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分校區的圖書分館在文獻建設規則上籌謀普適性、特色性兩大原則,在采訪上實施“一主三輔”模式,在目標設計上,保障重點學科,強化教研參考,教師主體共建,網上整合開發。
關鍵詞:新建分館;建設原則;采訪模式;館藏目標
一、新建圖書分館文獻建設原則
高校發展由于城市空間所限,需在城區郊遠周邊建立分校區,作為三大硬件之一的圖書館,必須依分校區設立分館,以滿足所在校區教學科研的文獻需求,文獻建設是建館的基礎,它有特定的規則。文獻建設原則是指圖書館關于館藏建設中遵循的大前提和規則。大而言之,就是宏觀普適性原則和微觀特色性原則。
1、普適性原則。新建分館的文獻建設原則與高校圖書館建設原則普遍相當,它們的共同原則可表述為:
(1)內容思想性。新建分館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館方向,在政治思想上,宣傳社會主義主流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科技文化上,體現科技發展軌跡,展示科技第一生產力真諦,揭示先進文化的承傳與創新。
(2)配置經濟性。新建分館應以較小的購置成本獲取較大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根據不同類型文獻的利用情況確立文獻資源建設的規劃及經費的分配與使用。
(3)整體統籌性。新建分館的文獻建設要保證體系的完整性,要統籌安排總館分館各自承擔文獻的收藏功能,減少重復購置,總館多余復本推送分館,既要有重點文獻資源的布局,也要有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文獻的有機組成。
(4)目標發展性。新建分館文獻資源建設不僅要考慮到有利于社會信息化、網絡化進程,有利于標準化、規范化和資源共享的實施,還要考慮到社會的發展、高校的發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它需要圖書館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要掌握校區現時的教學科研需求,更要把握未來的可能需求。
2、特色性原則。新建分館必須進行針對性的特色化文獻建設,在某些學科領域形成獨特資源的優勢,特色文獻建設是新建圖書分館的核心服務價值。為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內容專業性。圖書分館應在專業文獻的特色上下功夫,應著重為所在學院的專業理論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提供必需的文獻參考資料。將藏書重點放在以本學科各專業的教學和科研需要,根據專業性質、服務對象及重點學科發展趨勢來決定收藏的重點和范圍,形成較系統地學科文獻特色。要向重點學科、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加大投入,確保其重點收藏。
(2)載體多樣性。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一要繼續重視傳統紙質文獻為主的收藏。主要包含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對教育教學研究有重要影響的圖書,含工具書、專業叢書、經典案例集、譯版書、外文原版書等,也包含專業的中文核心期刊;二要規劃好非紙質文獻的建設。主要包含光盤資料、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等購買與收藏。三要建立各種電子資源,如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及各種共享的數據庫如CALIS、所在學院自建特色數據庫。
(3)研究針對性。圖書分館對學院的各級教研科研課題,要有針對性的收集相關研究成果,適時追蹤到相關課題的最新研究信息、統計資料,以便科研人員清晰、準確、高效、及時地獲取所需信息,捕捉研究靈感,獲得突破研究。
(4)資料完整性。對于紙本文獻,圖書分館應長期系統收藏本學科公認的權威刊物,如本學科人大復印資料、某研究領域的定期不定期出版物等。保持權威期刊收藏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保證其資料價值,這也是專業圖書分館的特色之所在。
二、新建圖書分館文獻采訪模式
文獻采訪工作是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環節,對館藏文獻資源質量和結構具有關鍵作用。傳統文獻采訪主體限于采訪館員,模式單一;現代圖書館采訪工作呈現出多要素融合的新動向。新建分館基于管理成本和分館規??紤],仍由總館代管。
1、主體構成及特點。一是學科(采訪)館員:有責任驅動,有宏觀視野,有能力評選,但精力有限;二是院系(科研)教師:無明確責任,有專家視野,有評判能力,具有教育視角;三是大學生讀者:無明確責任,有學習能力,具有接受視角。
2、新建分館的管理模式。一般以總館為主,其管理職能由總館相應職能部門輻射管理,資源建設、技術支持、流通閱覽均由主館相應部門管理,統一協調。新建分館的資源建設由總館資源建設部門直接管理。
3、采訪主體的綜合構成。經過比較其優長,整合各方有效資源,建議形成以采訪館員為主,其他館員、教師專家、學生讀者為輔即“一主三輔”的采訪模式。采訪館員是責任主體,站在全局高度對整個新建分館館藏建設進行總的協調組織,同時依靠三個輔助因素協同完成。
