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銅陵,那么你會想到什么?我想在許多人的腦海當中都會想到繁多的工礦企業。的確如此,既然銅陵市以“銅”為名,則可以看出其礦藏之豐富,工業之繁盛。遠近聞名的“八寶之地”更是訴說著這座城市的物產特色:金、銀、銅、鐵、錫,生姜、大蒜、麻,銅陵的遠近聞名,與這里的礦產豐富是離不開的。但如果你是個土生土長的銅陵人,那么你對這里便會有另一番評價:自然和諧,風光秀美。
我便是土生土長的銅陵人,從知青下鄉到走進銅陵有色公司工作20余載,再由工作需要在異地他鄉蘇州張家港20年整退休。落葉歸根旋回故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有一個頭等艙的居住地。銅陵市公園道壹號就坐落在西湖濕地公園旁。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它是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具有季節或常年積水、生長或棲息喜濕動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今年我搬到了公園道壹號,公園道壹號緊挨著公園,我便養成了每天到公園散步的習慣,自然清新的空氣,舒適宜人的環境也讓我的內心十分暢快。翠湖六路以北,沿新大道和錫滬東路以西、東湖一路以南、新城大道以東,在這片合圍區域便是我再熟悉不過的西湖濕地公園。行走于此,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映入眼簾,怒放的生機與活力;茂盛的草木煥發著綠意盎然,當風吹拂著西湖濕地公園的美景,我們的內心也仿佛沉醉于這片美麗的景致中。漫步在任意西湖濕地公園當中,我們都不由得感到心曠神怡,游目騁懷之間游人眾多,瀲滟的湖水,幽靜的小橋,天然的綠地,通幽的小徑,悠然于此美不勝收,暢然于此流連忘返。

的確,這座江南水鄉雖然被工業化的發展氣息所充斥著,是其長久的文化韻味、典雅景致卻不會被消弭,俊朗的山水給家鄉帶來了良好的自然環境,而這里的優質綠化更是讓同齡這樣宜居的重要保障。“湖岸荻楊迎風舞,水灘鷗鷺啄魚歡”正是對這里的最好描繪。如果你在暮春時節來到公園當中,你便會感受到清爽的風吹拂而過,霧靄晨曦訴說著一份恬然而適。清晨的樹木上還有露珠滾滾,西湖濕地公園的向日葵競相開放;一汪清水橫亙在你的眼前,碧水藍天讓人內心寬廣而暢遠,恍惚之中自然幽靜文化底蘊也在山水之間彰顯無遺。都說“車塵走馬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漫步在這樣的公園當中,仿佛一切功名利祿、一切塵世喧囂都離我們遠去,哪怕工廠轟鳴,哪怕絲竹亂耳,一切都無法掀起波瀾。

一座公園便是一個城市的縮影,一座公園便是自然恬靜的象征。的確,這座公園的確有這樣的魅力,來源于它美好的景致,來源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更來源于它在當今時代所獨有的姿態。商業化的今天每一個擁有美麗景色的地方都難以逃脫商業開發的命運,許多人間仙境便在粗放式的、攫取式的開發之下遭到破壞。而西湖濕地公園卻不然,每一份商業化的建設在這里都成為了更加美麗的園林,每一份商業化的急躁都被蘊藉在美麗的濕地景色當中。8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節目就在《綠色中國》專欄當中對于銅陵市進行了現場直播的報道,節目《安徽銅陵:退耕還湖 一片濕地染綠一座城》更訴說了綠色家園的建設,訴說著這個城市在生態文明發展過程當中的新成績。
欄目組在安徽省挑選直播地點之時,經過層層篩選與細致考察,終于將西湖濕地公園作為城市濕地的典型入選。從8月11號開始,欄目組對西湖濕地公園、濱江生態岸線進行了詳細的了解。空中拍攝、地面追景、水上遠瞰等各式立體視角為全國觀眾描繪了這美麗的景致,也展現了我們的城市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和諧畫面。這樣的景致代表著一種思維,代表著城市在未來發展的長遠目光。曾經的西湖濕地由于農業生產過度開發,大面積圍湖造田,其湖面與周邊植被都遭到了嚴重破壞。而在近年來,銅陵市政府遵循自然和諧的原則啟動“退耕還湖”工程,進一步修復濕地,并因地制宜的構建了一系列觀光區,讓西湖濕地重新煥發了生機。而今圍繞著濕地片區有:銅陵市的體育中心、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市委黨校、氣象公園、西湖世界歡樂園等等。西湖濕地公園僅開放了一年來,已經有50萬游客留下了他們的步履,更詮釋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如果你問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銅陵人:“銅陵到底美在哪里?”我便會帶你來到銅陵市的西湖濕地公園去看看,并向你講述工業化浪潮中的時代氣息,也向你講述西湖濕地公園的悠然恬適;帶你領略絕勝美景人間仙境,一起體會著公園所訴說的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