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玲 李敏
摘要 西充縣是柑橘的適宜種植區,正在發展晚熟柑橘,但柑橘病蟲害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柑橘的品質與產量。本文介紹了西充縣柑橘病蟲害的主要種類,指出了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化學防控等無公害防控技術,提出了柑橘成年樹周年免病害無公害防控措施,以期為柑橘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柑橘;病蟲害;無公害防控技術;川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436.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115-02
柑橘是我國亞熱帶區域主要的經濟作物,是南方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西充縣隸屬于南充市(果城),是中國著名的“水果之鄉”,1978年被列為“全國柑橘基地縣”,地處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2 ℃,無霜期306 d,年平均降雨量980.5 mm,相對濕度79%,具有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的特點。西充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484.4 h,日照率33%,為川渝地區2個高日照中心之一(另一高日照中心為梓橦)。土壤多為蓬萊鎮組母質發育而成的紫色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宜耕性好、宜種度廣,是柑橘的適宜種植區。2016年,西充縣發展各類水果11 000 hm2,年產柑橘 8.2萬t。本文從無公害的角度,對西充縣柑橘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控技術作簡要介紹。
1 主要病蟲害種類
1.1 病害種類
柑橘病害分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又稱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外界環境條件引起的病害,不具有傳染性,包括裂果病、果實日灼病、缺鐵病(黃化)、缺鋅病(小葉)、缺錳病、缺硼病、缺鎂病、缺銅病、油斑病及果實儲藏病害(枯水病、水腫病、干疤病、窩心病)等。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瘡痂病、樹脂病、沙皮病、炭疽病、腳腐病、煙煤病、白粉病、苗木立枯病、猝倒病、根結線蟲病、果實儲藏病害(青霉病、綠霉病、蒂腐病、酸腐病、疫菌褐腐病)等逾20種。
1.2 蟲害種類
為害西充縣柑橘的害蟲分為昆蟲、螨類和其他有害動物(如蝸牛)等,其中比較常見、危害較重的逾40種,主要分為以下10類。①螨類:以紅蜘蛛、黃蜘蛛、附線螨、繡壁虱為主。②蚧類:種類很多,以吹綿蚧、矢尖蚧、糠片蚧、紅蠟蚧、黑點蚧、褐圓蚧、桑盾蚧等對柑橘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最為嚴重。③粉虱類:以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發生最為嚴重,蚧類粉虱易誘發煙霉病。④蚜蟲類:種類較多,西充縣發現的有桔蚜和桔二叉蚜,蚜蟲危害也易誘發煙霉病。⑤蝶蛾類:有鳳蝶、潛葉蛾、卷葉蛾、刺蛾、袋蛾、吸果夜蛾等。⑥天牛類:種類較多,包括星天牛、褐天牛、桔綠天牛、桑天牛等。⑦吉丁蟲類:有爆皮蟲和溜皮蟲2種。⑧葉甲類:以柑橘灰象甲、銅綠金龜子、茶色金龜子等為主。⑨實蠅類:西充縣只發生柑橘大實蠅,近3年以來危害逐年加重,早中熟柑橘品種受害最重。⑩癭蚊類:主要為花蕾蛆。
2 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2.1 單純依賴化學防治,不重視其他防治方法
目前,西充縣果樹服務體系出現斷層現象,嚴重缺乏技術推廣人員。多數果農植保素質低,在柑橘果園管理中不進行病蟲害發生危害測報,不按防治指標用藥,無公害防控意識淡薄,濫用農藥現象相當普遍,甚至出現重治輕防、不見病蟲不施藥、盲目用藥、隨意加大用藥濃度、長期單一使用某種農藥、混淆高效與高毒概念、缺乏安全施藥觀念、不注意噴施時間和技巧等問題。除化學防治外,對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重視不夠。
2.2 柑橘園管理粗放,生態環境脆弱
果園管理粗放,偏施化肥特別是氮肥,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栽植密度偏大,樹體負載過大,造成樹體衰弱,果品質量下降;種植結構單一,天敵棲息環境惡化,生態控制薄弱;果園濕度大,樹勢早衰,抗病能力下降;病蟲抗藥性增強,病蟲防控難度加大,一些次要病蟲上升為主要病蟲,如柑橘煤煙病、大實蠅、粉虱、潛葉蛾等。出現上述問題,均會加重果園病蟲害的發生。
2.3 防治方式落后,組織水平差
