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山 陳志軍 李士文 楊國才 劉凱
摘要 介紹了三系雜交中稻巨2優60親本的特征特性,并總結了巨2優60的制種技術,包括制種基地選擇與隔離、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壯秧、合理安排父母本行比、科學合理進行肥水管理、做好花期調控、合理噴施九二〇、去雜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的高產制種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三系雜交稻;巨2優60;親本特征特性;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031-02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quality Three-line Hybrid Rice Ju2you 60
XU Hua-shan 1,2 CHEN Zhi-jun 1,2,3 LI Shi-wen 4 YANG Guo-cai 1,2 LIU Kai 1,2,3 *
(1 Institute of Food Crop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Hubei 430064; 2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rop 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3 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Grain Industry,Yangtze University; 4 Jiangxi Modern Seed Industry Co,LTD)
Abstract The par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line middle-season rice Ju 2 you 60 were introduced,and its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was summarized,including selection and isolation of seed production base,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sowing-time interval,strong seedling raising,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parental rows ratio,scientific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regulation of flowering time,rational spraying "920",roguing,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of this variety.
Key words three-line hybrid rice;Ju2you 60;parental characteristic;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巨2優60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中稻,母本為宜昌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巨風2A,父本為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自育三系恢復系R60。巨2優60于2017年通過湖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品種審定(鄂審稻2017014),該品種豐產穩產性強、抗逆性強、適應性好、品質優[1]。2014年和2015年2年參加湖北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10 273.5 kg/hm2,較對照品種豐兩優4號增產4.5%。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直鏈淀粉含量15.0%、整精米率61.7%、堊白度2.4%、堊白粒率11%、長寬比3.2、膠稠度82 mm、粒長7.2 mm,稻米品質達國標三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株型較緊湊,分蘗力強,穗層整齊,抗倒性好,后期不早衰。
1 親本特征特性
1.1 父本R60
R60在武漢地區5月上旬左右播種,播始歷期104~107 d,全生育期137 d左右[2]。株高124.2 cm,主莖葉片數為17.5~18.0片,分蘗力強,莖稈粗,抗倒性強,株型松散適中。后期轉色好,葉青籽黃不早衰。粒型長,有短頂芒,葉片寬挺,葉色綠,葉鞘、穎尖均無色,米質優。平均穗總粒數173.6粒,穗實粒數162.4粒,結實率93.5%,千粒重約32 g。群體抽穗整齊,歷期10~13 d;單株抽穗歷期6~7 d,花粉量大。花時比較集中,全田盛花期一般為始穗后2~7 d。R60對九二○敏感。
1.2 母本巨風2A
巨風2A在武漢地區6月上旬播種,主莖葉片數13~14片,播始歷期68~70 d。株高75 cm,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葉鞘、穎尖無色,每穗總粒數120粒左右,千粒重28 g左右[3]。巨風2A抽穗后第2天開始開花,花時集中,盛花期出現在10:30—11:00,柱頭外露率高達83.4%,群體抽穗揚花歷期12 d左右,閉穎性好,對九二○敏感。
