上在實施過程中的先天不足,導致整個三湖連通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造成了相對較多的渠道淤積問題,對于工程的進一步進行產生了較大的阻礙。

附圖 三湖連通工程圖示
(1)對水資源的影響。
九華示范區三湖連通工程的實施對當地的水資源具有較大影響,不僅能夠有效地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實現在枯水期保證示范區的生態用水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水利項目的實施會改變整個地區的水體流動能力,還能夠改變水體的自凈能力,從對于水資源的影響來看,整個項目的實施,在當前的活動中幾乎都是發揮著良性的作用。雖然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但是相較于湘江流域的洪水災害來說,水利工程發揮的良性作用高于其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水利工程的修建還可以在農業灌溉,汛期防洪,以及供水平衡等各方面發揮作用,可以讓人類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發展。水利工程的施工不會對自然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2)對于生物資源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實施會對生態環境中的生物資源狀況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湘江流域各個泵點的修建,對于區域內生物群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生物系統中物種的結構和生物鏈結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在三湖連通之后,各個湖泊的蓄水能力有了較大的轉變,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水生生物的生長、產卵等生命周期所需要的環境狀態。對于陸地植物來說,會在排澇的過程中導致淹沒區和浸沒區的植被死亡,對周圍的部分農田、耕地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水利工程修建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周圍生態環境的狀態,并且在一定限度上保證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雖然整個九華示范區的三湖連通工程的建設已經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周圍的生態環境,但是本身發揮的作用是遠遠超過其帶來的不利影響的。
研究水利工程的修建對于周圍生態環境效應的影響起步時間相對較晚,但是隨著當前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生態環境效應的關注程度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對于保障生態系統的內部穩定已經有了正確的認識。九華示范區的三湖連通工程的實施,不僅解決了本地區污水處理能力較低的問題,還能夠實現改善本地區的抗洪能力,對于本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杜鍔,許有鵬,張立峰.基于W EBG IS的中小流域水資源管理系統應用研究[J]. 科技通報,2011,(6):8-13.
[2](日)財團法人河道整治中心編著,周懷東等,譯.多自然型河流建設的施工方法及要點[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
[3]夏軍.水工程建設對河流環境影響與生態修復調控的途徑[C].中國水論壇論文集,2016:15-20.
[4]劉勝祥,劉家武,賀占魁.水利水電建設工程生態環境質量定量評價體系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2,(5):24-25.
[5]李燕.湯鄭華.徐麗麗.何慶濤.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J].科技風,2016,(24):136.
[6]劉磊.劉少東.杜敏敏.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0):96-97.
[7]梅芳,湯學著,王琳.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科技風,2015,(14):165.
[8]尚淑麗,顧正華,曹曉萌.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4,(01):14-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