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恒
【摘 要】從古至今有很多的民間藝術流傳下來,戲曲是其中的一項,刀馬旦在戲曲當中是一個行當,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本文主要從刀馬旦表演藝術層面進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夠給刀馬旦演員一定的啟示,幫助他們完成更為感人的表演。
【關鍵詞】刀馬旦;藝術特征;研究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024-01
在大家印象中的刀馬旦,都是身披戰甲的巾幗英雄,中國民間戲曲家黃克保在《戲曲表演研究》中這樣寫道:“刀馬旦重身段功架,以氣度神情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刀馬旦對身段、神情、氣度和表演功底的要求都很高。刀馬旦演員不光要有過硬的戲曲基本功,還要將刀馬旦角色表演得生動自然,不受角色的約束,把技巧和表演巧妙融合到一起,這樣的戲曲表演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
刀馬旦演員通常都要戴著厚重、插有長雉尾翎的頭盔,要充分利用頭盔上的雉尾翎使表演更加生動、靈活,更加有感情。
一、刀馬旦對青衣的借鑒
隨著更多人對刀馬旦角色的喜歡,每個刀馬旦演員都需要演繹更多角色,例如穆桂英、梁紅玉等,這些角色僅有刀馬旦的武功功底是不夠的,還需要向其他戲曲角色虛心求教,擇其優點。例如青衣的溫婉、大方,都可以適當用在刀馬旦的表演中,使人物文武雙全的形象更好地表現出來。
在豫劇代表劇目《楊門女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楊宗保生辰要到了,盡管他人在邊關,但楊府上下依然為其精心布置了“壽堂”,準備為其慶祝一番。場景剛開始,府內一片喜氣,仆人忙忙碌碌,都在為慶祝楊宗保的生辰做準備。而作為其妻的穆桂英,心里也是極為歡快的,高興地在大堂內巡視,內心極為滿足。此時的穆桂英就是一個青衣的形象,口中唱道:“宗保誕辰心歡暢,大波府內喜氣揚。紅燭高燒在壽堂,懸燈結彩好輝煌。”從其氣度樣態、言談舉止上都能看出身為元帥夫人所需的沉穩。而在軍中急報傳來,聽到楊宗保在前線以身殉國的消息時,其猶如被電擊中,臉色驟變,幾欲倒地,但是作為府中的主心骨,此時不能讓大家知曉此事。因此,她強忍悲痛,將隱忍和無奈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刀馬旦對花旦的借鑒
在刀馬旦表演中,表演者為了塑造更多的角色,更豐富的劇情,也需要有更多的表演,例如從一個巾幗英雄轉變成一個單純可愛的女孩兒,這種角色的轉變就得從花旦的表演中學習了,刀馬旦和豫劇一樣,都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在《穆桂英下山》中有這樣一場戲,外出打獵的穆桂英一身戎裝,猛然看去就是一個英姿颯爽的巾幗女英雄形象,但是觀眾一旦與其有眼神交流,就會發現其身上有不少花旦的風采,面對漫山遍野的花朵,她也有少女活潑的一面,鬢角斜插的鮮花就很好地表現了這一點。此時,演員在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時候,需要表現出人比花嬌的一面,特別是眼神的流轉,以及細微表情的變化,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經典所在。這也正好符合劇本描述的“萬紫千紅滿山野,下馬來摘朵斜插鬢邊”的美妙場景。
三、刀馬旦借鑒青衣花旦表演
我們看到的很多刀馬旦的表演,大多數都是武打部分,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很多演員都是在武戲文唱,這種表演使得刀馬旦演員不僅要有熟練的武打技巧,還要有熟練的演唱功底,扎實的文戲唱功加上熟練的武打技巧,才能把角色演繹得更完美。有鑒于此,刀馬旦演員在表演基本功的同時,還要展現出典雅和俏皮。以《穆桂英大戰洪州》為例子,面對不聽人言的楊宗保,穆桂英因其魯莽行事與之發生爭吵,此時的她是典雅的。面對之后隨行而來的各位將士,穆桂英作為一個主帥,必須軍法嚴明,對丈夫執行軍令,給予杖刑。這一段表演是極為細膩的。看著心愛的丈夫,作為妻子的穆桂英內心極為糾結,其不愿意動手,但是作為主帥,在諸位將士“威武”的高喊聲中,必須要把令箭抽出,執行軍令,眼睜睜地看著丈夫被拖出帳外行刑。盡管其十分心疼,卻也無可奈何。
為展現穆桂英內心的糾結,演員抖動頭盔上的兩根翎子,摔袖唱道:“刑杖聲嚇得我魂飛魄散,夫啊夫!你可知那棍棍打在你的身卻疼在俺的心。”并心如刀割地斷斷續續說出:“放!放!放回來!”這段戲,演員的表演極為生動,利用翎子和水袖進行精彩演繹的同時又表達出動情的唱詞和對白,將穆桂英的內心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結語
戲曲屬于民間藝術,刀馬旦演員想要取得長遠的發展,需要不斷革新,融合其他行業的特色,豐富自身的表演特色。
參考文獻:
[1]劉樂.對刀馬旦表演特色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7,(06):42.
[2]魏歡歡.刀馬旦行當之我見[J].戲劇之家,2017,(06):45.
[3]陸蓓.文武兼備刀馬旦——淺析刀馬旦表演特色[J].藝海,2016,(08):50-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