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歌
摘要: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僅是一件關乎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大事,更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近年大學生就業難在社會中已成共識,本文從當前實際出發,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存在問題的現象進行分析,就大學生就業提出“精準應聘,深耕行業”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精準;深耕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810萬人,比2017年增加近15萬人。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已經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高度重視,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為此國家提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同時,就業工作是高校教書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和學校發展的重要內容,是社會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因此,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意義重大。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應當從多個方面來看待。首先,關乎大學生就業的首要問題是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素質培養分為高等院校的教育培養和大學生的自我素質發展。
一、高等院校的教育培養
高等院校是貫徹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必須進一步加強創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盡快建立起與其相適應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這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要求,也是大學謀求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消除目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高等教育的必然選擇。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必由之路。
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在宏觀上進行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材體系、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大膽創新,既要大力提倡敢為人先、敢冒風險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導敢于創新、勇于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創造一個有利于創新型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其次需要在微觀上把創新意識帶到人才培養具體過程中,使人們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善創新。為此,必須樹立教書育人和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為重點、以成才為目標的教育理念。
二、大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
創新型人才素質的三個主要方面,即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創造性思維、敏銳的問題意識、創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幾方面;創新意識主要表現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新的興趣、動機等方面;創新人格主要表現在強烈的成就動機、良好的合作精神、優秀的調控能力、冷靜的態度等方面。因此,大學生應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使自己進入工作崗位后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這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大學期間大學生應為自己的未來發展考慮,做好自身素質的培養。新一代的大學生應該脫離死板的知識模式,根據自己的性格需要來使自己知識能力得到提升。要努力實踐,當代大學生必須高度重視社會實踐,除了在學校學好功課外,還要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理解。當代青年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特長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最后是懂得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思維要靈活善變,千萬不要墨守成規。大學生要懂得大膽的嘗試,即使錯了也沒有關系,可以在失敗的教訓中總結經驗,盡量避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三、當前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不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質,也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防止一些心理因素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產生影響。當前大學生擇業中存在的認識誤區有以下幾點:
1、目光短淺
當前,很多大學生擇業就業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目光短淺,缺乏長遠打算,缺乏戰略眼光,總希望第一次就業就能找到一個理想的職業,有高的起點,然后終老一生。這種一步到位、一次成功的觀點,是缺乏長遠眼光和變化發展的觀點。畢業生應該發揮年輕人固有的朝氣和銳氣,要敢想、敢說、敢干,要靠真才實學,敢于競爭,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到自己的專業、性格、氣質等,揚長避短,發揮特長,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
2、期望過高
