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
摘要:現(xiàn)如今我國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社會階段,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等也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這也使得小學生的成長的過程中,因不適應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而遇到很多的困擾,導致其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此次主要從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入手,在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注重環(huán)境的布置、氛圍的創(chuàng)設、活動的開展等不同的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可以為小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供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問題;干預
一、創(chuàng)設良好心育氛圍,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作用。
我校十分注意創(chuàng)造良好心育環(huán)境,發(fā)揮環(huán)境熏陶、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做到精心設計、合理布局。校園內外布置了三條漂亮的宣傳畫廊,形式各具特色,內容豐富多彩。樓道、走廊內繪著一幅幅偉人的畫像,校風、教風、學風、名言警句等標語引人注目。校園綠化達省標,綠樹鮮花錯落有致,假山水池相映成趣。整個校園視野開闊、潔凈優(yōu)美,呈現(xiàn)出舒暢的、濃郁的育人氛圍。
我們更注重校容校貌的管理,在學生中開展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每天“校園小衛(wèi)士”值班,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儀、尊師愛校、勞動習慣、和講究衛(wèi)生等方面進行監(jiān)督、指導,使我們的校園融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有序的人文環(huán)境為一體。校園成了一本活的教科書。漫步在校園,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受,無時不受到熏陶、鼓舞和教育。
二、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注重全面滲透心育。
為確保開展心育的時間、人員、內容、教材等落到實處,并積累心理輔導經驗,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課程開設與全方位滲透有機結合的道路。
1、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表
各個班級每周安排一節(jié)校本課,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根據(jù)班級實際,每兩周利用班隊會、晨會等安排一次心理活動。內容參照學校下發(fā)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或根據(jù)各年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主要圍繞學習、人際關系、耐挫力等心理問題,以及離異家庭、經濟困難家庭子女自卑、孤僻心理等進行授課。在課程的實施模式上,有講授討論為主的模式,也有以情景活動為主的模式。
2、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全范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伴有心理問題,而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要保證每一位教師都是心理工作者,學科內容都可以作為心理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突破“課”的界限,室內室外,校內校外都可以進行,與班會、隊會、晨會、思想品德課等有機結合。
三、切合學生身心特點,開展生動活潑的心育活動
1、開設以游戲、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小學生中真正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是極個別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游戲、活動為主要形式,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進行發(fā)展性心理輔導。我校的心理輔導活動形式主要有兩類:一是校內的文體活動及專題活動,二是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德育基地活動。
針對學生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況,我們開辟了幾條新的滲透途徑,以學生為載體進行專題性和非專題性的心理輔導活動,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做網頁、編小報、講故事、讀名言、寫日記、及繪圖、唱歌等才藝訓練之中。
學校成立了舞蹈、合唱、書法、美術、科技、朗誦等興趣小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教育活動,每年舉辦一次“藝術周”,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組織游泳、排球、繩毽、乒乓等體育競賽活動,舉辦田徑運動會等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潛能;開展主題班隊活動或座談、辯論、評比等專題活動;定期舉辦文藝演出、書畫競賽等,促進學生特長的形成。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協(xié)調同學間的關系,展示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長,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需要、興趣和競爭心理,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班級成員的自信心。
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開展社會調查、義務勞動、慰問孤老及航模制作、陶藝制作、生活插花、烹飪、金工、木工、縫紉等勞動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知識,學本領,進行研究性學習,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提高與人交往的勇氣,并從中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校外的德育基地活動,組織學生遠足到各類德育基地參觀考察,鍛煉頑強的意志,提高心理品質。
2、設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
2.1設立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咨詢熱線電話郵箱
我校專門辟出一層樓面作為心理活動區(qū)域,設有心理咨詢室、心理活動室、心理健康教育教室、心理閱覽室和心理資料室,特地購置了小靈通設為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同時設立了心理咨詢郵箱,定期地接待學生和家長的咨詢。學校教科室每學期擬出各班心理活動安排表,下發(fā)到每個班。并安排了心理輔導老師輪流值班,每天中午及周六上午向學生開放,接受學生或家長咨詢,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心理訓練,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同時,班主任老師和學校心理課題負責老師、各年級心理輔導課任課教師還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對班級或學校的同質群體,如單親家庭子女、病殘學生、“個私”家庭子女、知識分子家庭子女等學生進行分類心理輔導,或找學生進行促膝談心,個別疏導。
2.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要想進一步處理好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就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可以先對小學生進行心理測試,然后教師在根據(jù)測試的情況以及平時觀察學生的行為來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輔導,及時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個案記錄,記下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過程和成效,期末交學校統(tǒng)一保管,第二學期再下發(fā)到班主任手中,再由各個教師分工輔導。如此循環(huán),使心理檔案“活”了起來。
總之,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將不斷提高、不斷完善,不斷發(fā)展,以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的實效,讓每一為學生都得以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麗華;張莉;初中小學銜接階段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初步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2]張丹;內地新疆高中班學生學習適應性個案研究[J];經濟師;2012年07期
[3]李蘭蘭;王云;上海市農民工子女在三類不同學校中學習適應性問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8期
[4]田瀾;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的整合性教育干預模式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