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趙宇 于英梅 包淑英
摘要 本文闡述了松原地區綠豆生產的自然狀況,介紹了該地區綠豆主要栽培模式及栽培技術,并對該地區綠豆生產發展的潛力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該地的綠豆生產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綠豆生產;自然狀況;栽培技術;發展潛力;發展對策;吉林松原
中圖分類號 S5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043-02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區,全市共有耕地面積逾100萬hm2,素有“糧倉、魚鄉”之美譽。近年來,由于農業部“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綠豆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2.33萬hm2增至2017年的3.2萬hm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綠豆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綠豆中的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礦物質均較粳米多。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還具有非常好的藥用價值,成為近幾年農民最喜歡種植的農作物之一。
1 松原地區自然狀況及綠豆生產現狀
松原市地處東經123°6′~126°11′、北緯43°59′~45°32′,位于松花江上游和嫩江之間松嫩平原南端。松原地區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降水集中,秋季溫差大,冬季寒冷干燥,無霜期135~140 d,年降水量在400~500 mm之間,多集中在7—8月。松原地區土壤類型大體分為黑壤土、風沙土、鹽堿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五大土區,其中乾安縣和長嶺縣土壤有些地方相對貧瘠,鹽堿土多,適合綠豆種植。綠豆種植面積,長嶺縣從2016年8 000 hm2增至2017年16 000 hm2,乾安縣從2016年10 666.67 hm2增至2017年12 666.67 hm2,其他縣(區)綠豆種植面積與往年相比也有不同幅度遞增。
位于扶余市的松原市三井子鎮雜糧市場已經成為東北最大、遠近聞名的雜糧雜豆集散基地,主要以收購加工、批發、銷售雜糧雜豆為主,是農業部定點市場。這個雜糧雜豆交易市場極大地調動了松原地區農戶種植雜豆的積極性,特別是綠豆的種植,有的已經開發成特色品牌,可以作為禮品贈送或者在大型超市銷售,通過“互聯網+”向全國各地銷售,給種植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2 松原地區綠豆主要栽培模式及栽培技術
2.1 綠豆主要栽培模式
綠豆是喜溫作物,抗逆性強,抗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旱薄地、坡崗地都能種植,適應性較強,有固氮養地的功效,以中等肥力地塊種植為宜。綠豆耐蔭性強,在生產中多與高桿作物間種、套種或混種,不能連作或與豆科作物重茬。松原地區主要栽培模式基本都是清種,間隔2年,前茬是禾本科作物,豆類—玉米—玉米輪作模式是吉林省主推栽培技術。
2.2 綠豆栽培技術
2.2.1 選種。應選擇抗倒伏、分枝發達、生長旺盛、抗旱力強、抗病、耐熱、抗風、耐瘠、生育期短、栽培簡單、結莢集中、產量較高、色澤油綠、粒大飽滿、易煮爛、無石豆、口感好的品種種植。
2.2.2 整地施肥。清種施農家肥15~20 m3/hm2、45%大豆專用肥150~200 kg/hm2。施菌根30袋/hm2,能使根系增加數倍,可有效防治爛根等根部病害,增產效果顯著。4月中旬整地、施肥、起壟、鎮壓,壟距60 cm左右[1]。
2.2.3 適時播種。松原地區5月中旬播種,夏播6月中下旬播種,其他地區因地制宜適時播種。為確保全苗、獲取高產,必須搶時搶墑,在雨后土壤濕潤時及時播種,遇干旱年份可一條龍坐水種。播種時用根瘤菌拌種效果極佳,多為壟上條播,播種量15~20 kg/hm2,覆土厚3~4 cm,鎮壓保墑[2]。
2.2.4 間苗與定苗。當綠豆出苗后達到2葉1心時,每穴留壯苗1~2株;4片葉時定苗,苗距14~16 cm。及時查苗、補苗,確保全苗。
2.2.5 中耕。一般“2鏟3趟”出齊苗。鏟前趟第1犁,間苗時鏟第1遍趟第2犁,株高33 cm時鏟第2遍、趟第3犁。開花后不再中耕,中耕深度由淺到深再到淺[3]。
2.2.6 水肥管理。綠豆開花結莢期是需肥水高峰期,如果此期遇旱要及時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狀態,否則會落花落莢。在封壟前,長勢不好的可施少量氮肥,結莢期噴施葉面肥,保莢鼓粒[4]。
2.2.7 摘心。綠豆為無限結莢習性,為控制徒長,可于結莢期7月下旬摘去頂端生長點,以控制徒長,增加莢粒。
