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鐘梅
摘要: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下,各國交流日益加強,時代呼喚復合型人才的出現。將計算機輔助翻譯(CAT)技術引入大學英語課堂,是一種新的探索,也為非英語專業學生帶來新的機遇,有利于高校培養出既有扎實專業知識,又能自己處理相關英語資料的應用型人才,增加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CAT;大學英語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對新世紀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較高英語水平已不再是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能夠自如與其他國家的人交流,看懂全英文資料也是非英語專業學生所應掌握的技能。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注重聽、讀的輸入,而忽視了或無暇兼顧說,寫,譯的輸出,這與社會發展不符,也導致眾多“啞巴英語”的出現。在我國缺少英語學習自然語境的情況下,翻譯是有效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教師可以借助翻譯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其他語言實際應用能力。2013年以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翻譯形式的變化和分值的增加也說明翻譯能力的培養已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但在具體操作時,多數教師仍將注意力集中在傳統翻譯手段上—注重方法的講解,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知識和能力的輸出—實踐練習。教學手段落后陳舊,練習量少;實踐素材多以社會學、文學為主,輕科學題材,脫離現實需要;文本資料不具時效性,忽略了新技術、新工具的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CAT)技術的出現,并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將有助于構建全新、多維和立體的翻譯教學模式,開辟大學英語教學的新局面。
二、計算機輔助翻譯(CAT)教學的發展和現狀
計算機輔助翻譯(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簡稱CAT)是一種新型的技術。它不同于以往的機器翻譯軟件,不是計算機的自動翻譯,而是一種人機交互系統,在人的參與下,由計算機輔助完成整個翻譯過程。廣義上,CAT技術應是對各種計算機系統及應用軟件的整合應用;而狹義上,CAT技術指為了實現翻譯流程優化而開發的專用軟件及相關技術,具體包括雅信CAT,Trados,Deja 等[1]。
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應用逐漸得到了普及與長足發展。王懌旦等[2]調查發現,國外大學早在十幾年前就展開了相關教學研究與實踐。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最先開設了CAT專業,隨后是英國赫瑞瓦特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等,并授予CAT理學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其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已相當成熟。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也于2002年開設CAT碩士專業。在大陸,自河北師大在省自學考試首次開設了計算機輔助英語翻譯專業(專科)以來,華中科大、山東師大、四川外院等高校都設立了CAT實驗室并開設了相關課程,從而推動我國翻譯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和CAT課程的推廣。2007年,北大開設大陸首個CAT碩士專業,明確提出應將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納入我國翻譯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當然,其他國內部分高校也普遍開展了一些CAT教學,但僅僅局限于外語專業。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國內高校對CAT技術的重要性的認識仍存在一定不足。外語專業的學生雖然語言功底扎實,但受限于專業性質,普遍知識面窄,遇到專業領域翻譯資料經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非英語專業的很多學生專業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但是英語水平不高。掌握CAT技術無疑可以幫他們擺脫這一困境,讓他們如虎添翼。能夠看懂并翻譯自己工作方面的英語文章,如汽修、工程、電子、金融、法律合同、標書等的內容,增加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就不難解釋北大在招收CAT翻譯碩士時,錄取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背景,如英語,計算機,法律,經濟等。
三、大學英語課堂開展CAT教學的啟示
1.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
近年來,人們對有效學習的看法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教學的中心已從研究如何教轉向如何學,從文字媒體轉向技術應用。學生被看成是任務的合作者和知識的構建者。計算機也不僅僅是信息傳遞的媒體,更是人類認知的輔助工具。CAT的應用可以使學生脫離單純的紙筆練習,積累翻譯實踐經驗,且最終建成的語料庫能成為將來有效的翻譯資源。讓學生自主建立翻譯語料庫的方法能促進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促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和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3]。計算機輔助翻譯是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的一種,計算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現實的生成者和語言構建的促進者。CAT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彌補大學英語實踐教學中的不足。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和師生互動、課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學評估和學生評價。
