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文/本刊編輯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全國糧食行業正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的這一重要論斷,同時也聚焦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對糧食工作的深遠影響,思考如何適應新要求,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城鄉居民對糧油消費的需求已經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要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落實機制,創新實施路徑,把好事辦好。”1 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在天津市調研并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糧食局長座談會時如是說。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2萬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奠定
了堅實基礎。但當前糧食供給由總量不足轉為結構性矛盾,庫存高企、銷售不暢、優質糧食供給不足、深加工轉化滯后等問題突出。此外,農戶糧食產后服務能力也較弱,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為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糧食局和財政部從今年開始在糧食流通領域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旨在通過中央財政引導性資金投入,有效地激活市場,扎實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發揮糧食流通對生產和消費的引導作用,促進糧食種植結構調整,提升糧食品質、滿足消費者需求,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據介紹,“優質糧食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獨立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同時兼顧糧油加工企業等其他主體。為種糧農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的“五代”服務;向農民宣傳國家糧食收儲和優質優價等政策;推廣適用技術;指導農民科學儲糧以及對糧食分檔升值;引導農民調整生產結構,實現優質優價。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將服務范圍擴展到提供市場信息、種子、化肥等和融資、擔保服務;積極穩妥發展“糧食銀行”;推廣訂單農業等業務。另外,還為主產區農戶配置或自建科學儲糧新裝具、新糧倉等,推動農戶節糧減損。
——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立與完善由6個國家級、3 2個省級、3 0 5個市級和9 6 0個縣級糧食質檢機構構成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立糧食質量安全統計制度;全面核準核定糧食質檢工作任務;建成全國糧食質量安全管理電子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同時,適應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要求,健全強化糧食質檢體系運行機制,確保糧食質檢體系健康良性運行、履行職責、發揮作用。
——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聯合有關部門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加強糧油與健康方面的研究;建立“好糧油”質量標準體系和生產流通全流程的技術評價體系;制定《綠色優質糧油產品生產指南》,加快開發優質糧油產品;對不同區域條件和主要糧油品種,有針對性地開展糧食產后科技服務;建設國家級“好糧油”網上銷售平臺和“好糧油”線下銷售渠道;提供有公信力的產品信息推介和銷售服務;全方位做好主題宣傳,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2 0 1 7年納入重點支持的省份,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5~1 0個示范縣,每個示范縣確定1~2家示范企業,實施“中國好糧油”示范工程。
為指導地方做好“優質糧食工程”相關工作,更好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帶動作用和使用效益,進一步推動“優質糧食工程”順利實施,確保取得實效,財政部和國家糧食局2 0 1 7年先后印發了《關于在流通領域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通知》和《關于印發“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必要性、預期目標、主要內容和工作總體要求、3個子項實施方案等。方案明確,“優質糧食工程”的實施要以“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推進精準扶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一方面,要有利于提高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將提升收獲糧食的優質品率、優質優價收購量和糧油加工產品的優質品率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另一方面,要有利于提高種糧農民利益,將帶動農民增收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到2 0 2 0年“優質糧食工程”將實現以下目標:一是建設社會化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實現全國產糧大縣全覆蓋,促進糧食提質升級和農民增收。二是建立與完善國家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健全第三方糧食質量安全檢驗評價體系,實現“機構成網絡、監管全覆蓋、監管無盲區”和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監測覆蓋面提升6 0%以上、糧食產品綜合合格率提升5%以上。三是完善“優糧優價”的市場化糧食流通機制,引導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四是推動形成“種糧農民種好糧、收儲企業收好糧、加工企業產好糧、人民群眾吃好糧”的新的糧食流通體系,力爭把全國產糧大縣的糧食優質品率提高3 0%左右。
1 1月6至7日,國家糧食局、財政部在湖北武漢召開加快推進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現場經驗交流會。在這次會議上,與會代表交流了“優質糧食工程”典型經驗,座談討論了工程實施進展、各地具體做法及存在的問題,研究部署了加快推進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具體措施。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鳴在會議中要求加快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轉變以往“收儲靠國家、企業靠財政”的傳統糧食流通模式,形成市場化糧食流通新體系,促進糧食行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徐鳴要求,各級糧食部門要把推進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問題的決策部署相結合,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建立健全領導機制和工作責任制,統籌考慮制定和優化實施方案,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完善項目實施具體措施,做好實施調度工作,實行專項考核評價,切實把這項工作抓出實效。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孫志則表示,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緩解當前糧食流通領域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各地財政部門要聚焦“優質糧食工程”,突出工作重點,正確把握好工程的具體實施內容,與地方各級糧食部門共同做好這項工作。
本刊了解到,“優質糧食工程”采取整省推進方式,通過組織專家開展競爭性評審,擇優確定重點支持省份。2 0 1 7年,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5 0億元,首批重點支持1 6個省份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工程實施以來,各地積極穩妥加以推進。如湖北省糧食局重點抓好示范創建,首批擇優確定在棗陽、監利、江陵等1 0個縣市先行開展“優質糧食工程”示范創建,并專門出臺了《湖北省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示范縣實施方案》;山東調動各級政府積極性,在中央3億元基礎上,帶動省、市、縣安排資金1 2億元;安徽省政府按期督查督辦“優質糧食工程”實施進展;湖南制定了“優質糧食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吉林制定了產后服務體系項目和質檢體系項目建設管理辦法等。今年1 0月1 6日世界糧食日當天,2 0 1 7年第一批“中國好糧油”產品目錄發布, 1 7個省份6 4家企業的9 8個產品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