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博文
抓亮點 做特色 打造貴州品牌
文/劉博文
“我買的這個大米呀,是政府認證的牌子,吃來好放心!”一位大娘在貴州省第四屆糧油精品展示交易會上興致勃勃地向筆者介紹自己剛買的一袋當地產的大米。
在本次交易會上,貴州月亮山九薌農業有限公司出產的加榜梯田紫米一經擺出便銷售一空。該企業負責人介紹說,紫米種植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是所有米類中比較珍稀的品種,它的營養價值甚至超過了黑米和紅米。前幾年了解紫米的人很少,即使拿到市場上來賣也很少有人問津,真的成了養在深山無人知。后來他們把紫谷米收過來,自己加工統一包裝做成品牌,把它帶到糧油精品展示交易會上來,借助這個平臺推廣它,現在一斤散裝紫米賣到幾十塊錢都不成問題,精裝優選的更是不愁銷路。
自2 0 1 4年以來,貴州省糧食局已連續四年舉辦了匯聚當地特色糧油精品的展示交易會,旨在宣傳推介貴州特色、無公害有機糧油產品,充分展示貴州省糧油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綠色生態的糧油產品。
在展示交易會的特色展廳里,貴州佬黔貝茶業公司負責人李運林說,家里祖祖輩輩是做苦蕎茶的,自己種自己加工,再送給經銷商去賣。現在貴州苦蕎產業發展起來了,自己做的茶不如之前好賣了,于是就改變了路子,專門加工優質苦蕎茶,配合高級包裝,專門在機場、旅游景點銷售。沒想到苦蕎茶在高端產品這塊是片藍海,自家產品一炮而紅,每月的訂單量節節攀升。
貴州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說,每個品牌中都一定有個產品,但不是所有產品都可以成為品牌。怎樣發揮出產品特色的最大化,找對發展的路子,貴州省糧食局結合本省特色糧油產業作出有益的探索。
圍繞“六個好”,打造貴州好糧油。貴州省糧食局根據《貴州好糧油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種植好、質量好、品牌好、營銷好、管理好、效益好六大品牌要素,于今年7月啟動評審工作,并于1 1月公布了第一批“貴州好糧油”產品名錄。旨在帶領企業以品牌戰略帶動自主創新,以自主創新支撐品牌戰略,切實抓好商標、質量、標準、管理等品牌基礎工作,實行有計劃、有重點的品牌培育發展機制,著力提高企業的品牌創新能力,努力創造具有競爭力的優秀品牌。
注重品牌帶動。貴州省糧食局根據“中國好糧油”標準選擇湄潭縣、興仁縣、惠水縣、茅貢米業有限公司和貴州(興仁)泛亞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示范縣及企業,要求其為“貴州好糧油”樹立標桿、提供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對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貴州省名牌產品給予獎勵。目前,全省有7 0個糧油產品獲得貴州省名牌產品和貴州省著名商標稱號,培育了茅貢、巖腳面、黔丹、黎平香禾糯、興仁薏仁米等一批知名度高、有影響力的貴州特色糧油品牌,以點帶面,推動貴州省特色糧油的持續發展。
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持。貴州省糧食局與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合作,采用訂單式模式培養專業人才,聯系企業做專項人才培育,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另外,貴州省糧食局以工藝創新、技術創新為突破口,聯合全國各高等院校,重點對薏仁、苦蕎、蕓豆、油茶、茶葉籽油、核桃油、馬鈴薯等特色糧油的科技研發,提升產品價值,開發具有貴州特色的糧油新產品,增強特色糧油產品市場競爭力,將貴州特色糧油資源優勢加快轉化為經濟優勢。
密切利益鏈,搞好優質訂單發展。貴州省糧食局緊緊抓住糧油產品品質好、品種全的優勢,重點開展“訂單糧油”工程、“十大特色糧油產業”建設工程,指導企業開展“訂單”種植,打造優質糧源基地。截至目前,貴州省優質糧油訂單已從2 0 1 1年3 2 0萬畝增加到6 8 0萬畝。并在市場化、品牌化、合作化、融合化、配套化等方面,帶領企業調優產業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完善糧食產業鏈體系上,著力培育合作型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業企業、專業化服務組織,電子商務,網上銷售。
今后,貴州省將在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糧食經濟發展勢頭不減緩、省內糧食供應充足、保障有力的前提下,以市場化、品牌化、綠色化、合作化、融合化、配套化基本取向,把糧食供給側結構調好、調順、調優 ,把貴州特色糧油土品種變成黔糧出山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