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群
摘要:水彩畫藝術是一種外來的藝術形式,經過我國幾代人的努力,在我國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近20年中,中國水彩畫更新了思維模式,對水彩畫的形式語言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這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水彩畫的發展。但是,當前水彩畫藝術和時代如何有效的結合,找到正確的發展道路,是我國水彩畫創作者面臨的問題,這需要對當前水彩畫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探索出未來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水彩畫藝術 困局 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3-0044-03
水彩畫是通過水調和半透明的顏料共同完成的作品,色彩絢麗,特點鮮明,而水彩畫原本屬于西方,在明清時期傳入我國。雖然當前水彩畫藝術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的,但是與其他繪畫藝術比較來說,其創作觀念較為陳舊,題材單一等問題比較突出[1]。如何應對當前中國水彩畫的困境,找到適合水彩畫的發展途徑是當前水彩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當代水彩畫的困局
(一)創作內容上比較單一
中國當代水彩畫創作在內容上的單一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內容的單一,第二是缺失內涵。首先,創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優秀的題材,沒有優質的創作素材,水彩畫的構圖、經營等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在水彩畫的創作中,創作題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題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人物、靜物以及風景。但是,我國近些年的美展或者網絡資料來看,同一題材的水彩畫創作中在內容上都顯得較為單一。水彩畫藝術家通常來說偏向客觀事物,這使得作品內容比較空洞,畫面沒有生機,對于藝術家來說,其通常會有意識的將一些具有視覺思想的藝術品來揭示某些意義。而在當今,藝術批評相比較于對傳統視覺愉悅的關照,其更在意藝術家展現的意義是否足夠真實。水彩畫的繁榮大約在文藝復興時期,其出現了浩如煙海的經典作品[2],當前正是由于個人的觀念缺乏,造成許多作品不真實和雷同。
(二)畫家重視技術缺乏內涵
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達主要是通過筆墨,其會隨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一定的變化。實際上,很多藝術家對于技術和內涵的關系把握不清,尤其在中國當代水彩畫的范疇中表現尤為明顯水彩畫自身比較特殊,因此“技法”代表了水彩畫的難度。而市面上關于水彩畫的技法類書籍比較多,關于水彩畫學術理論型的書籍偏少,這很大程度上使人們水彩畫的核心是“技法”的表現。長此以往,對于觀眾的審美標準會產生誤導,也會蒙蔽到藝術家本身[3]。另外,對于“技法”的認知比較片面,受到的約束和限制比較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水彩畫的表現效果。總體來看,水彩畫創作者需要考慮三個方面,分別為認識造型、色彩的深層次認知、作者本身的文化素養,只有全面提升水彩畫的表現力,才能夠改變當前畫家缺乏內涵的現狀。
另外,評價作品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為“技法”表現的熟練度,造成很多畫家們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忽略了自身的情感,片面的追求技法的創新和表現,造成水彩畫的畫面效果口空洞。因此,在實際的創作中,要用創作手法表現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才能夠將作品的美從分展現出來。
(三)水彩畫創作與實際脫節
人類社會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技術”,時代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會帶動文化的繁榮,文化又能夠反映出社會的面貌。因此,每個時代的特點不同,作品也就具有時代的信息。而作品檢驗的關鍵因素為當代性,而當代中國水彩畫藝術對當代意識的表現較為薄弱,與實際生活相差較大,很多作品不能夠反映和體現當下生活,反而在表面的形式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4]。這種沒有真情實感的作品是對當前生活的冷漠,這樣的作品不能夠體現和反映時代,因此也失去了藝術價值。只有將生活中打動自己的元素和創作觀念建立聯系,才能夠創造出符合時代的作品。
二、水彩畫藝術創作的發展途徑
(一)鼓勵創新