2.2.8 病蟲草害防治。7月中、下旬開花期防治蚜蟲,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600~750 kg/hm2噴霧;7月下旬、8月上旬結莢期防治豆象,用50%鋅硫磷或速克斃2 000倍液225~450 kg/hm2噴霧。7月中下旬,雨水較多時,綠豆易發生褐斑病、銹病,均屬真菌型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甲霜靈、百菌清防治。防病時配施葉面肥或含中微量元素的生長調節劑,綠豆對葉面肥較敏感,可起到保花滿莢作用。
綠豆化學除草較為嚴格,土壤封閉除草可用施田補、連封。莖葉處理即綠豆苗2~4葉時、禾本科雜草3葉左右,可用精穩殺得、蓋草能、精喹禾靈類除草劑,一定要使用標準噴霧機械,切忌用藥量過大。如果上茬口為玉米,應控制對綠豆敏感的除草劑用量,不要選擇殘留時間長、對下茬作物產生藥害的除草劑。玉米或綠豆產生除草劑藥害時,可噴施植物營養劑緩解藥害。
2.2.9 適時收獲。全田豆莢2/3以上變黑褐色時收獲為宜,最好有露水時用刀割或機械收割,不要連根拔,因為連根拔會拔出根瘤,不利于培肥地力。然后曬干、脫粒、清選,入庫前豆粒進行50 ℃高溫滅蟲或密閉儲藏缺氧保管。
3 松原地區綠豆生產發展潛力分析
綠豆用途廣,除可以用于生產綠豆芽外,其籽粒、花、葉、豆芽皆可入藥,有消腫益氣、利尿止渴、解熱消暑功效。綠豆口感好、營養價值高,是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如綠豆糕、綠豆漿等。因綠豆營養價值高、用途廣,被譽為“綠珍珠”。近年來,綠豆又進軍美容行業,不僅可以利尿、潤膚,還有一定的祛鉛毒、增白、淡化斑點、抑制青春痘等功效。綠豆泥漿面膜深受廣大女性喜愛,綠豆深加工逐漸擴延,生產發展潛力空間巨大。
近年來,隨著國家種植業結構調整,玉米種植面積逐漸縮減,雜糧雜豆面積逐漸增加,市場對綠豆需求逐漸增量。由于農業科技的普及推廣,農民科學種田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栽培技術不斷更新:一是注重品種改進,引進新品種或異地換種;二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達到科學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化肥投入量的目的;三是采用種子包衣技術,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四是在化學除草劑使用上,推廣低殘留、短殘效除草劑;五是加強病蟲害預防,實現農藥零增長。
4 松原地區綠豆發展對策
農業科技人員通過推廣培肥地力、輪作換茬等技術,進一步提高綠豆單位面積產量,實現高產穩產。乾安縣和長嶺縣部分土壤適于綠豆栽培,以充分利用其喜溫、抗旱的特性,與禾本科作物輪作。一是要用創新理念加快發展松原地區綠豆產業,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要求,充分運用“合作社+農戶”模式,相對集中地建立綠豆產業基地,有效利用三井子鎮雜糧雜豆收購便利條件把產業做強做精。二是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項目建設,利用“科技人員+科技示范戶”,依靠國家政策和自身技術優勢,通過改良、引進新品種,改進施肥、耕作模式等栽培技術手段,搞好試驗示范,充分展示綠豆栽培技術成果,為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綠豆產業起到示范引路作用。三是規范銷售渠道,培育經紀人隊伍。綠豆產品的終端銷售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依靠大批經紀人的多渠道,建立綠豆出口商品基地,嚴厲打擊不法行為,促使綠豆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四是通過招商引資,加強政策扶持,積極發展多層次、多成分、多形式的龍頭企業。開發以綠豆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產業。可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減少長途運輸費用等提高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在企業安置大批剩余勞動力,促進就業,增加勞務收入。五是發展綠豆綠色產業基地,樹立品牌意識,提高品牌效應。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銷售渠道,使松原地區綠豆產品走進大商場、大超市,走向世界。
5 參考文獻
[1] 張佳奇,孟富春,王學武.青岡縣綠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6):34.
[2] 王桂梅,邢寶龍,張旭麗,等.綠豆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5(11):162-164.
[3] 郭兆萍,王彩萍,王永東,等.山西省綠豆高產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1(12):53-55.
[4] 韓志順,馮高,楊富.晉北地區綠豆低產原因及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