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宗濤+陳兵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在帶來了一系列的積極效應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相應的問題。現如今我們可以從各個方面真實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的一系列的發展成果,一些發展中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法制建設的不完善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屢見不鮮。不得不承認的是高校學生因法律素養過低導致面對一些具體問題(例如大學生校園貸事件)所表現出來的及其極端的舉措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對加強高校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校學生;法制教育;重要性;校園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教育強則國強。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高等學校承擔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這一歷史重任,高校的法制教育成果直接影響著社會的整體法制建設的進程。推進中國法制建設的進程,維護社會的安全穩定,對高校學生法制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實行依法治教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必然要求。
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將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提上重要日程,并提出了“依法治國”、“行業依法而治”,國家管理的法制化,要求教育也要依法而治。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教是由高等學校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決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學校教育能否培養出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須用法律手段來保證教育事業的發展,保證學校事業的發展;堅持應用法律手段來加強對教育的宏觀管理與調控,加強對學校辦學行為指導與監督力度,依法保護教育領域各種行為主體的合法權益,把學校行政管理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高校如何對廣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怎樣通過法制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來讓學生接受并理解;如何培養適應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優秀人才,怎樣讓學生進入社會能夠學以致用,在今后的人生軌道上保持著對法律的敬畏并能夠結合實際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以促進法律的進一步完善。
二、加強高校學生法制教育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途徑。
高校的法制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法制意識樹立、養成、運用的關鍵影響因素,高校對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將深深的影響著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是否能夠引領、影響更多人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是否能夠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出謀劃策。
而現如今大學生校園貸現象開始在全國各地區大學開始蔓延,給部分在校大學生及其家人造成了嚴重的不可挽回的傷害。大學校園的氛圍越來越社會化,以前人們稱大學校園為象牙塔,現如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學生的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多元化,有的甚至大學里的教授、老師及其管理人員都不曾接觸的信息學生卻已經開始熟悉并已經受其影響。這對大學生的管理無疑是產生了更多的困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認識思維的多變和個性點的凸顯讓高校的管理者一直在追趕著潮流,不斷適應,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出臺一定時間段內適合的制度加以引導和制約。面對新時期的大學校園環境,面對新時期的大學生,高校不應僅僅是一味的去適應學生,根據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制定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的工作制度。更多的是要在新事物產生時給學生剖析、強調一些根本的事情,而這些根本的事情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準則,法制教育首當其沖。
