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興來
美術館作為公益性機構,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它的主要目的,因此其收藏、保護、研究、展示的功能應該是全面的。而在此之中,收藏又是實現其他功能的前提,沒有堅實和豐富的藏品基礎,提供其他層面的服務便無從談起。好的收藏往往是一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它體現時代的精神,也承載著藝術家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因此,在擁有藏品的基礎上,如何調動一切可運用的手段和資源,使館藏作品能夠在學術策劃的基礎上以最吸引公眾的方式呈現,最大限度地提高公眾對美術館的利用率,從而發揮美術館的文化、美學、歷史和道德的教化作用,是美術館人需要長期研究和探索的重點工作。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的原因所在。
江蘇作為明清兩代文人畫家云集之地,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藝術和文化遺產。因此,在江蘇省美術館的館藏作品中,明清繪畫頗豐。為了推動典藏活化展覽的實施,使館藏繪畫中的一批明清繪畫佳品得到更多的展示與研究機會,江蘇省美術館從2016年開始策劃館藏明清繪畫專題展,在2016年、2017年分別推出“借古以開今—館藏明清繪畫專題展”的山水篇和人物花鳥篇。這兩項專題展立足于石濤“借古以開今”之言,力圖呈現明清繪畫習古而不泥古,不斷在筆墨語言和內容題材上演化創新的流變過程。

[清]黃慎 二老圖卷
67.8cm×106.4cm 紙本墨筆 江蘇省美術館藏
款識:癭瓢子黃慎。
鈐印:黃慎(朱) 恭壽(白)
其中,人物花鳥篇于8月開始展出,這也是江蘇省美術館今年最重要的館藏展覽之一。從大的風格面貌上而言,明清兩代的花鳥畫兼工帶寫,在繼承宋元以來的傳統之上演化創新,呈現出畫派紛呈的多元化格局,尤其將大寫意花鳥畫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從吳門畫派之文徵明、沈周,經晚明之青藤、白陽,清初之八大,揚州畫派之鄭燮、李鱓、黃慎,以至海派之任熊、虛谷、趙之謙、吳昌碩等,明清以來的花鳥畫在題材、筆墨、色彩上不斷推陳出新,從宋元以來的文人畫傳統中深入而出,注重個性發揮,縱筆恣肆,風格上更趨大膽,直抒性靈。及至吳昌碩集文人花鳥畫之大成,上承宋元傳統,汲取諸家之長,又借鑒金石、民間藝術與西洋繪畫等各家之精華,詩書畫印交融,明快放逸,擺脫舊格,形成獨具特色、雅俗共賞的藝術面貌,對近代乃至當下的花鳥畫創作都形成了深遠的影響。

[清]鄭燮 墨竹圖軸
121.4cm×59.6cm 紙本墨筆 江蘇省美術館藏
款識:東坡與可太顛狂,畫竹千枝又萬行。袖里玲瓏還有石,拈來壓倒米元章。板橋鄭燮。
鈐印:鄭燮(白) 丙辰進士(朱)
“借古以開今—館藏明清繪畫專題展”系統梳理了館藏明清時期的名家名作,在此基礎上,對展覽作品的傳承做學術研究、分析。陳列方式上以時間順序為前提,突出重點畫派的重點作品,同時更注重勾連作品在學術上的承續關系,將其放置在一個時代的背景下進行解讀和詮釋,共同勾勒出明清繪畫在變化中持守、傳承中創新的發展脈絡和多元化的發展格局。
在“借古以開今”展覽之外,今年江蘇省美術館還舉辦了“勞動者之歌—江蘇省美術館藏中國畫作品主題展”“視覺與表達—館藏當代版畫研究展”和“邊界—中國當代油畫建構與轉換研究展(館藏)”三項基于館藏作品的展覽,均是以藏品為基礎,以學術性為線索的展覽項目,是對館藏中國畫、版畫、油畫幾個主要繪畫門類中精品佳品的研究與展示。
通過對藏品的梳理和研究,深層次地挖掘藏品的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以展覽帶動研究,以研究加深對展覽藏品的理解。在多重層面上推動藏品的個案研究和展示,同時將其放置在時代背景和連貫的繪畫發展史中整體考察,不僅印證了藏品的沿革脈絡和不斷演化的風格特征,同時也彰顯出美術館藏品傳承有序的歷史軌跡。
(作者為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

166cm×87.5cm
紙本設色 1756年 江蘇省美術館藏
款識: 問年得似松枝老,富貴還如藤蔓纏。更寫蘭花芝草秀,卜君多壽子孫賢。
乾隆十九年四月,寫似遴秀年學兄教。復堂懊道人 李鱓。
鈐印:鱓印(白) 宗楊(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