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摘要:森林生態工程建設是牽涉到自然、經濟和社會多方面的復雜系統工程,只有從生態經濟系統的綜合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出發,追求綜合效益最佳,才能既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又可在生態環境的改善中促進經濟的發展,達到生態經濟的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生態;保護;措施
森林生態工程建設既要考慮森林生態系統內部的協調,又要考慮有利于促進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功能的提高和互動以及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的整體效益。因此說,生態公益林業工程是我國進行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視。
一、科學的規劃管理
森林生態環境工程建設的總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國土綜合整治,促進可持續發展。森林生態工程建設的布局和規劃必須建立在對區域有關生態和經濟方面眾多因素進行綜合生態經濟評價的基礎上。在具體工作中,首先要依據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建設的總體規模、各項工程類型的空間具體布局,其次根據各地條件,因地制宜,優化林種、樹種結構配置等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的科學規劃和落實。
在工程建設投入上增加科技含量,把實用技術推廣納入工程建設計劃。要建立健全林業科技推廣體系,穩定科技推廣隊伍,采取多種形式,認真抓好各層次的技術培訓、科技信息傳遞和應用;采取優惠政策,鼓勵科技人員投身生產第一線,努力提高科技興林水平;利用生態經濟技術指標指導、驗收、考評工程建設成果。
二、完善生態林資金補償
動員社會力量,廣開渠道,建立森林生態工程建設基金制度,分級管理,專項使用,確保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落實林業的扶持政策,強化社會林業的意識,用于造林、育林、護林、生態公益林建設和林業科技教育,要加大投入,促進資源培育。鼓勵群眾投勞造林,對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等,要合理確定有償投入比例。
明確生態公益林的效益補償資金來源和補償對象,采取多方籌集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配套資金的辦法,落實生態公益林的效益補償。在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上,對重點生態公益林與一般生態公益林、山區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的補償標準要有區別,提高山區的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和效益補償工作力度。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經營,就是以保護、改善、建造森林生態環境為基點,把森林生態系統與生態經濟系統結合為一體,在提高生態保護能力的基礎上,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生物資源,達到森林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
三、堅持依法治林原則
認真貫徹執行新的《森林法》及其有關林業法律法規,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嚴格林業行政執法,為林業二次創業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一是要堅持森林采伐限額和林木采伐“三憑證”制度,立足于管好管住林木采伐源頭,要正確按照林木采伐規程選擇采伐方式,因地制宜,對闊葉復層林可適當采取擇伐方式,對針葉林及人工林應采用小面積皆伐,并對采伐跡地營造速生豐產林,做到采伐一片更新一片,成林一片,不斷調整林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二是加強林地管理,依法執行征占林業用地審核和林地使用許可證制度,堅決制止亂征占用林地。三是嚴格木材經營加工單位的管理,制止亂收亂購木材的行為;四是積極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嚴厲打擊獵捕、販賣、經營和運輸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
四、加強生態公益林業工程保護管理隊伍建設。
生態公益林業工程保護管理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加入其中。在林業局方面,要加強一線保護工作人員的招募,并且進行相應的專業培訓,確保一線工作人員能夠切實貫徹落實生態公益林的保護措施。在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中也要引進專業的技術人才,專業的技術人才能夠在生態公益林業保護過程中提供更加專業合理的意見,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損失,也能夠讓生態公益林的保護更加的科學。林業管理部門做為政府職能部門,在政府的服務性和公開透明度方面需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約束。第一個方面是資金運用方面的規章制度,需要保證資金流向透明公開,定期將資金運行情況進行公布,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第二個方面對林業工作人員的上班時間和績效考核進行相應的規定,林業工作人員與普通政府職能部門工作時間有很大的區別,在工作區域上也很大,因此通過完善規則制度確保林業站的工作人員在國家相應的政策法規下進行合理的工作和績效考核。
建立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一直都是我國林業工作的一項重要目標,其不但有利于水土保持、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及防風固沙,同時還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然而,隨著經濟與人口的快速增長,我國有許多林業資源都被過度開發,如今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若想改善這一現象,就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來發展林業,做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使林業資源的使用與發展達到平衡狀態。
參考文獻:
[1]郭金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現狀與問題解決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0):186-187
[2]張雄.淺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及其可持續發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2):24-25
[3]王桂珍.淺談我國天然林的保護措施[J].中國林業,2008(16):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