三、校園貸是高校學生法制教育的推動力。
近年來,不良“校園貸”嚴重損害學生權益,影響校園和諧穩定,甚至催生惡性事件,給學校、家庭造成巨大損失,成為社會關注熱點。不良“校園貸”儼然成為危害學生毒瘤,必須下大力氣摘除,不法分子往往鉆法律法規空子,躲避監管,逃避打擊,造成相關部門對其依法打擊困難,治理效果有待進一步加強。如何更有效防范不良“校園貸”,成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各高校學工部門亟待解決的難題,在此背景下,我們結合知行學院實際,在如何有效防治不良“校園貸”危害,進行了一些的探索實踐。
要降低不良“校園貸”的危害,主要思路就是在于預防,讓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的陷進,另外對于不慎落入陷阱的極少數學生也要進行幫扶和解救。早日停止傷害,阻止事態惡化,避免惡性事件,甚至是悲劇的發生。在防范過程中,單靠學校一方力量,手段有限,時空局限性,因此,調動社會(主要是警方)、家庭各方資源,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能夠更全面、有效防止不良“校園貸”對學生的侵害。
(一)實施方法和過程
1、收集信息,收集我院學生參與不良“校園貸”案例,開展關于學生消費習慣問卷調查,分析總結原因。
2、加強宣傳,加強不良借貸危害、識別方法、預防措施等方面宣傳,制作相關考試試卷,利用考試APP,讓學生在網上作答,確保相關知識在學生中普及。
3、建立機制,建立學校、家長、警察聯動機制,實行預防、發現、干預、打擊模式。
4、運行完善,建立機制后,嚴格落實執行,驗證效果,查漏補缺,發現問題及時跟正,適時更新,使我們“校-警-家”聯防聯治機制方便操作,高效運行,有效降低不良“校園貸”發生率。
(二)主要成效及經驗
1、宣傳教育全方位、全過程。這是重點,學院先后進行“五個一”(即進行一次調查、學習一次文件,發送一條短信,召開一次班會,做出一次承諾)的專項教育活動,清理校園內各種接待小廣告,既阻止了學生與這些不法分子的聯系,同時也是一次現場教育,讓現場學生能夠清楚不良“校園貸”危害,辨別其偽裝,有效識別和防范。請經驗豐富的老警察指導相關主題班會開展,為學生作報告,以生動案例和殘酷的事實告訴同學們,千萬要遠離不良“校園貸”。此外還在戶外宣傳欄張貼海報、懸掛橫幅,利用“兩微一端”現在網絡手段,動用圖片、視頻等直觀形式進行宣傳教育。
2、妥善處理,避免二次傷害。已經參與不良“校園貸”的學生,聯合家長、警察,及時幫忙解套,已成功處理7起案例,有效保護學生,取得一些經驗。心理健康中心及時介入,進行心理疏導,減輕受害學生心理負擔,早日回歸正常生活、學習軌道。endprint
3、嚴防“家賊”。嚴厲打擊本校師生員工擔任不良“校園貸”的校內代理,要求全體學生做出承諾,實行監督機制,利用新的學生管理規定發布之際,修改《學生違紀處分條例》,相關參與不良借貸行為進行打擊,特別是要嚴厲打擊那些唆使、誘騙他人辦理不良“校園貸”的個人或組織,會同保衛處聯合排查、教育,請警方到校園內巡邏,發現一起,公開、嚴肅處理一起,形成強大威懾。
(三)應當著重加強和改進的地方
1、家庭力量參與不夠。我院目前與轄區警方互動良好,每周都會定期會面,互通信息,但學生家長目前還只能通過QQ、微信點對點、小范圍聯系、溝通,缺少全面、及時溝通。學生上當受騙后,學生家長,往往是最后才知情。因此,要創新平臺建設,尋找高效溝通方式方法。
2、“兩微一端”利用不夠,微信、微博等是當代大學生樂于使用的網絡交流、溝通工具。盡管警方和學校聯合建立了微信群,但是參與學生不多,覆蓋面不廣,有關宣傳教育信息更新不及時,甚至出現空白,下一步要加強網絡陣地建設。
3、對不法分子打擊有限。有關人員在校園內開展不良借貸活動,發現后,往往缺少打擊手段,警方最多拘留24小時,學生維權意識弱,沒有向警方報案,因為缺乏損害證據,只能說服教育,不能進一步處理。
4、“校-警-家”聯防聯治機制形成,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創新思維和方法不足。目前,我校雖然和轄區派出所形成較為良好、緊密的互動,在預防、打擊方面合作順利,形成了一定的合力,但是這種合作還未形成機制,靠的是雙方相關特定人員的交往聯系,不穩定,隨著人員變動,持久性也是未知數。因此,如何上升為兩個單位之間長期穩固合作,形成不因人員變換而受到影響的長效機制,還需要警、校雙方深入探討和嘗試。另外,家長在防范和發現不良“校園貸”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學生最親密的人,相關信息掌握更具體、更全面,如何讓家長能夠及時參與到校、警互動之中,需要創新型的手段、方法,也需要加強平臺建設,更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機制。
四、結語
無論社會怎樣發展變化,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只有在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后才會很大程度上去避免出現問題,從根源上斷絕問題產生的可能性;才會在出現問題后選擇通過正確合法的途徑去解決好,將學生個人及家庭的損失最小化。
參考文獻:
[1]楊川. 新時期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學. 2010.
[2]黎博、徐加宇. 論校園貸風險防范. 西部皮革. 湖南工程學院管理學院.2016(20)
[3]張仁、曹錦濤、巫世斌. 高校校園貸風險防范. 合作經濟與科技. 河北金融學院. 2017(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