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寶印
當前受改革開放城市化建設進程影響,農村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其子女大多數滯留在農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大,再加上農村基礎教育投入不足,硬件和軟件水平相對較弱,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社會教育缺乏,這些兒童面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教育問題最為突出。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及教育等各項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意義重大。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隔代看護溺愛嚴重
由祖輩或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哺養。父母均外出時,且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家庭,基本上采用這種方式。這一監護形式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由于監護與被監護的主客體之間存在著一種天然的血緣、親緣關系,使得監護者在監護和施教時,通常是但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滿足,而了少精神和道德上的引導,有句俗語是“隔代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比孩子的父母更加疼愛孩子、甚至是寵愛,使得監護者在養育和管教方面過分溺愛,對孩子缺少必要的限制,從而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二是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起孫輩的監護和養育的重任,特別是當有幾個孫輩一起交由他們監護時,就更顯力不從心了。這部分學生長期同父母分離,成長中缺少父母關愛,現實監護人管不了,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到,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由于監控失調,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2.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
在班級學生中,留守兒童成績好的所占比重極小,他們中間大部分人缺乏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這部分學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他們對學習普遍不感興趣,上課不能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經常擾亂課堂秩序;有的同學還要承擔一定量的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導致他們經常請假、缺課,久而久之,有一部分自制力差的留守學生就養成了曠課、逃學的習慣。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年邁的祖輩既沒有教育的精力和體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親朋好友礙于情面不好意思多說,說多了又不聽。時間長了這部分學生行為偏差越來越嚴重,逆反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在學校里這部分學生道德品質普遍表現較差,平時不能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另外還有說謊、打架、破壞公物等不良行為,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學生上網成癮,放學不回家卻在網吧通宵玩游戲。
3.農村留守兒童缺乏正確導向情感教育不足
農村留守兒童有很多存在十分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母的關愛。這樣的學生易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自卑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通過對留守兒童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兒童難以感覺到幸福,并且會產生負面情緒,加之農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讓留守兒童遇到情感和心理問題時無處傾訴,漸漸變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與人交流,加之,隨著父母外出打工時間的延長,心理問題更加嚴重。此外,部分學生出現嚴重的性格問題,不懂得與人和睦相處,并對別的小伙伴存在敵意,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要歸結為學校教育的不完善,無法及時發現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留守兒童是隔代教育和托管照顧,祖輩和托管人由于自身認知水平和利益關系,對學校的教育工作和管理措施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孩子的未來缺少合理的規劃,對學校的各項措施缺少支持,從而使學校的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對策建議
1.加強發揮政府及主管部門職能作用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并非僅是學校跟家庭的責任,更是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建議政府和主管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和宣傳功能。通過各種輿論工具正確宣傳學校的教育工作,使社會各界認識、認同學校的做法,并響應支持學校的措施;在學校和家庭教育發生分歧時,要協調好雙方意見,改變學校的弱勢地位,使學校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并保護學校開展工作的積極性。
2.強化學校教育主體功能
首先以學校作為留守兒童工作責任主體,積極組織教師在圍繞著如何對留守兒童實施思想上幫教、學習上幫學、生活上幫助、安全上幫保開展工作。同時要求各位教師利用一切機會,積極開展廣泛宣傳,動員所在工作單位的相關留守學生家長在外出務工前要妥善安臵子女的撫養、監護、入校和學習。同時,各個班級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掌握必要的信息資料,并及時把信息資料上報學校。另外,學校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并且定期上報相關信息,實時動態管理。學校要經常組織教師深入村、組、家庭訪問,了解留守學生委托監護人具體情況和其父母的務工地址及聯系方式,以便于及時相互溝通;同時記錄留守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行為等方面的情況,并安排專人落實負責,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其次是開展形式多樣關愛行動:(1)建立成長導師制:首先每個教師要對所在班級的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查,并把摸底情況記錄在案,形成留守學生檔案。然后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與他們簽訂愛心結對協議。在平時工作中,輔導教師必須及時了解所結對子的學生的具體情況,并針對具體情況對留守學生進行幫扶。(2)成立“同伴引領,互助飛翔”小組:針對留守兒童的不同情況,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同伴引領,互助飛翔”小組活動,即要求班級內的優秀學生與班級內的留守學生結成互助對子,隨時對班級內的留守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方面進行幫助,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另外,要求互助小組把幫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時反饋給教師,讓教師對班級內的每一位留守學生的情況隨時把握,以便于有針對性地加以教育。(3)成立留守兒童悄悄話信箱: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外出打工,他們缺少了交流的對象,有心里話無法訴說,針對這一現象,學校可以成立留守兒童悄悄話信箱,讓學生把平時不敢說、不能說的事情通過悄悄話信箱,與老師進行交流。學校還可以安排專門人員每天定時開箱,把留守學生的悄悄話加以整理,并根據不同的分類,安排不同人員加以處理,讓每一位留守兒童都能敞開自己的心扉,學會傾訴。
3.教師建立關系紐帶,扮演心靈撫慰者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教師要充分協調好打工掙錢和照顧孩子兩者的關系。外出父母要經常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和孩子的學校經常聯系掌握孩子的動態隨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發展狀況并及時地進行引導和教育要同監護人及時聯系同時經常通電話與孩子說話,經常與子女電話進行情感互動頃聽孩子的心聲赴孩子感受到父母雖在異地但父母的愛時時陪伴他們。教師還要扮演好學生心靈撫慰者的角色,尤其是班主任要切切實實地走進留守兒童的思想深處,更應該多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注重留守兒童的思想變化頃注真摯情感用心去愛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走進留守兒童的真實生活。祖輩的照顧很多時候僅僅滿足了留守兒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學習和心理上顧及很少。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哪怕是一個鼓勵、一個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孩子都會非常高興。真正做到用親切的話語去打動他,以誠摯的情感去感染他,杜絕體罰、諷刺、挖苦以及家長式的作風,這樣即使孩子是頑石用真摯的情和愛也能讓他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需要各級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統一認識,積極配合、協同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它不僅關系到在社會轉型期之時下一代的成長,還關系到每一個農村留守家庭的未來,更關系到社會今后的穩定。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農民的文化道德修養,提高我國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因此,關注、并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必將促進農村的快速發展、社會的和諧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