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 輝 石艷美

楊傳路辦公照
計算機技術的飛躍進步和不斷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這種變化有目共睹。
然而,在人們相對陌生的物理研究領域,一場巨大的變革已經在悄然發生,并日漸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發揮著巨大的威力。計算物理學應運而生。甚至有人說,更廣泛意義上,實驗物理學、理論物理學和計算物理學已經步入一個三足鼎立的“三國時代”。越來越多的大學已針對將要從事物理學及相關學科研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了計算物理課程。
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山東高校重點學科(實驗室)首席專家楊傳路教授就是一位勇立計算物理潮頭的學者,憑著在計算物理領域數十年扎實的積淀和鍥而不舍的堅持,在學術科研、人才培養、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
楊傳路與物理結緣已經超過35年了。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研究中面臨的瓶頸、難題,“敢啃硬骨頭”是楊傳路一貫的科研方式。比如,在超冷溫度分子反應研究中,楊傳路通過發展適合高精度計算長程弱相互作用的方法,解決偏離分子穩定結構較遠區域的計算收斂難題,并結合勢能面特征分析、函數理論和非線性擬合技術,對勢能面進行解析或插值表達。最終,獲得了能夠用于單量子態和單反應通道水平動力學研究的勢能面,在單量子態水平上理解超冷分子反應機理。
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實踐。楊傳路告訴記者,將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分子吸附在納米管上或吸入納米管中后在人體或動物體內傳輸,到達指定部位后再讓生物分子釋放發揮作用,是最有前途的藥物輸運方式。然而,目前對納米管與各種生物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還不十分清楚。于是,在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楊傳路帶領項目組采用力場方法描述納米管和藥物分子的微觀結構及其相互作用,探索納米管與藥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
十余年間,楊傳路共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5項,在J.Mater. Chem.、Phys. Rev. A和Energy等雜志上發表的論文被SCI收錄240余篇。參與完成的項目“分子體系光譜理論和激發態研究”項目獲得2010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主持完成的“分子間及其與表面相互作用的動力學機制”項目,獲得2014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項目的有關研究成果在Macromolecule、J. Phys. Chem. C和Phys. Chem. Chem. Phys.等刊物發表SCI收錄論文102篇,被他人SCI引用436次。有4篇代表性論文被全球高分子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術刊物Prog.Poly. Sci.(SCI影響因子26.383)上的4篇論文6次引用,并得到物理類頂級刊物Phys. Rev. Lett.和化學類頂級刊物J.Am.Chem.Soc.引用。另外被ACS Nano、Astrophys J.、Nanoscale、J.Mater.Chem.、Macromolcules、Carbon、Soft Matter等著名刊物引用36次。
成績代表過去,奮斗締造未來。楊傳路帶領團隊向新的難題進發。利用外場精確測量和操控分子的電子狀態及其變化的理論研究嚴重滯后。為此,從2016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他帶領團隊以構建高精度躍遷偶極矩解析表達式為目標,開始了新的征程。他們根據分子躍遷偶極矩隨坐標變化的特點,構建出帶擬合參數的解析函數表達式;實現了復雜擬合快速化;還確立能夠全面反映分子的電子態間相互作用特點的躍遷偶極矩單點集合計算方案,獲得足夠數量的單點值。最終,他們將獲得能夠用于光締合或光離解研究的躍遷偶極矩的解析函數表達式,提升光締合和光離解動力學過程計算模擬水平。
“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山東高校重點學科(實驗室)首席專家、分子設計與材料合成山東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原子與分子物理山東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一個又一個頭銜背后是重擔,更是肯定。
2000年,四川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有一批博士研究生即將畢業。渤海之濱的魯東大學副校長前來遴選人才,他希望找到一名學術水平過硬,且能擔綱組建原子分子物理學科的人才。很快,這位副校長發現了楊傳路,隨即邀請他加盟該校,并負責組建原子分子物理學科,楊傳路最終選擇了加盟這所普通高校。
很快,赤裸裸的現實擊碎了楊傳路的設想。當時的魯東大學原子分子物理專業人才隊伍較差,沒有碩士學位點,沒有省部級的實驗平臺,更沒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一度,他想到了離開。還是那位副校長再次出面,通過懇談,成功地說服楊傳路留了下來。
為了實現自己的初心,也為了報答副校長的知遇之恩,楊傳路心思定了下來。從2001年至2014年,他先后擔任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認真思考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問題。
“關鍵還是在人。”楊傳路堅定地說。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考慮如何引進更多的高水平的人才。他在科研成果的獎勵方面明確規定,達到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可以減少教學的工作量,不做科研的老師就要相應地多承擔教學。他還反復強調要尊重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高水平的人才,營造“要努力提高研究水平”的氛圍。
十余年的時間里,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師資隊伍方面,有博士學位的教師超過50人,多名教師入選“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山東省/煙臺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學院師資隊伍整體實力正向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快速邁進。學院的發展蒸蒸日上,楊傳路的汗水和努力迎來了收獲。
在繁重的科研、管理之外,楊傳路還是“物理學”山東省特色專業負責人,“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山東省精品課程負責人,主講10余門研究生、本科生課程。

參加學術會議
“我的學生比我的科研成果更讓我驕傲。”從2007年以來,他培養的研究生畢業36人,其中12人考取美、澳以及國內知名高校的博士生;5人獲得國家獎學金,獲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篇,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研成果獎一、二、三等獎各1項。
科研、管理、教學中涉及到的樁樁件件大事小事,都需要楊傳路親自處理、妥善解決。此外,他還積極投身社會工作,擔任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委會委員、J. Phys.Chem. C等10余個中外SCI收錄雜志審稿人等。
現在,身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的楊傳路集中精力搞科研。每天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計算機屏幕,跟各種程序打交道,處理大量的數據和不同的算法。
既然目標在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數十年間,楊傳路在專業領域從摸爬滾打到取得突出成就,從白手起家初創學科到建設成為山東省知名強院,這中間的艱辛、汗水很難為外人知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楊傳路就是這樣,且思且行,不斷開拓著計算物理更寬更廣的領域,不斷邁向人生一個又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