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并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實施五大戰略,實現五上目標,打造五個有色”的戰略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提質增效為中心,打造千億企業升級版,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抓好市場化效益對標,在實行市場化全口徑核算的基礎上,按照市場對標核定利潤目標,強化市場倒逼機制,全面落實“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經營理念,提升市場化創效水平。
一是抓好市場化運作,持續與市場先進水平進行對標,在礦山和冶煉廠開展產品保本價(保本加工費)與市場價的對標,促使各生產單位建立市場化精益生產方式,最大限度提高效益產品產量,挖掘增收節支空間,強化市場開拓,實現效益最大化;市場化運營單位開展行業投資回報率對標,剛性考核,倒逼各單位提升市場化創效能力。
二是抓好商業模式創新,發揮大營銷整合優勢,全面提升營銷、貿易戰線的活力,強化對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財務公司、投資公司、華中礦產品交易中心、跨境資金池等平臺,完善期現聯動、內貿與外貿結合、實物貿易與衍生工具相結合、金融與物流相結合的商業模式,不斷提升創效水平。推動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強化金融資本的放大效應,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打下基礎。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必為,以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和企業發展戰略為引領,優化產業結構,突出優勢,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一是提升傳統產業優勢,夯實千億企業基礎。堅持“市場、效益”原則,按照有保有壓、補齊短板、提檔升級、淘汰落后的整體思路,做好產能優化工作,全面提升有色金屬產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堅持把資源開發戰略放在首位,加快打造黃石本埠、西藏和新疆地區、海外三大原料供應基地,力爭“十三五”末控制資源量達到1500萬噸以上,年產礦山銅達到10萬噸以上,大幅度提升資源保障能力;繼續推進礦山和冶煉系統改造升級,通過兼并重組、升級改造等方式,提升粗煉、精煉能力配套水平,使陰極銅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打造世界一流的有色金屬產業基地。
二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重點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以及企業發展戰略的新興產業,形成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釋放經濟活力。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產業,抓緊建設“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盡快形成年回收利用廢銅10萬噸、廢鋁15萬噸、廢鋼鐵30萬噸、廢塑料5萬噸的能力,延伸產業鏈,發展汽車再制造、高檔塑木型材、廢輪胎資源化等項目,建成華中地區最大的再生資源利用基地。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建設機械制造基地,抓好盾構機制造項目的運作,積極研發智慧礦山的系統總成、采礦智能設備等,打造智能制造基地。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產業,以華中礦產品交易中心為依托,建設立足華中、面向全國、輻射世界的礦產品定價中心、交易中心、資訊中心、金融中心和供應鏈管理中心,以及國內、國際循環經濟資源交易中心,打造成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5A級現代物流企業、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企業、湖北省最大的外貿綜合服務體。
三是加速退出無競爭優勢的產業,實現輕裝上陣。堅持從提升自身優勢出發,在熟悉的領域內干熟悉的事,堅決果斷退出不具有發展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對與主業無互補性、協同性的低效業務和資產,加大清理退出力度。加快推進“去產能”,關停虧損的礦山生產系統和能耗高、成本高、效益差的老電解小板生產系統,淘汰16萬噸落后的陽極銅生產能力。加快推進“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抓住政策契機,全面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快推進“僵尸企業”、特困企業專項治理,依法依規核銷、剝離不良資產,堵住“出血點”;加快推進低質低效資產清理,抓好各業務板塊動態效益測算,對長期扭虧無望業務進行清理,對有戰略前景的過渡期業務限期扭虧為盈。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全面推進市場化為核心,建立完善適應集團化發展和國際化經營,有利于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釋放發展活力。
一是優化資源配置機制。繼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于可實行市場化的單位,全面推進以混合所有制為主導的股份制改革;繼續推行管理層和業務骨干持股。加快推進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抓好各業務板塊建設和提檔升級,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等產業板塊上市;積極探索研究員工持股,積極穩妥地在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推行股權激勵,并逐步擴大實施范圍,強化對高管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和業務骨干的激勵。
二是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結合戰略規劃和業務結構,調整優化企業層級和管理架構,推行扁平化管理和“大部制”管理模式,壓縮管理層級,清理小法人企業,打造扁平化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執行力。
三是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市場化收入分配機制,加快推進股權激勵、期權激勵等長效激勵機制,強化對技術、市場、管理、技能等方面的核心骨干人才的激勵,推動智力資本化、技術資本化,實現收入能高能低。大力推行市場化用工機制,對標行業先進標準,開展勞動生產率對標,減少從業人員,瘦身健體,實現人員能進能出。完善市場化的干部選用考核機制,提高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比例,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強化優勝劣汰機制,實現干部能上能下。
以推進5S精益管理為抓手,強化全面成本管理,強化全員全過程改善創新,促進降本增效、創新創效。
一是以管理提升為抓手,鞏固深化降本增效長效機制。繼續深化以降本增效為主題的管理提升活動,繼續深化對標管理和“三化建設”、班組建設、全員績效考核的融合,將對標指標落實到崗位、流程,分層級開展定額指標修訂完善,將各項管控要求固化下來,通過考核落地,形成降本增效的長效機制。
二是強化全面成本管理,多措并舉落實降本增效。全面梳理成本費用管控現狀,挖掘降本增效空間,建立全面、全過程、全員成本管控體系,著力強化降本增效。重點抓好礦山銅單位生產成本、冶煉廠加工變動成本等主要生產成本控制,力爭礦山銅單位變動成本下降2000元以上,冶煉廠加工變動成本下降500元/噸。
三是全面推進“一體化考核”,建立創新創效長效機制。進一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與全員績效考核的深度融合,推廣“一體化”考核。抓好關鍵績效指標的量化分解和優化提升,強化降本增效與績效考核掛鉤機制,日清日結,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強化精益思維,凝聚全員創新創效合力。圍繞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優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增效;圍繞關鍵經濟技術指標改進和提升,扎實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重點抓好技術革新、流程改造、節能降耗等工作,實現技術創效。
我們將以此次巡視為契機,強化巡視成果運用,全面從嚴治黨,踐行“三嚴三實”,始終秉承“責任、忠誠、學習、進取”核心價值觀,團結帶領全體職工,謀發展、促改革、干實事,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努力實現“一流銅業、國際品牌”的企業愿景,為集團打造世界一流礦業集團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