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荔
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學與應用脫節,而建立“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了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教育體系互動發展,貫穿和拓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進一步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是深化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因此,開展“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對于促進校企(幼兒園)深度合作,實現高職高專院校理論學習與企業(幼兒園)工作情境實踐的有效融合與互動,全面且有價值的推動了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舞蹈教育的發展。
一、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指導下,圍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所面向就業崗位的任職要求,以相對穩定的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價方式,實施人才培養過程的總和。
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人才培養模式,它的本質特征是通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實現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企業的結合,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國家及國際職業教育非常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了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教育體系互動發展,貫穿和拓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進一步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是深化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職業技能和崗位要求匹配的矛盾是制約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正是解決職業技能與崗位要求匹配問題的有效途徑。“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學習內容實用性強,所學即所用,目標明確,能最大程度上準確滿足職業技能與崗位的匹配;突出專業能力,促進行業發展和技能創新,符合國家發展為創新型國家的要求。為國家培養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職業型技術人才。
二、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傳統的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問題分析
首先,教學與應用脫節。
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舞蹈教學方面仍存在“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關系的處理上仍存在著明顯的偏頗,有的院校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專業技能的培養,導致畢業生的舞蹈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不足;有的院校過于聚焦跳、表演、技巧等藝術技能的掌握,導致學生畢業對舞蹈教育教學理論和創作能力認識膚淺,科學的綜合素養欠缺,不能實現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大部分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通過講授、示范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舞蹈學習內容傳遞或者灌輸給學生,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模式不僅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在教學活動進程設計中采用的是“先理論后實踐”的做法,導致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舞蹈學習的實踐能力。到畢業實習時,基本的部分理論和技術技能都要從頭學起。單一的評價模式最終學生畢業后就業崗位知識不足、脫節、片面等問題。
最后,傳統單一的評價模式。
傳統單一的評價模式評價主體往往只有教師,評價方法以期末終結性考試為主,這種以教師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模式必然導致評價重點偏向于理論知識和傳統古板的內容掌握,既不利于學生對舞蹈技術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形成,也不利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的創新和創作作品習慣的養成。
學生畢業到就業崗位(幼兒園)不能盡快上崗,企業(幼兒園)還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崗前培訓及過程培訓,浪費企業(幼兒園)大量資源。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引入校企共建“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校企協作育人機制。
三、“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
“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
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立足點是以服務福建閩南地區的學前教育舞蹈專業的發展需求為出發點,以學校和企業(幼兒園)深度融合為切入點,探索構建以滿足舞蹈專業人才需求為導向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探索實施以“校企聯合育人、招生招工一體”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提高職業能力和素養,適應和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打造福建版“二元制”職業教育品牌。
“二元制” 人才培養模式總體目標逐步構建以企業(幼兒園)與學校為共同主體、學徒與學生雙重身份、單位與學校雙重管理與評價、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雙證書、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合為一體為主要特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零距離對接行業企業用人需求。本專業面向舞蹈專業的教育、編導、演員等一線,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情操和職業素養,掌握舞蹈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應用技術和職業技能,能夠從事舞蹈教育、舞蹈編導、舞蹈演員、舞蹈策劃、舞蹈理論等崗位工作,具有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措施。
1、學校與企業二元主體。由學校和企業(幼兒園)共同成立教學及負責指導的委員會。
2、學徒與學生二元身份。學校與單位共同組建師資隊伍,企業和學校共同作為培養目標,雙方提出招生對象、專業、規模等需求;采取“專業基礎考試與崗位技能測試加文化綜合知識考試”相結合的考試辦法,專門設置考試和錄取制度,實施專科全日制學歷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
3、師傅與教師二元教學。采取“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教學方式,校企對接技能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研究整合專業課、基礎課、選修課以及實操課,共同探索融合專業知識、技術技能、職業素養于一體的教材,形成適應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由學校與企業(幼兒園)共同采取校企雙師教學生帶徒弟、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等教學方式共同培養學生。校企共同制定舞蹈專業人才教學計劃,加強學習過程,突出導師責任,讓學員在學校和企業同時得到提高和進步。