從中國當前水彩藝術分析,對于技法的創新工作比較注重,而忽略主觀觀念,基于此,這使得中國的水彩畫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創作過于表面、畫面內容機械、作品雷同。而藝術創作的創新問題也被提及很多次,每個時代都有相應的引領者,在當今也一樣。一些頂尖的藝術家們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創新,終于形成了自己的表達語言,并且得到了藝術界的統一贊揚。這些藝術品就成為了水彩學習者的模仿對象,而評審標準歷年來變動較小,這使得水彩創作更加符合評審而不是出于創作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沒有創造和創新,這是當前水彩畫面臨的疑問困境,因此,要先在教學體系中進行鼓勵創新。水彩學習者在教學上應該給予學習者創新并加以肯定,逐步提升學習者的創造能力,這樣中國當代水彩藝術才能夠展現出全新的面貌。其次,在創作隊伍中進行鼓勵創新。當前參與中國水彩畫成員的水平差異較大,有許多比較業余的參與者,這就需要對其加以鼓勵,樹立信心,逐步探索出屬于自己的表達語言和方式。最后,要降低評審標準。這不是放寬對水彩畫作品的質量,而是放寬其表現語言的標準[5]。觀眾參觀的很多作品都是抽象形式的,這反映出審美機制出現了問題,單一的審美取向不能夠滿足多元化的時代發展需求。因此,評審機制要能夠調動水彩創作者的積極性,也能夠提升廣大人們群眾的審美認知。
(二)回歸寫生的傳統
寫生是水彩畫的傳統,是其優勢。水彩在英國逐漸發展,并且在十八世紀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種,隨著當前時代發展、科技的進步,寫生逐漸被淡漠和忽視,圖像的功能在當今的作用和功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繪畫方面來說,依賴照片的創作品讓大眾形成了視覺疲勞。對于當代中國的水彩藝術來說,回歸寫生具有重要意義[6]。從當前的畫展能夠看出,藝術家的距離自然和生活逐漸邊遠,其作品失去了樸素、真實,自然不能夠打動人,而寫實是畫作的一種基礎表現形式,能夠為創作積累豐富的經驗,因此寫生具有真實和質樸的特點。寫生是創作和感受生活的橋梁,能夠為創作者提供豐富的自然營養,并且寫生作品能夠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而存在。如19世紀的印象派,其創作均是在寫生基礎上進行,以大自然作為寫生的工作室,通過寫生來對大自然光與影的變化和色彩關系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使得印象派在19世紀大放異彩。我國當前雖然寫作的風氣比較盛行,但是主要是由于院校的課程安排,具有強制性。各地的美術協會應該積極組織寫生活動,重要的是要做好學術交流的相關工作,提升寫作的水平,為中國水彩藝術展現出真實和豐富的一面。endprint
(三)建立符合時代的審美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使得中國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必然會造成審美觀念的變化,因此也會產生與之匹配的藝術形式,對于中國當代水彩藝術發展來說,其意義比較深遠。從本質上來說,審美方式要與時代相適應和匹配,這還需要從水彩藝術本身說起,由內而外的解決大眾的審美,這樣才能夠促進水彩藝術的發展和進步。首先,要搭建中國水彩畫的理論基礎和體系;其次要組建嚴格的創作團隊,團隊需要有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個人風格以及不同的繪畫形式,這樣才能夠豐富中國當代的水彩藝術表現形式,從而提升大眾的審美方式;最后,要回歸時代,對時代的精神和審美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當前審美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果對于時代的審美沒有明確的認知,創作出來的作品也不具有時代的價值和意義。水彩畫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較多,大約只有一百多年,而人們的審美具有嚴重的滯后性,這使得其與時代的審美、內容和精神相脫節。對于當代中國水彩藝術發展來說,對時代精神、審美方式、與藝術表現形式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三、結語
當前,各種藝術形式發展比較迅速,這也使得藝術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開放性、多樣性的創作表現形式已經成為當前藝術發展的趨勢。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新型的材料和技術不斷出現,這使得人們的思維不斷的拓展,為繪畫藝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藝術家不能夠局限于舊有的觀念和題材,要走向個性化、多元化的創作道路,適應社會的審美,才能夠促進水彩藝術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輝宇.風格判斷的依據及方法——關于水彩畫作品的形式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42-47.
[2]孟繁哲.探究當代中國水彩畫在發展中存在的瓶頸[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3]江靜.譚盾鋼琴作品《八幅水彩畫的回憶》的創作技法與演奏技巧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14,(05):38-41.
[4]曾瑩.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培養研究——以嶺南水彩畫欣賞教學實踐為例[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02):89-93.
[5]杜紀海.建國后的前三十年我國水彩畫發展狀況考證[J].武夷學院學報,2014,(04):66-71.
[6]栗強.困境與突圍——雛論山西水彩畫藝術的發展路線[J].新美域,2014,(01):102-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