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平 陶禮艷 周茜
摘要 以小金縣氣象局氣象觀測站1952—2016年氣象資料、農業氣候區劃資料、區域自動氣象站資料為基礎,基于GIS技術,利用氣候要素小網格推算模型對區劃指標空間化后,采用疊加方法,對小金縣釀酒葡萄進行精細化氣候區劃,提出優質葡萄種植布局優化建議,以期為廣大農戶提供生產指導。
關鍵詞 釀酒葡萄;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四川小金
中圖分類號 S6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096-02
1 資料來源及分析方法
收集小金縣氣象局氣象觀測站1952—2016年氣象資料、小金縣農業氣候區劃資料、小金縣區域自動氣象站資料。利用回歸方法建立氣候平均值訂正方程,通過比值、差值建成小金縣葡萄區劃氣象資料。四川省地方標準《無公害農產品 小金縣釀酒葡萄產區環境要求》(DB 513227/T 01—2011)指出,小金縣釀酒葡萄適宜生長在東西溝向、海拔2 000~3 000 m、4—9月累計日照時數>1 200 h、年平均氣溫12.0 ℃左右、4—9月活動積溫≥3 200 ℃、無霜期>180 d的地區。按照此標準,對小金縣釀酒葡萄進行精細化農業氣候適宜性區劃。
2 小金縣地形地貌、土壤及氣候特征
2.1 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
小金縣地形狹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氣候、土壤和地理景觀呈明顯垂直分布,海拔2 000~3 000 m土壤構成早生灌木草地景觀,成為干旱河谷。河谷地帶多系山地棕褐土、黃壤土和砂壤土,是栽培農作物的主要地區[1]。
2.2 氣候特征
小金縣屬亞熱帶氣候類型,受高原地形影響,四季不分明,冬寒夏涼,常年干燥,氣溫變化劇烈,年平均溫度12.2 ℃,日溫差較大(有時達20 ℃以上),年均降水量613.9 mm,年蒸發量1 500 mm,無霜期220 d,日照時數達2 214 h。
3 氣候條件分析
3.1 葡萄生長對氣候條件的要求
葡萄屬暖溫帶植物,對環境溫度、光照、水分要求較高[2]。葡萄生長期最低氣溫12~15 ℃、最低地溫10~13 ℃,花期最適溫為20 ℃左右,果實膨大期最適溫為20~30 ℃。晝夜溫差大,著色好、糖度較高。葡萄喜光,光照不足時,新梢生長細弱、葉片薄、葉色淡、果穗小、落花落果多、產量低、品質差、冬芽分化不良。葡萄生長初期或營養生長期,需水較多;生長后期或結果期,根部衰弱需水較少,要避免傷根影響品質。葡萄忌雨水及露水,雨量多的年份易引起各種病害,影響正常生長。
3.2 研究區內氣候區劃指標選擇
川西北高原海拔高,立體氣候明顯,光照資源豐富,光照、氣溫日較差不是小金縣釀酒葡萄栽培的限制因子。因此,從降水和熱量分析。每年7—9月是小金縣釀酒葡萄果實膨大到成熟關鍵時期,降水和熱量不匹配會影響葡萄品質,基于這2項因素考慮,選取7—9月降水、7月平均溫度、年≥10 ℃積溫和無霜期作為小金縣釀酒葡萄種植適宜性區劃指標。
4 農業氣候區劃
4.1 區劃方法和區劃圖制作
結合釀酒葡萄生長發育和品質需求,綜合參考有關研究成果,并實地考察,認為小金縣釀酒葡萄精細化區劃從適應性和優質效益2個層面考慮,采用7—9月降水量、7月平均溫度、年≥10 ℃積溫和無霜期作為區劃指標,劃分最適宜區、次適宜區和不適宜區。
利用GIS軟件,根據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 000DEM數據,利用氣候要素小網格推算模型,計算得到各區劃因子在小網格上的空間分布情況,并利用反距離權重插值法得到殘差分布狀況[3-4]。將區劃因子推算值與殘差值相疊加,得出小金縣釀酒葡萄種植精細化氣候區劃圖(圖1)。
4.2 區劃結果和氣候適宜性評價
4.2.1 最適宜區。本區域位于小金縣南部潘安鄉及中部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帶,分布在新格鄉、宅壟鄉、新橋鄉、美興鎮、老營鄉、雙柏鄉、沃日鎮、八角鄉等部分區域。地勢相對較低,7月平均氣溫>18 ℃,無霜期>180 d,年≥10 ℃積溫3 000~3 700 ℃,葡萄生長關鍵期降水量非常適宜釀酒葡萄生長,光、溫、水等條件優越,是小金縣釀酒葡萄優質高產區。
4.2.2 次適宜區。本區分布在日爾鄉、八角鄉、木坡鄉、沃日鎮、汗牛鄉、窩底鄉大部分區域,7月平均溫度多在17 ℃左右,無霜期為150~180 d,年≥10 ℃積溫在3 700 ℃以上,氣象條件能滿足大多數釀酒葡萄生長需求。該區域地勢升高,風速較大,蒸發強烈,有時需灌溉保證葡萄生長需求,屬釀酒葡萄種植次適宜區域。
4.2.3 不適宜區。本區主要集中分布在小金縣北部和南部。其中,兩河口鎮、結斯鄉、四姑娘山鎮、撫邊鄉及南部沙龍鄉、汗牛鄉大部區域海拔較高,溫度較低,熱量條件不足,易出現凍害,不適宜釀酒葡萄種植。
5 生產對策
小金縣境內氣候條件與山東等葡萄產區類似,光照充足、氣候冷涼、晝夜溫差較大,利于葡萄風味物質和次生代謝物積累,且無需采取秋季埋土防寒、防凍措施。在相同管理水平下,本區釀酒葡萄品質和產量普遍高于國內其他產區。釀酒葡萄種植是實現小金縣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有效促進經濟發展的一條合適道路。
一是進一步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通過專家、技術骨干、示范基地三結合方式,逐步培養年輕技術人才,建立技術交流合作與服務網絡平臺,使產區內所有技術問題都能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解決。二是當地許多葡萄園沒有疏花、疏果栽培觀念,影響葡萄品質。葡萄園管理必須根據樹體長勢、管理水平等確定合理留果量,嚴格控產,疏除多余果穗,確保采收期果實充分成熟,避免大小年,使葡萄園能持續提供釀酒原料,保證產業鏈穩定,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6 參考文獻
[1] 何素平.小金縣釀酒葡萄產業發展調研報告[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0):107-108.
[2] 李紅英,張曉煜,曹寧,等.基于GIS的寧夏釀酒葡萄優質生態區區劃與應用[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4,32(5):181-186.
[3] 韓穎娟.釀酒葡萄氣候區劃研究進展[C]//中國氣象學會.第32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5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保障農業提質增效[C].天津:中國氣象學會,2015:9.
[4] 王珊,魏彥鋒,趙艷俠,等.釀酒葡萄氣候區劃指標研究方法及其應用現狀[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8(1):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