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
手不僅輔佐我們的日常生活,幫助我們感知事物,還能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況。皮膚的顏色與皮膚的營養狀態、皮下組織、血管等情況密切相關,手與手掌部皮膚顏色也能反應皮膚、皮下組織以及皮下血流情況的狀態,所以觀手色有其一定的醫學意義。正常人的手部顏色是鮮艷的,手掌部呈淡紅色或粉紅色,潤澤光亮,富有彈性,色調均勻。一旦失去了常色和潤澤度,便認為可能有疾病發生。
黃色
手掌部呈淡黃色,而且富有光澤是國人的常態顏色,所說的黃色是較常態黃色增重而言。黃色的出現說明人的皮下血管所含血量減少,或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膚營養不良的外在表現。如果手部發黃嚴重,請及時就醫。
紅色
手掌部變紅,說明掌部皮下血管血運充盈。但如果掌色過紅或艷紅,預示有高血壓、高血壓危象、腦出血的傾向,尤其是既往有高血壓癥狀,又發現手掌變紅,或有手掌熱灼感,可能是腦出血的先兆,應及時處理,以防不測。如果掌部原先是紅色,現又轉變成暗紫色,說明原來手掌部皮下血管血流旺盛,比較充盈,但受到心臟方面的障礙,又出現血流減慢,血管內血氧飽和度降低而呈暗紫色,這是一種危險的征兆,預示或已經發生了心臟疾病,病情危重。此時應盡早搶救治療,千萬不可以亂搬動病人,以防猝死。
白色
此色表示手部血運差,皮下血流不充盈,或血色素過低。手掌部皮膚色淺,變為白色,常見于貧血、血液系統疾病、慢性出血性疾病、營養不良性疾病等;手掌部皮色再變白,可能為肺部疾病或體內感染性疾病存在;食指蒼白提示有肝膽疾病;中指蒼白提示心血管疾病;無名指蒼白提示腎與生殖器功能障礙;小指蒼白提示消化道功能障礙等。
紫色
手掌部呈暗紅或間有紫色斑點,常見于肝臟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青紫色是掌部瘀血征候,說明這個部位血運障礙,常見于重癥感染、心力衰竭、休克等危重病人。
綠色
手掌部皮膚呈綠色,多見于貧血和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腹瀉、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青綠色表示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大動脈炎、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炎等。
黑色
黑色表示腎臟疾患,如慢性腎炎、尿毒癥等病。

每日手部保健方法
人體的手掌,分布著正經穴、經外奇穴和全息穴近百個,常刺激手掌穴,按摩手部可以有效地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加速新陳代謝的速率,增強手部的關節功能,能起到養生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1.擦手背、手掌
右手手心放在左手手背上,兩手指方向相反,兩手平伸,然后用右手掌摩擦左手的手背,兩掌同時向袖口方向運動。摩擦速度要均勻,連擦16~24次。然后換左手掌擦右手的手背。
2.互搓指側
兩手手心相對,十指交叉,互搓16~24次。
3.頂指尖
兩手的手心相對,兩手五指指尖用力相頂 16~24次。
4.旋擰手指
用一個手的拇指和食指指腹去轉動另一個手指的關節,可以旋轉按壓、搓擦按摩,連續做15~20次左右,兩手交替進行。
5.搓筷子
取有方楞的木筷兩雙,兩手反覆搓滾,就如洗筷的動作。連續做15~20次左右。
6.拍手運動
掌對掌,指對指的拍手運動,只是拍掌聲對他人有滋擾,操練者應盡量選擇僻靜的場所。或可選用圓頭梳子,以梳子梳手心的方法代替。連續做15~20次左右。
TIPS
在天寒地凍的冬天,有的老人會出現手反復發抖的情況。多數人往往以為是天冷、年齡大、身體衰老的表現。事實并非如此,醫學上將這種抖動稱為震顫。震顫雖然表現為手的抖動,但病根多在大腦,因某種疾病使大腦負責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從而引起震顫。
病理性手抖常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是指手不隨意地顫動,常反復出現,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靜止性手抖的癥狀是在肌肉放松的情況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運動時減輕或消失,睡覺時多數人可消失,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病。運動性手抖是指在運動時出現的手抖,手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安靜時不太明顯,常見于腦部病變,典型的疾病如原發性震顫。發生上述情況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耽誤病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