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人的個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發展。人的個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人格權”一詞首次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體現了我黨全面保護人民權利的堅定決心和促進人全面發展的不懈追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人格”來源于拉丁語的“persona”原值戲劇中的假面具。這個詞經過古羅馬哲學家的運用,詞義逐漸確定為“人格”,表示理性、個體的存在。中國法律中國的人格概念,是清末修律變法,直接從日本法引入,在《大清民律草案》中專設“人格保護”一節?,F代民法的人格權,意指民事主體專屬享有,以人格利益為客體,為維護其獨立人格所必備的固有權利??梢?,人格權就是人之為人的權利,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其享有人格權。如果人不享有人格權,就不成其為人,淪為他人的財產。在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奴隸、丫鬟都不具有人格權,都是他人的財產。人格權以人格獨立、人格自由、人格尊嚴為核心,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性自主權和個人信息等權利。
1986年,我國制定了民法通則,其中第五章第四節規定了人格權制度,它明確宣告每個人依法享有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等人格權,并賦予權利人在受害之后享有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 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我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總則,專設“民事權利”一章,該章的前兩條就是關于人格權的規定,包括第109條的一般人格權和第110條的具體人格權。一般人格權包括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具體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
當今時代,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不斷迭代更新??萍嫉陌l展,帶來了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使我們擺脫了物質匱乏的困擾,不再為無米下鍋發愁?!皞}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全面小康社會即將建成,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對維護人格尊嚴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我們注意到,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了福祉,同時帶來了麻煩。在我們生活中,大規模人格權侵權事件頻發,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對人的尊嚴和人的地位提出挑戰?;ヂ摼W時代,“人肉搜索”、個人信息泄露、電信詐騙、網絡侵權頻頻發生使人產生痛苦、焦慮、不安甚至付出生命代價。各種五花八門侵害人格權的行為已經成為人民追求高質量美好生活的重大阻礙。因此,在新的科學技術挑戰面前,只有更好地保護人格權,才能更好地維護人的尊嚴和地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格權是私權,對其保護應是我國民法典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實十九大精神,保護好人格權,最重要的就是在編纂民法典的歷史機遇中,在我國的人格權立法的現有經驗基礎上,加強和完善人格權法建設,使人民享有的人格權能夠得到落實,使人民在人格尊嚴、人格地位以及具體人格權方面,得到人格權所體現的實實在在的實惠。司法實踐中,加強對侵犯人格權行為的懲處,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在人格侵權領域,以懲罰性賠償責任為主,補償性賠償責任為輔,加大對侵犯人格權者的懲罰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更高代價。執法過程中,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執法符合程序正當原則,履行法定告知義務,告知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傾聽公民的陳述、申辯,尊重和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此外,還要普法宣傳,讓全社會形成人人尊重人格權的守法氛圍。
世界潮流來看,21世紀是一個尊重人格尊嚴、保護人格權的時代。正如日本民法學者大村敦志所說,從民法角度來看,21世紀是人格權世紀。我國自然也不例外。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追求。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讓每個人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聰明才智競相迸發,更還地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作者簡介:張華兵,1970年1月,男,山東濱州,漢,碩士研究生,濱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理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