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宇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存在性以及持續發展性取決于它具備實效性。改善教學內容,為目前持續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基本條件;完善教學手段,為目前持續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借助當代教育科技工具,為目前持續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保障;增加社會實際活動,為目前持續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必須條件。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92-01
一、優化教學內容
思政課包含廣闊,然而課時不足。僅僅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授課,學生就會覺得學得少學得不精,就很難實現教學目標。思政課教師一定要依照社會實際與大學生的情況持續性地改善教學內容。第一,應該充分啟發學生的積極性。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習主動性,引起學生好奇心,完全調動學生身為學習主人翁的主動性。思政教師需要參考學生個性,依據教學目標,將教材內容做調整與改善,讓大學生體會到思政課并非“說教課”,它是同學們完善自我必須完成的“必修課”,達到提升大學生對思政課學習主動性的目的。第二,重視并妥善解決群體共性和個體差異的矛盾。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一定是具備共同點的,然而大學生更多的存在個性張揚、家庭氛圍與生活環境及其他情況的不同,故導致每個人的身心狀況、智力以及學習目標及其他地方存在不同,并且大學生固有的知識體系、思想狀況與道德素質同樣各有不同,那么便導致大學生呈現于各個領域上各種程度的不同性。思政課教材內容主要關注大學生整個人群的共同點。一旦教師忽視學生的特點與個人性格,依據統一標準給大學生進行一模一樣的教學,不知道變化,一定給教學有效性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所以,思政課教學需要讓大學生自我抉擇。脫離對大學生成長需要的重視,沒有做到啟發大學生的獨特思想,思政課教學就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總而言之,思政課教師需要依照社會現狀與大學生個人情況持續改善教學內容,妥善解決教材系統和教學系統、體制性和目標性還有主旨重點三種聯系,讓思政課教學跟隨時代、社會、大學生,杜絕守舊,提升教學實效性。
二、努力創新教學方法
(一)研討式教學。依據教學時的主要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系統性地進行課堂研討。需要教師把握大學生喜好,認真安排辯題,像進行專題辯論與課堂研究,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提升教學實效性。
(二)案例式教學。教師挑選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像CCTV的《焦點訪談》節目中的經典案例,詳細分析講授給學生后,師生共同進行討論,引導與啟發大學生主動考慮。
(三)情景式教學。憑借設置某些情景,使同學們加入其中,隨意展示,自己決定,再進行整體討論。像《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課需要做社交教學時,教師首先放映拍攝完的某大學某宿舍群體生活的視頻,然后請學生選擇錄像里面的角色來表演,依據個人的實際想法來表演后續片段,再繼續放映視頻,請學生自行比較后解釋他這樣表演的原因,再安排學生做小組討論。
(四)專題式教學。在完全依照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情況和教材重要內容與思維體系的條件上,打破詳細性理論的總體化、體系化束縛,主要顯示出教學的目的性,突破教材的篇章系統,將具備聯系的內容妥善整合的“專題”作為一個部分選擇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劃分多個專題,每個專題有自己的主題,所有的專題做一個自己的項目來完成教學設計,整體性借助案例、研究、多媒體及其他教學措施將理論講授給學生,啟發學生主動性,將問題解釋透徹。一定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教學手段沒有借助情感來操作,教育效果均會不太理想。
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新奇的東西可以啟發學生的研究興致,創新教學方式能夠啟發學生新的研究行為。憑借當今的教育技術保證教學方法的創新性,是啟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致與求知欲、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措施。科技手段和當今教育理念的充分融合,給教育帶來進步的技術方式,讓進一步進行教學改革有了新的機會。多媒體匯聚文字、影像在相同領域里,可以借助掌控標識、文字、影像與圖表及其他媒體信息的長處,極大地啟發學生,幫助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多媒體手段的使用還可以讓教學方法具體化。許多晦澀難懂的知識借助多媒體手段演變成匯合文字、影像為整體的形象的資料,擁有使抽象變為具象的很好的成效,進一步利于學生的掌握。借助媒體科學方法,晦澀難懂的知識變成生動具體的影視資料,使學生感覺很親切逼真,獲得不一樣的感受。這不但能夠讓學生極好地了解感受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思考水平、想象水平與創新水平,還可以啟發學生的主人翁態度與學習積極性,豐富師生交流,杜絕從前課堂上教師主導的情況。所以,大量使用將多媒體做主要手段的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下增加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