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舟
【摘 要】為了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本文針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目標、教育過程、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展開分析,認為其教育目標具有導向性與層次性,教育過程具有長期性與階段性,教育內容具有理論性與現實性,教育途徑具有多樣性與靈活性。教育者應當充分認識這項教育活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41-02
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們黨長期保持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就四次提到了“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教育”。報告中提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1]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將其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各大高校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主渠道,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當前,理想信念教育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難點。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高校進行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學生理想信念的總體狀況良好。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產生的實際效果仍然存在不足。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專業課程教育,也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內其他內容的教育。其他各類教育活動往往以培養掌握某種知識或者技能的受教育者為教育目的,而理想信念教育則是以使受教育者在內心樹立起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作為目的。這也就決定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其他教育活動相比,在教育目標、教育過程、教育內容、教育途徑上都存在一定的特點。
一、教育目標具有導向性與層次性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標是導向性與層次性的統一。理想信念一旦在人們頭腦當中形成,就會成為支配人們追求奮斗的持久的精神動力。在大學階段,理想信念教育是要讓大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2]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是其所處的現實和未來愿望的統一,它幫助青年人認清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堅守立場。在與高校在讀學生進行的訪談中我們發現,55%的同學都在評價理想信念教育時提到了目標的導向性。有同學認為理想信念教育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針,是大學學習的根本、源動力,是向著共產主義社會奮斗的信心來源。
在明確導向性的同時,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標在兩個維度上存在多個層次。一個維度,是教育目標涵蓋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的要求;另一個維度,是教育目標必須指導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在第一個維度中,獲取知識是基礎要求,鍛煉能力是重點任務,培養素質是最終追求。同時,理想信念教育又必須指導學生在生活和事業上的選擇,幫助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
二、教育過程具有長期性與階段性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的長期性是由理想信念形成的特點決定的。理想信念形成的過程非常復雜,理想信念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這一點上,理想信念的形成與知識的掌握截然不同。知識從屬并依存于客體,掌握一種或一類知識,需要主體對其進行認知。而形成理想信念,則必須是在認知的基礎之上,發生情感、意志的轉變和升華。受教育者理想信念的形成是與生動的現實生活相互作用的,隨著人的成長,人在思想上必然經歷著自我調整和完善。在我國的高等教育環境下,理想信念教育自始至終地存在于學生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過程,這一貫穿始終的教育過程幫助學生在漫長的人生中形成和堅守科學的理想信念。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也體現著鮮明的階段性。理想信念的形成與主體因素的影響密切相關,理想信念教育必須關注理想信念的主體即受教育者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年級、不同年齡階段的大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點、內在需要和行為習慣,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存在顯著的差距。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應當體現出階段性,在不同的教育階段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三、教育內容具有理論性與現實性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與社會意識形態緊密聯系,表現出較強的理論性。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內容主要包含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教育,是關于政治上層建筑的教育活動。在我們訪談的大學生中,有43%都認為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抽象。與一般的專業知識教育相比,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更容易讓部分學生感到高深。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實際效果的產生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理論問題進行細致深入的思考揣摩。
教育內容在體現理論性的同時還應體現現實性。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否認超脫于現實的“彼岸”世界的存在,遵循自然界和人類發展的客觀規律,源于現實而超越現實。這就決定了理想信念教育應當密切關注人們生活的社會實際。同時,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向學生灌輸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內容也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隨著國內國外政治形勢的變化而不斷更新。
四、教育途徑具有多樣性與靈活性
青年人理想信念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相統一的過程,僅僅依靠知識學習或者動手實踐都是不夠的。因此,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途徑具有多樣性。特別是對大學生來說,教育者既要向他們大張旗鼓地宣傳灌輸,也要潤物無聲地感染熏陶,更要如火如荼地開展實踐。在現行的高校教育中,一般安排了課堂講授、實踐教學、社團活動、黨團校學習、座談宣講、日常行為管理等多種途徑來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在瞬息萬變的當代社會,教育者有必要進一步拓展教育途徑,發揮不同教育途徑的作用,讓教育活動符合學生主體需求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在途徑上具有靈活性,以適應教育對象即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和要求。馬克思認為,“對象如何對他說來成為他的對象,這取決于對象的性質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本質力量的性質”。[3](P125)當代大學生個性特征鮮明,注重個人體驗,因此在進行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時務必要設計靈活多變的途徑,適應全球化、網絡化背景下大學生接收信息的特點,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任何事物及其過程和階段,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統一體。不同內容的教育活動之間,固然有著一些相同的要素和規律,但其教育過程、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必然存在著個別特性。要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規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充分認識這項教育活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科學有效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研究,2012(12):4-28.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1).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5.
[4]胡錦濤.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2-1-12.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