2.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單一,枯燥。通常都是學生提供譯文,老師講解或純粹是老師分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少興趣,學習效率低下。CAT輔助教學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應用于大學英語課堂,非常適合當代大學生追逐新奇事物的心態,引發興趣;同時他們對新科學新技術的快速掌握,實現人機對話,能很好地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這將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使英語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充滿活力。有了興趣,就會有動力,學生的成績就會上升,對自己就會有信心,從而能夠更有興趣地學習英語。
3. 有利于改變教師的翻譯教學觀,促進翻譯學科多方位、深層次發展
教師不應只是理論的傳授者和講解員,還要教會學生運用信息手段解決實際問題。肖紅[4]提出以“作坊式翻譯教學法”來提高翻譯教學質量:在此翻譯教學中,教師主要起調解員、組織者、創造者、推動者和監督者的作用。“分組翻譯→小組討論→班級展示→教師講評”幾個步驟的結合是該教學法的基本實現方式。針對這種模式,最佳實現途徑應該是網絡化的互動教學。教師可以實時呈現練習內容;學生在進行翻譯訓練時,能調用教學服務器上的TM軟件和相應的數據庫來輔助翻譯;教師也可以實時監控學生翻譯進程并在線答疑,最后匯總學生譯文,進行課堂演示和講授。教師即從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轉變為輔助者。endprint
4. 提高翻譯效率,培養實用性人才,提高學生市場競爭力,滿足社會需要
利用CAT和互聯網,教師可以使用多方面,多領域的文檔作為學生翻譯練習資料,改變傳統單純性的文學題材,而加強現實型的題材(如商業,科學等)的參與,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這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鞏固和發展其專業知識,從而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同時,CAT技術的核心是翻譯記憶技術,它具有自動記憶功能和搜索機制,可以自動將用戶翻譯的內容存入數據庫。每當相同或相近的短語出現時,系統會自動提示用戶使用記憶庫中最接近的譯法。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采用,編輯重復出現的文本,省時高效。特別適用于科技專著、產品說明書等篇幅長、重復語言現象多的文本翻譯。專業知識與英語技能并存,有利于提高學生市場競爭力,增加就業率,從而提高院校自身社會影響力和競爭力。
5. 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相關能力的全面發展
英語學習是一個息息相關的過程,翻譯能力的提高勢必會帶動聽說讀寫其他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實踐能力的提高。翻譯能力強的學生勢必具有精湛的寫作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因為翻譯是寫作的基礎,口頭表達的深化。這無疑符合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當代社會的需要。
四、開展CAT教學所面臨的挑戰
在大學英語課堂開展CAT教學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但在具體實施中,會遇到很大的挑戰和困難。
CAT軟硬件費用昂貴。將CAT技術融入大學英語課堂首先要解決教學環境問題,但建立專門的語言實驗室,購買專業軟件,需要大量資金。要使CAT技術真正進入課堂,有必要降低開展該教學的硬件和技術門檻,尋找免費、易用、高效的軟件。
師資力量薄弱。CAT教學要求教師掌握相關計算機技術,但CAT的軟件應用及行業知識較為復雜。這對語言專業出身的英語教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高校應考慮如何利用校內外資源,為教師舉辦計算機教學、應用等技術培訓,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轉型。
在大學英語課堂開展CAT教學,并不是把CAT當作一門課程來上,而是要考慮如何將CAT技術融入其中,使翻譯技術和英語教學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五、結語
基于國內外CAT教學成功經驗及國內市場的需求,在大學英語課堂開展CAT教學,將傳統翻譯教學與CAT技術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將CAT能力培養設作一種基礎性課程,以CAT教學作為依托展開其他實踐課程,使CAT教學由純專業課程變為基礎課程,將能更好地達到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彬.CAT與翻譯研究和教學[J].上海翻譯,2006(4).
[2]王懌旦,張雪梅. 關于民辦高校英語專業開展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的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3).
[3]鄧靜,穆雷. 象牙塔的逾越:重思翻譯教學介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4).
[4]肖紅. “翻譯作坊”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J]. 外國語文,2005(1).
基金項目:紹興市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10502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