4、企業與學校二元管理。完善合理的教學計劃,實行學分管理。實行校企“二元”評價,校企共同制定課程學習和實操的評價標準,規范教學常規管理。
5、企業與學校二元評價。建立以學員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導師評價、企業(幼兒園)評價為核心的學員成績考核機制。
6、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雙證書。按照國家教師職業資格考核要求,制定考核標準,引導學員積極參加職業資格技能鑒定考試,及時取得雙證。
7、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二元學制。實施二元學制管理。根據學校和企業(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校企共同制定教學內容和進度,充分的利用業余和課外時間靈活安排教學。
四、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高專院校舞蹈教學與評價的模式。
應根據舞蹈專業和崗位需求的特點,建立師傅與教師二元教學、邊學邊用的教學模式。
采取校企共同制定并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研究課程的設置,校企雙師共同教學生帶徒弟,探索適應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這一模式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在學校學習理論和基本功的知識,在實踐崗位學習崗位應用技能和創編的知識,使其呈現出“學習內容全面化、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導師多個化”的特點,最終實現舞蹈教學的豐富和全面。具體如下:一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實踐能力與創作創編能力作為教學目標。這個過程必須是以幼兒園崗位實踐學習為重點、以學校理論和基本功學習為輔助、以“校中園”、“園中校”實訓實習基地為平臺。在整個學用過程中,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用,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學生從最初的欣賞感受到摸索實踐再到創作創編,從開始的“學中做”到“做中學”再到教學做一體化,經歷著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二是建立豐富的教學和實踐內容。從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為切入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包括課內實踐教學、舞蹈專業技能培養、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綜合實踐,涵蓋師德體驗、教學實踐、管理實踐、教研實踐等全方位的教育實踐內容體系,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創新與情感。同時,通過組織舞蹈教學技能競賽、舞蹈表演比賽、舞蹈創編比賽、舞蹈理論交流會等活動,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持續發展;三是改革教學方法。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求學校教師和崗位師傅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先理論后實踐”、 “灌輸式教學”的傳統思維方式,根據課程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方案,如角色轉換、案例分析、實事研討、模擬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方法組合,實現學中有用,用中有學,促進學生對舞蹈職業能力的提高和職業素養的形成。
根據舞蹈這門專業的課程特點,建立了學校和企業(幼兒園)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模式。
在評價主體上,形成由崗位、用人單位師傅、學生與學校教師共同參與的評價模式;在評價方式上,采取理論知識考試、現場教學、即興表演和創編、作品分析與評論、專業技能測試等不同方式的評價;在評價標準上,由學校和單位(崗位)合作的教育主管部門、專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制定;在考核內容上,學校考查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單位(崗位)考核崗位理論知識、崗位技術技能、創作創編等綜合能力;在成績計算上,根據舞蹈課程的性質按復合式的成績評定方法。例如,由學校教師和崗位(幼兒園)師傅共同制定考核標準、共同組織考核;對舞蹈理論、舞蹈表演(即興)、舞蹈教學、舞蹈創編(即興)、舞蹈作品的分析等內容的考核采用理論筆試、技術即興、提交作品的方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平時的表現記錄平時成績。最后由學校、單位及平時成績三者按照比例計算總成績。形成了“學中用”、“用中學”的學校評價與用人單位評價有機統一的多元評價模式。
自我評價:以學習成績、舞蹈技能考核及職業資格證書為主要內容的評價,學員對自我學習提高的評價。教師評價:以學校專業教師為主的評價,主要結合期末考試成績,課堂實踐表現以及課后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導師評價:以企業(幼兒園)師傅(導師)為主的評價,通過設定相應指標,對學生目前達到的水平給予考核與評價,按照等級進行建立獎勵機制。企業(幼兒園)評價:邀請專家和教授,在學員中進行隨機抽樣,對抽取的學員進行綜合考評,包括人文素養,職業基礎和專業能力的考核。
2017年9月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首屆“師范類”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已經成功的開班。同時,學校與鯉城區錦朵朵幼兒園聯合辦學舉行了揭牌儀式,這說明學校-單位聯合辦學,既是學校主動服務教育事業發展的具體舉措,也是充分利用學校和幼兒園的不同教育資源,由學校和單位(幼兒園)共同培養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的一種辦學模式創新。
高職高專院校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實踐要求為出發點,既要考慮理論知識的掌握,又要注重專業技能的提升,更要強調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的培養,使學校與企業(幼兒園)所需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相契合。
高職高專院校舞蹈專業實施“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舞蹈人才,實質上是高職高專院校辦學指導思想“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體體現,它將進一步深化高職高專院校舞蹈專業“工學結合、知行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建設:依據企業(幼兒園)需求及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大力推行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有效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做到知行合一,健全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舞蹈人才,零距離對接企業(幼兒園)用人需求。
“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教育品牌的創舉,不僅能促進教學改革,同時,還可以推動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校-地-園”合作視域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以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劉文開
[2]閩臺“校校企”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劉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