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華
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式的學習模式。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過程,必須明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充分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筆者從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要不斷更新理念、轉變角色。
現在的許多課堂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長時間聽講難免會產生聽覺疲勞,久而久之,很多學生會產生懈怠,失去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多是由于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活動仍以講為主造成的。教師需在課改實踐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進而轉變教學方式,逐步消除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的問題。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輔導者。學生是課堂舞臺的主角,只有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才具有生命活力。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讓課堂活起來。”教師始終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以啟發點撥為主,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當中,讓主動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一種習慣。
二、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教師要了解學情,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是有思想、有個性、有尊嚴的生命體,他們在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得到廣大師生的尊重。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水平,正確估價學生的能力。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深度、不同難度的問題。要讓每一個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主體性作用,就應在問題設計上全面兼顧,不可偏重一方;要因材提問,區別對待,使各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各盡所能、各有所得。特別要關注后進生,教師要千方百計的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讓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自信,為自己感到驕傲,這樣學習就成了自覺的行為,輕松的事情。只有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尊重、發展和張揚時,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2、教師要善于點撥、樂于肯定,給學生以自信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不容輕視的,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要善于啟發、巧于點撥、樂于肯定,使學生及時樹立自信心。當教師在說理上巧點撥,給學生以啟迪時,學生就會感到如沐春風,就會閃爍出各自智慧的火花。教師要使課堂更智慧、更富生命一些,給學生多留一些思考的時間,給學生一些活動實踐的余地,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3、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為活躍、最為現實的成分。要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要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有了興趣,才會萌發創新意識。興趣越濃,學習的效率就越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才能引發他們求知的欲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時激活學生的積極思維,處處開啟學生的心智,課課給學生以知識、方法及新鮮感。
4、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程改革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要真誠地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少一點審視、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言辭,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教態要親切自然,要視學生為朋友,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解答,只有在這樣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既是課堂學習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學習活動會由被動變為主動,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還要妙用肯定和鼓勵的評價方法,在課堂上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獲得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最終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真誠合作的新型教學關系。而傳統教育崇尚嚴格的控制、約束和教師的絕對權威,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語文教學必須努力創造一種新的學習文化:教師不僅是知識的權威,而且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生和教師是平等的,課堂氣氛是民主的。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不僅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而且有益于學生課堂交往的滿足。學生總喜歡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對象觀,擺正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以民主、平等、開放的態度面向全體學生,用真情實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課堂會成為學生表演的大舞臺,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得以大力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