2 關鍵制種技術
2.1 高標準選擇制種基地
制種基地的立地條件直接關乎制種的成敗。制種基地要選擇交通便利、連片集中并且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避免選擇水稻病蟲多發的田塊。制種田必須符合嚴格的空間和時間隔離條件,空間隔離是指與其他田塊距離200 m以上,時間隔離是指與他田塊抽穗期間隔25 d以上[4]。
2.2 合理安排播差期
抽穗揚花期的環境溫度對水稻結實率有顯著影響,抽穗期高溫往往導致結實率下降。巨2優60在江漢平原地區制種,父本R60播種時間為5月12日,一般父、母本葉差6.8~7.0葉,時差32 d左右。母本巨風2A播種時間為6月12—15日,父、母本花期相遇時間在8月21日左右,這一時期武漢氣溫較為平穩,有利于水稻授粉和結實[5]。
2.3 培育壯秧
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塊作秧田,播種前施足底肥,一般施碳酸氫銨450 kg/hm2、磷肥600 kg/hm2。播前曬種并用強氯精1 g加水2 kg對種子進行浸泡,24 h后用清水沖洗干凈,依常規方法催芽。父本秧田與大田比為1∶30,母本秧田與大田比為1∶5,父、母本秧田的播種量均為145 kg/hm2。適時移栽,父本秧齡一般應控制在30 d以內,母本秧齡一般控制在20 d左右。
2.4 合理安排父、母本行比,插足基本苗
父、母本行比太低會造成單位面積母本數量減少,父、母本行比過高又會影響授粉質量。巨2優60的父、母本行比以1∶8~10為最佳,父本單行種植,株距26.7 cm,父、母本行距33 cm,每穴插2粒谷苗;母本插8行,株行距為13.3 cm×16.7 cm,每穴插3~4粒谷苗。母本播始歷期較短,一定要堅持“靠插不靠發”的原則,插足基本苗,保證足量的有效穗數,提高制種產量[6]。
2.5 科學合理進行肥水管理
大田全生育期施用純N 180 kg/hm2,純N、P2O5、K2O的比例控制為2∶1∶1。肥料運籌應遵循“前重、后促”的原則,其中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氮肥和鉀肥的分配比例為基肥占60%、分蘗肥占40%。母本見穗時噴施葉面肥,用磷酸二氫鉀4.5 kg/hm2+速樂硼225 g/hm2兌水450 kg/hm2在上午露水干后進行噴霧。插秧后灌薄水,活苗后排水露田,干濕交替,促進新根萌發。灌漿后至成熟前應淺水間歇灌溉,一般收獲前7 d斷水,切忌斷水過早而影響制種產量。
2.6 做好花期調控,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溫度及水肥等因素均會影響水稻生育期,造成父、母本實際花期與預計日期之間存在差異,為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必須做好花期預測及調控工作。從母本播種后35~40 d隨機剝查父、母本主莖5株,每3 d剝查1次,對雙親幼穗的發育進度進行確定。Ⅲ期前父本與母本早Ⅰ期、Ⅴ期后父本與母本同期視為花期相遇。若發現花期相差超過預期Ⅰ期左右,對花期偏早的一方要增施尿素,母本施用量為155 kg/hm2,父本施用量為70 kg/hm2;若發現花期相差超過預期Ⅱ期左右,除對花期早的一方施用氮肥外,同時還應對花期偏遲的一方噴施磷酸二氫鉀2.25 kg/hm2,一般噴2~3次。花期調控措施在父、母本發育早期效果較好,后期效果變差,故花期調控越早越好。
2.7 合理噴施九二○
父、母本均對九二○敏感,一般用量為240~270 g/hm2。15%~20%植株見穗時噴施九二○ 45~60 g/hm2;第2天噴施九二○ 105~120 g/hm2;第3天再噴施九二○ 90~105 g/hm2,父、母本同噴。父、母本抽穗揚花期間,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每天第1次趕粉必須在母本大量開花時進行,然后每隔30 min趕1次,每天趕2~3次。整個趕粉期從始花開始至父本無花粉為止,每天連續進行不間斷,以提高制種產量。
2.8 全生育期去雜,確保種子質量
及時做好田間去雜工作。去雜工作應該貫穿整個生育期,從秧苗期、分蘗期、抽穗期直至收獲,其中始穗前后雜株最易識別,去雜效率最高。一般趕粉結束20 d后即可選擇晴天收獲,收獲時先收父本再收母本,父、母本必須單收單曬,嚴格防止收獲、運輸和晾曬過程中造成機械混雜,以確保雜交種質量。
3 參考文獻
[1] 陳志軍,楊國才,劉凱,等.優質高產三系雜交中稻新組合巨2優60[J].雜交水稻,2018(33):75-76.
[2] 陳志軍,楊國才,劉凱,等.優質三系恢復系R60的選育及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增刊1):28-29.
[3] 張玉祥,田雨,黃代金,等.水稻早熟中秈型新三系不育系巨風2A的特征特性與高產繁殖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7(6):242-243.
[4] 徐華山,陳志軍,劉 凱.三系雜交中稻巨2優60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20):22.
[5] 汪發啟,段洪波.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檢驗、貯藏的研究與應用[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15-216.
[6] 楊國才,胡剛,劉凱,等.優質雜交中稻廣兩優 272 制種技術初探[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24):5587-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