一些大學生進入大學開始就有優越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追求和向往,畢業時,對自己的能力評估過高,定位的就業期望值就過高,超越了現實的就業條件,所以容易產生或加重挫折感。因此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應當全面地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正視自己的差距,冷靜地總結經驗教訓,分析面臨的就業形勢,合理地調整就業期望值,同時提出進一步的行動方案。
3、自卑或自負
許多畢業生往往自負和自卑相交織,使之順利時自高自大,困難時一愁莫展,這是自身素質不全面,特別是自信心不強的表現。因此,大學生在擇業求職時必須樹立較強的自信心,鼓起勇氣去迎接挑戰,參與競爭,相信自己具備能求得合適職業的能力。如果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畏畏縮縮,不敢大膽地推銷自己,甚至在用人者面前面紅耳赤,語無倫次,首先就給人留下一種無能而缺乏自信的印象,豈能求得好職位?當然,自信不是自負自傲,自信要有資本和基礎,這個資本和基礎就是真才實學。有真才實學為后盾,才會具有真正的自信。
四、對大學生就業的建議
綜合前面分析,針對當前形勢,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對大學生就業提供如下幾點建議:
(一)主動出擊,精準應聘。
1、要主動求職。主動求職是你通過對自身、社會環境、工作實際綜合分析后,有針對性的去選擇一些企業和單位,而不是坐等各種單位到來。這是大學生自主擇業的基本要求和起碼原則。大學生既要主動了解自己,又要主動了解社會,特別是用人單位,更要主動參與信息搜尋、崗位競爭、實現就業的全部過程。endprint
此外,大學生在擇業就業時,應該抓住時機,合理安排時間,遵照國家現行的就業政策與規定,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就業。為此,畢業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不能貽誤時機,拖拖拉拉,猶豫不決,要有明確的時間觀念,根據學校就業工作的總體時間安排,制定合理的求職計劃,盡快落實就業去向。
2、簡歷切忌“萬能版”。 畢業生初出校門找工作,第一步就是跑招聘會、投簡歷??蓜e小看這薄薄幾頁紙的簡歷,不同類型的公司要制作不同版本的簡歷,“定制”,更容易吸引對方的目光。
好的簡歷應該簡單明了、個性突出,使人在一眼之中就能就能對你有一個好的印象,對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要針對應聘的工作,選擇突出你的能力,這無疑會大大提高你的應聘成功率。
3、注重儀容儀表。參加招聘會著裝要干練整潔,儀容要青春陽光,站姿坐姿穩重得體,語言表達不怯不諾。
在面試時要遵守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尊重原則、遵守原則、適度原則、自律原則。這是大學生在面試時的出發點和應遵從的指導思想,是保證面試成功的基本條件。要想在交際中獲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掌握語言表達的藝術,懂得言談禮儀,使你的談吐風趣、高雅、富有感染力,最能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一個人行為舉止的綜合,就是風度的具體表現,是社交中無聲語言,是個人性格、品質、情趣、素養、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的外在表現。包括:規范的站姿、優雅的坐姿、正確的走姿、適度的手姿、合適的表情等。
(二)挖掘長處,樹立信心。
1、讀大學讀什么。大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之你現在會什么,招聘單位更看重你以后能做什么。自信是建立在具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大量的實踐經驗和優秀的綜合素質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想達到自信就必須首先學好文化知識,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或者經歷失敗的打擊都能信心十足的站在招聘者的面前。
2、挖掘你的長處。梳理你的優劣勢,挖掘你的長處,通過一件你獨立完成的事件來證明它,而不是各種“參與”。 畢業生在寫簡歷的時候,覺得簡歷上羅列的越多越好,一個本科生在短短的一年內,可以參與到幾個大型的項目中并且承擔主要的工作;有的學生在教師的科研團隊里做了一些輔助性的工作,但是為了讓自己的簡歷好看,就說自己負責了項目的主體,寫了很多自己做的工作,專業人士一看就知道按照本科生的水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如認真挖掘一下你自己獨立完成的某一件事,或是你參與某一件事中的體會和感悟。招聘單位更看重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和潛力,而不是現在會多少東西。
(三)堅忍不拔,永不放棄。
1、消除畏難情緒。應屆畢業生的劣勢,盡人皆知,盡情綻放你作為年輕大學生的閃光點,比如大膽、用心、細心、活潑、無所畏懼。每一個單位都需要有干勁、敢拼搏的人。不要束手束腳,裹足不前,要相信未來的機會更多,社會的天空更廣闊,足以讓每個人展翅飛翔。
2、永不放棄。年輕人身上的勇氣、執著、永不放棄的精神,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用人單位會毫不猶豫的拒“人”而不拒“人才”。不要被一個單位拒絕后就垂頭喪氣,要想到自己的機會還很多,及時總結經驗,發起下一輪沖鋒。
(四)合理規劃,深耕行業
1、對自身有規劃。選擇什么職業,從事什么工作,要有目標。一份優秀的就業規劃就是讓大學生在就業的戰場上能夠做到知己知彼,認真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和興趣等,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仔細了解當下的就業形勢、國家政策,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社會位置。
2、一個階段做好一件事。不要既輾轉于各個招聘會,又準備著考取公務員;既準備著考研,又按耐不住去參加招聘會;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收獲會為你積累財富。拒絕盲從、拒絕激進,你不可能同時做好兩件事情,你也不能在畢業時獲得兩個發展方向。只有專心致志重點突破一個方向,才能讓你有更強的競爭力。
3、對行業領域要有深耕之心。沒有人能隨便、短時間內成功,不管哪個行業,只有深耕才有成就。大學生應立足于現實的社會需要,抵制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充分體現發展事業、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精神風貌,使自己的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做到自身條件與社會現實一致、個人要求與社會需要相一致。大學生不要先考慮你的報酬,而要有扎根精神,因為做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所成就。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工作,耐心等待機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