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育部決定廢除上屆政府推動的在小學教科書并列標記韓文和漢字的計劃。韓國教育部教科書處9日表示,根據去年底對小學進行的走訪以及收集的國民意見,當局認為在小學教科書中并列標記漢字“不恰當”,因此決定不再推進該計劃。
為提高韓國人的漢字水平,韓國教育部2014年9月發布新的教育方針,稱將在小學和中學教科書中并列標記漢字和韓文,并開始推進相關方案的研究。但該政策遭到不少韓國教育界人士反對,認為此舉會“增加小學生學習負擔”。《韓民族新聞》10日報道稱,隨著韓國各界關于是否擴大學習漢字的爭議愈演愈烈,文在寅政府決定廢除這一政策。不過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政府并未說明廢除該政策的原因,可能給社會造成混亂。有教育專家表示,現在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學階段應該學習漢字,政府的決定讓他們非常惆悵。韓國教育部官員南富浩表示,廢除小學階段漢字教育可能引發漢字社會團體的反對,但韓國政府認為無需擴大該問題在社會的爭議,因此決定停止小學階段漢字并記方案。
《韓國經濟》10日報道稱,擴大小學漢字教育的方案還未施行就成為一張白紙。雖然教育部在解釋時表示這只不過是“權宜之計”,未來可以根據情況隨時恢復,但韓國國內爭議的聲音仍然很大。韓國中央大學教授金京洙認為,從現實情況看,韓國語言本質上就是由韓文固有詞和漢字詞組成,為了繼承和發展韓國文化傳統,不懂漢字是絕對不行的。▲
(張靜)
環球時報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