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泉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曾經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本節課,教師以“愉悅和創意”作為點燃火把的火種,誘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讓學習真正發生。
1.緊扣課標,提升思維品質,創建開放課堂。
本節課的設計遵循課標理念,緊扣年段特點,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設計了符合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目標。“愛觀察、愛動腦、愛動手”是學生闖過三關方可得到的金鑰匙,學生的眼睛一下子就被點亮了,他們可以充分地展現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快樂。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引導他們一起討論解決。第一個環節“故事屋里明鑰匙”,學生在小組中分享故事,共同探討“小瓦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發現科學家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你同意嗎?”等開放性問題。這是一個可貴的“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無拘無束中展開。
2.階梯設計,巧妙推進,構建對話共同體。
本節課中,學生、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和諧交融,形成了一個課堂情境“場”。在這個場域中,師生文本間的信息與情感共通共振,產生動態的漣漪,巧妙地建構了課堂對話的共同體。
課堂中,朱老師引導學生深化挑戰樂趣,親歷成功體驗,設計了三個促使學生合作探究的階梯式活動,讓他們的思維充分動起來。先從整體板塊看,故事屋里明“鑰匙”——努力闖關取“鑰匙”——聰明屋里練身手,三個活動循序漸進、貫穿始終,一直保持著有序教學、有效推進的態勢。我們看到,教師把“努力闖關取鑰匙”的幾個活動并列起來處理,這是處理多種內容的一個重要手段。四個活動同時展開,活動內容各不相同,最大的益處是省時高效,但也會帶來一種可能:小組匯報時,他們往往更關注自己組或類似組的匯報。本節課,朱老師積極地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當學生出現困難時,她耐心地等待;當學生說到精彩之處時,她和學生一起熱烈地鼓掌……
教師將自己作為學習活動的一員,平等地與學生溝通,構建了一個以“互動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既有師生之間的信息流動,也有文本活動與學生之間的流動;既有教師流向學生的信息,也有學生流向教師的信息,這是一種和諧共進的課堂環境。
3.動手動腦,合作探究,讓學習真正發生。
本節課呈現了不少活動,在教師的精心設計與引導下,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有序進行。第一個活動是找不同,這是對觀察力的訓練,本沒有什么難度,但因一位學生的“意外”而出現了精彩的生成;“奇思妙想”“字母變變變”活動中小組成員放飛想象,積極合作,顯示出了學生無限的創意。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了一個設計未來汽車的活動,學生先集體討論汽車的不方便之處,然后進行合作,動手設計未來汽車,針對汽車“不能過河”“易耗油”“堵車”等不便之處進行優化設計,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親自動手設計中體會到創造發明的樂趣,體驗到了想象的快樂和創造的成就感。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直積極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盡可能說出真實的想法,并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表達自我的時間與機會。
當然,這節課上讓學生動心、動情的活動還需要加強、加深;有的環節還可以再慢一些,如學生動手做一做后,馬上就發現了不倒翁的秘密,此處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值得探討。■
(作者系江蘇省淮安市教研室品德教研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