(1)流通館員、咨詢館員參與。流通館員通過借還統計,判斷哪些書籍深受師生喜愛;咨詢館員在咨詢過程中,了解學生學習課程與閱讀偏好。這樣可充分發揮不同館員的專業背景和工作特點的優勢。
(2)教師專家參與。教師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有很好的甄別能力,能準確判斷教學參考資料和專業學術著作的價值,所以,他們能全面、系統地推薦自己所在學科領域的專業文獻。
(3)學生讀者參與。高校圖書館不僅服務于教師的教學科研,最終目的都是為大學生讀者服務。這種綜合建設模式可以集中不同專業背景的館員開展館藏發展工作,共享教師教學長處和科研興趣點,了解學生的閱讀偏好和專業信息關注點。
三、新建圖書分館特色館藏建設目標設計
特色館藏建設是圖書館亟待開發的資源,具有廣闊的前景,需要按照“保障重點,強化教研,主體共建,網上開發”的理念,將分校區的重點學科特色專業,教學參考資源,教師主體能動,網上資源開發的確定為目標館藏,為學校整體信息服務做出富有特色的貢獻。
1、瞄準重點學科的館藏目標。重點學科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載體,是辦學水平提高的助推器。高校應建立以重點學科需求為基礎、一般學科足夠重視為導向的館藏資源配置模式。新建分館必須圍繞重點學科建設進行文獻資源建設,明確學校辦學定位,掌握重點學科構成,分析重點學科級別、發展方向及特色優勢。了解重點學科用戶對文獻類型、信息服務方面的需求狀況,在具體工作中藏書計劃具體到某大類及子大類上,要做到重點學科全面系統收藏,相關學科選擇收藏,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漸次達到研究級收藏水平。對于重點學科的高質量專業文獻,要加大購買的力度,總結相關專業的重點出版社和核心作者庫,提高收全率。
2、錨定教研參考信息的館藏目標。教研參考信息資源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和發展智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它既包括傳統的紙質載體如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包括數字化資料如光盤及視聽資料,還包括在線購買或免費上傳的優秀課件,以及網上傳播的國際名校公開課等。這對提升教學水平、創新教學內容能起到全方位的促進作用,也能滿足學生多視角、多方面的學習需求。
(1)教學特色文獻的采購。新建圖書分館應該根據分校區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計劃,對專業課程的教材教參進行全面、系統地收集,構建分校區各專業教材教參樣書庫。這樣為教師備課、上課、安排實踐活動等提供極大的便利,為新建圖書分館提高了教學服務的品位和質量。
(2)教學科研文獻的組織。分校區所在學院的骨干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上的文獻需求,都是圖書分館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視收藏教師校內的教學科研成果。如正式出版的教材、專著、論文集、案例選編等等,如專業刊物尤其是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會議論文、專題研究結集。
3、挖掘教師主體的目標需求。優化館藏文獻特色,實行專業教師選書制——將學校下撥的文獻購置經費劃撥給所在院系,由院系組織教師根據所供書目進行篩選,再通過選書系統匯總到圖書館,查重后再集中采購,以保證圖書質量。遴選時注意對學科發展有影響的專業書籍、國內外權威論著以及必備的參考工具書等盡可能全面采選。充分考慮教師備課資料、教師攻讀碩博學位的資料及學術帶頭人訪學交流的資料。同時,兼顧相關學科和交叉學科,形成與重點學科相匹配的優質館藏資源結構。
4、開發網上豐富的學科資源。圖書館應結合校區學科設置,通過各類搜索引擎、互聯網信息整合系統,建構統一的檢索平臺和分布式檢索系統,對分散的網上資源,進行篩選、整理、分類、標引等,使之有序化、系統化,使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資源得到深度開發,從而形成特定用戶所需的有效信息資源,為教學科研人員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肖自力.關于館藏建設的思考[J].圖書館.2007(4):6-8
[2]管緒.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淺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8):68-69,82
[3]蔡屏.對高校圖書館館藏發展組織結構模式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2010(8) :90-91,50
[4]康萬武.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應注意的兩大問題[J].情報雜志,2012,(12):20-31.
[5]裴雪芬.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發展狀況分析與對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02):11-20.
作者簡介:羅興社(1962-),男,大學本科,副研究館員,方向:圖書情報研究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