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婧貽
舞蹈教育作為一種有組織、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藝術教育,具有著獨特的審美形式,是美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豐富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創造力,調節學生的精神力量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始終發揮著特殊而獨到的作用,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審美能力,乃至綜合素質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面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
一、我國高校舞蹈教育的現狀分析
在我國目前的大學教育中,舞蹈教育基本上存在兩種形式:一是集中在專業院校的專業舞蹈演員的培養,這種教學側重于專業能力和技巧教育,專業發展方向比較單一,側重于“高、精、尖”專業舞蹈人才的培養;二是非專業性舞蹈教育即普及性舞蹈教育,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是指不以培養舞蹈演員、舞蹈編導、舞蹈教師、舞蹈試論研究人才為目標的舞蹈教育。它主要運用舞蹈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對人進行美的教育,開展以美化行為、開啟智力、提高修養等為目的的舞蹈美育。
隨著我國對于素質教育的提倡,人們的藝術教育意識也隨之加強,非專業的舞蹈素質教育的地位在高校課程設置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舞蹈教育作為業余訓練或素質培養的輔助課程與選修課程,近幾年在高校中愈發普遍。各高校開始開設舞蹈選修課,以舞蹈欣賞課和校園社團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接觸舞蹈,并能夠參與其中。然而,這種非專業的舞蹈素質教育并不是以單純的傳授舞蹈技藝與表演訓練為主要目的,而是以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為宗旨,是為了讓學生認識舞蹈、理解舞蹈、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其根本目的是在我們的教育中樹立以“人”為本的舞蹈教育觀。但是,即使我國現階段高校的普及性舞蹈教育正在蓬勃發展,卻仍然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有待提高。
其一,師資力量尚有不足。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藝術教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已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等觀念的束縛,部分高校仍然存在主要領導對公共舞蹈教育的認識不到位,管理職責不明確, 資金短缺,教學配備不齊全等現象,集中體現在缺乏專業的教學人員。部分高校的現有舞蹈教學人員存在知識儲備老化遲滯,個人綜合素質不高等現象,亟待改進。
其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高校開設的舞蹈類選修課,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出席率往往并不理想,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強,多為應付教師點名和獲取學分。說到底,這源于學生對這個課程不夠喜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是解決課程困境的重要途徑。
其三,教學方法靈活性不夠。各高校的公共性舞蹈教育普遍存在缺少規范性教材、缺乏科學理論、無科學理論作鋪墊等諸多弊端。同時。部分任課教師不僅規范合理的指導學生導致只能盲目性的學習,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學到的東西沒有真正的內涵,久而久之,其舞蹈意識形態便是殘缺的。
二、我國高校普及性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隨著我國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逐步加快,社會對于全面人才的素質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就要求高校務必將美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舞蹈美育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
在大學教育中,舞蹈教育可以讓大學生了解舞蹈藝術,培養個人的藝術修養,陶冶情操并滿足自身對于藝術的不斷追求,提高藝術鑒賞和審美的能力,從而促進自身全面發展,成為高素質的人才。舞蹈是體現人體美的藝術,通過人體的動作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底蘊,使人能感受到美。舞蹈美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既是藝術教育的過程,也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過程,在培養審美能力,建立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情操、增強合作能力,養成優質道德品質、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內外美的統一等方面顯得尤為必要。
因此要重視舞蹈美育,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一專多能的新型人才是新時代的需求,也是歷史的發展要求,讓舞蹈教育在美育教育中發揮它積極的一面,并為此而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一,培養審美能力,建立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感性的藝術形態的顯現擴大了大學生們的視野,使其能夠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美化形體,凈化心靈。學生在得到了感官的愉悅的基礎上,也超越了功利的意識,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精神境界,建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了追求美的人生價值取向。
第二,增強合作能力,養成優質道德品質。
舞蹈隊形的整齊直接取決于團隊協作精神,尤其是群舞更提供了一個合作交友的絕佳平臺,在追求舞美過程中相互協作、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相伴而生。
同時,嚴格的舞蹈訓練可以磨練學生的堅強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對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內外美的統一。
舞蹈是以人體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它體現在了氣質、情感、涵養、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的各個方面。日積月累就會形成生活中的自然形態,使身體的力量性、柔韌性、協調性、靈活性得到全面的提高,塑造學生昂首挺胸、充滿陽光朝氣的健康形象,使廣大學生內外兼修,全面發展,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現在舞蹈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為專業的舞蹈演員 ,而是要通過活生生的動作形象,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有參與舞蹈活動實踐的本領,培養他們能唱、會跳、能欣賞、能想象、能創造以及感受美、表現美、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一定藝術修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國賓.面對全球化與民族文化自覺形勢下的中國舞蹈高等教育[N].中國文化報,2006.(2);
[2]顏玉沁.高校舞蹈教育的發展探索.高校論壇,2013,(8):214;
[3]胡獻淑. 淺談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途徑與目標.藝術教育,2012,(4):53;
[4]張冬琦. 淺析高校舞蹈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文藝生活,2014,(8):121;
[5]邱敏. 論高校舞蹈教育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時代教育,2014,(6):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