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敏
摘要:紀律審查工作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主業主責,也是反對腐敗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分析違紀構成的四個要素,從違紀主體、違紀主觀方面、違紀客體、違紀客觀方面,找準紀律審查工作切入點,對紀律審查工作路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違紀構成;紀律審查;路徑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新要求,提升紀律審查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紀律審查工作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的作用,成為當前紀檢監察機關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一、關于紀律審查工作
紀律審查工作是黨章賦予紀委的神圣職責,是嚴肅黨紀、懲治腐敗的重要手段,是一項政治性工作。從運用法治思維的角度講紀律審查是運用證據認定問題線索事實,并在此基礎上正確適用黨紀政紀處分的過程。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五條規定黨的紀律審查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紀的行為,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黨章、其他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為準繩,準確地認定違紀性質,區別不同情況,恰當地予以處理。”該條款規定明確了:紀律審查的工作原則是“實事求是”,紀律審查違紀行為的主體是“黨組織和黨員”,紀律審查的依據是“違紀事實”,紀律審查的準繩是“黨章、其他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同時,對紀律審查工作提出了準確認定違紀性質,區別不同情況,恰當處理的工作要求。
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紀源于國法、嚴于國法。紀律審查工作作為黨的重要工作,自然也要依法依紀,做到工作囿于法紀之中。紀律審查的定性處理是以證據為基礎確定的法律事實。開展紀律審查工作一方面要遵守國家法律體系,另一方面更要遵守黨的紀律規定。
二、全面從嚴治黨語境下違紀構成四要素分析
違紀構成的概念源于刑法犯罪構成四要素學說。違紀構成是指依紀依法規定的、決定某一行為危害性及其程度的構成違紀錯誤所必需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有機整體,即某種行為構成違紀所必需的主體、主觀方面和客體、客觀方面四大要素的總合,是違紀行為的具體化和認定違紀行為的具體標準,也是使行為者受到紀律處分的根據。違紀構成四要素是一個有機整體,四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有機統一、缺一不可。
(一)違紀行為主體
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違紀行為主體是指共產黨員或黨組織,具體是指具有責任能力且實施了危害黨、國家、人民和企業利益的行為,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或其他規定,應負黨紀責任的共產黨員或黨組織。
違紀主體包括一般主體和特殊主體兩種類型,具有責任能力的黨員均可構成一般主體,特殊主體不僅要具有責任能力,而且還必須是具有黨和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黨員。這一身份或是構成某一違紀錯誤所必須具備的要件,或是某些違紀錯誤從重或加重處分的條件。
(二)違紀行為主觀方面
違紀行為主觀方面是用以說明違紀者在怎樣的心理支配下實施危害行為的要件,即違紀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后果所具有的心理態度,包括違紀過錯(違紀故意和違紀過失)、違紀目的和違紀動機等要素。違紀故意或違紀過失是一切違紀行為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
違紀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并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兩種。違紀過失是指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而沒有預見到,或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輕信的過失兩種類型。違紀過失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違紀故意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違紀目的是指違紀人通過實施違紀行為所希望達到的某種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是某些違紀行為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既影響定性,也影響量紀。違紀動機是指推動或促使違紀人實施違紀行為,以達到違紀目的的內心起因,不是違紀行為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不影響定性,只影響量紀。
(三)違紀行為客體
違紀行為客體,是用以說明違紀行為侵犯了什么樣的黨內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要件。任何違紀行為都侵犯一定的黨內關系和社會關系。違紀行為客體是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所保護的、被違紀行為所侵犯的黨內關系和社會關系。
與之密切相關的一個概念是違紀行為對象,它是指違紀行為所直接作用的具體的人或物。兩者對比,違紀客體是一切違紀行為都必須具備的構成要件,違紀對象則不是每個違紀構成的必備要件,有些過失違紀行為就不涉及違紀對象;違紀行為客體決定違紀行為的性質,違紀行為對象不決定違紀行為的性質,如使財產所有權是否改變決定貪污與否,但公共款物這個違紀對象不決定是構成貪污還是挪用。
(四)違紀行為客觀方面
違紀行為客觀方面是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說明侵害某種客體的各種客觀事實,即違紀主體所進行的違紀活動。主要包括違紀行為本身及違紀行為的時間、地點、方式、對象、手段、危害結果等。
違紀行為是指違紀者在其違紀意識支配下實施的客觀上危害社會、為黨紀國法所禁止的行為,它在違紀構成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定性量紀的主要依據,也是紀律審查工作中關注的重點所在。危害結果是違紀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有物質性的如貪污數額、給單位造成的損失額等,也有非物質性的如對黨員民主權利的侵害、對社會穩定的不良影響等。
三、基于違紀構成要素分析的紀律審查工作路徑
當對違紀事實構成的四要素無法同時與具體的黨政紀條規對應認定時,容易出現不同認定意見,影響紀律審查工作研判。如何做到準確分析判斷違紀與非違紀、區別此違紀與彼違紀?紀律審查工作要堅持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結合,深入拖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發揮紀律審查的作用保護干部,形成震懾,服務和保障中心工作。找準紀律審查工作的切入點,積極探索科學路徑:
(一)審查違紀行為主體
首先,紀律審查要審查違紀行為主體,屬于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或其他規定,應負黨紀責任的共產黨員或黨組織,且按照管轄權屬于本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受理范圍。
(二)審查違紀行為主觀方面
審查違紀行為人是在怎樣的心理支配下實施違紀行為的,審查違紀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后果所具有的心理態度。能夠認定的心理態度是對其違紀行為定性和量紀的重要依據。
(四)審查違紀行為客體
對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審查違紀行為所侵犯的是何種黨內關系和社會關系。這直接決定了其違紀行為的性質。
(五)審查違紀行為客觀方面
通過違紀事實,全面審查違紀行為本身及違紀行為的時間、地點、方式、對象、手段、危害結果等。這些客觀事實就是紀律審查中定性和量紀的情節。
面臨當前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做好紀律審查工作,以違紀行為四要素為切入點,全面審查,綜合考量處置,準確定性量紀,既要堅持紀律審查工作的政治性,又要嚴格依據黨紀政紀與相關法律規定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和程序合法”,實現科學有效提高依紀依法懲治腐敗的能力,取得紀律審查工作最大化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紀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家平,《改進和優化紀律審查工作》,中國紀檢監察報,2016年5月11日;
[2]謝亞云,《紀律審查工作如何把好“三關”》中國紀檢監察報,2016年5月11日;
[3]上海市委黨校,《紀律審查工作要做到“四講”》,2015年09月21日;
[4]齊英武,《對違紀且違法、涉嫌犯罪黨員紀律審查的工作探析》;
[5]《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1994年3月;
[6]《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2017年1月8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