病蟲害防治是農業生產中勞動強度大、用工多、技術要求高、時效性強的重要農事活動。隨著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西充縣勞動力也出現了結構性短缺,傳統以家庭為單位的防治方式以及落后機械不能適應當前柑橘生產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發展專業化防治組織來解決以上難題。實行統防統治,才能提升柑橘植保工作水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無公害農業生態安全。
3 柑橘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控技術
3.1 植物檢疫
近年來,西充縣植保檢測站與經作果樹技術指導站密切配合,強化產地及調運檢疫,嚴防柑橘潰瘍病等進入本轄區。2013年臺商林某違規從福建疫區引入帶潰瘍病的紅心柚、2016年成都業主從四川省其他疫病發生區引入帶潰瘍病的晚熟雜柑接穗,業務部門發現后及時處置,防止了疫情蔓延擴散。
3.2 農業防治
在柑橘栽培管理過程中利用和改進各項農業栽培措施,有目的地改變病原微生物、害蟲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條件,創造有利于柑橘生長發育的有利條件,使其不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常見農業防治措施:選用抗(耐)病蟲的柑橘品種或砧木,如中晚熟雜柑大雅、沃柑比愛媛38對流膠病、炭疽病有一定抗性;使用無病蟲害的繁殖材料,如采用脫毒處理的接穗嫁接在營養袋砧木苗上;種子播前采用藥劑或溫湯浸種消毒;清除柑橘園的枯枝、落葉、殘果、惡性雜草;地面覆蓋GS地布、反光膜、麥殼、谷糠等,種植豆科綠肥或其他蜜源植物,招引天敵昆蟲;中耕與深翻,不僅可以改變土壤理化性狀,有利于柑橘生長發育,提高抗性,還可以惡化土壤中越冬病原菌和害蟲的生存條件,并將病蟲暴露于土表或深埋于土中;合理稀植,減少行間郁蔽,加強通風透光,促進樹體健壯生長,提高對病蟲的抗性;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平衡配方施肥,合理補施中微肥,科學灌溉,控制果園濕度,惡化病蟲滋生條件;合理規劃,栽植防護林,科學劃分種植小區;預防凍害,實施柑橘健身栽培,有效改善柑橘生長發育條件。這些措施均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1-2]。
3.3 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技術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該方法對人畜、柑橘安全,不傷害天敵,不污染環境,不會引起害蟲再猖獗和產生抗性,對許多病蟲害有長期控制作用。西充縣近幾年廣泛推廣“以螨治螨”技術,即投放商品捕食螨。具體方法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使用礦物油、苦參堿、甲維鹽、康寬(氯蟲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農藥防治柑橘紅黃蜘蛛、蚧類、蚜蟲等,壓低蟲口基數;用藥后10 d釋放捕食螨,每株樹掛1袋,釋放后至采果前采用生草栽培或地面覆蓋,禁止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劑及高毒農藥[3]。
3.4 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技術是利用各種物理因素(聲、光、電、色、味等)通過人工和器械等方式防控病蟲害。例如,采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粘黃板、銀灰色薄膜覆蓋地面(驅離蚜蟲、粉虱)、性誘劑等方法防治害蟲;人工捕殺天牛、鳳蝶、卷葉蛾、葉甲、金龜子等害蟲;利用害蟲趨性,應用糖醋液誘殺害蟲;利用果實套袋、樹干涂白、涂膠、防蟲網、地面覆蓋等方式阻隔病蟲;樹體懸掛誘蠅球誘集大實蠅。
3.5 化學防控
利用化學藥劑控制病蟲害時,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降低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盡量保護天敵。例如,植物源農藥中,苦參堿、桉油精、煙堿、印楝素可防治蚜蟲、粉虱、蚧類、潛葉蛾等害蟲,除蟲菌素可防治卷葉蛾、鳳蝶、潛葉蛾等,辣椒液可防治卷葉蛾等,大蒜素可防治沙皮病、流膠病;抗生素農藥中,阿維菌素(甲維鹽)能防治害螨,農用鏈霉素、青霉素可防治潰瘍病,中生菌素可防治瘡痂病;礦物源農藥中,石硫合劑可用于冬季清園,波爾多液可防治病害,礦物油可防治蚧類、粉虱、害螨等;生物農藥中,蘇云金桿菌、核多角體病毒可防治柑橘鳳蝶、卷葉蛾等。其他低毒高效的化學農藥還有新煙堿類(吡蟲啉、啶蟲脒)、菊酯類、撲虱靈、螺螨酯(螨危)、氟蟲脲、除蟲脲等。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高污染農藥[4]。
4 柑橘成年樹周年病蟲無公害防控措施
4.1 休眠期、花芽分化期(12月至翌年2月)
防治對象:越冬害蟲、炭疽病、瘡痂病、綠霉病、樹脂病等。主要農事操作:清園,翻園刷白干,噴1~2 °Bé石硫合劑,修剪病蟲枝,晚熟柑橘套袋防凍。
4.2 萌芽、抽梢、開花期(3—5月)
防治對象:紅黃蜘蛛、粉虱、花蕾蛆、葉甲、大實蠅、蚜蟲、卷葉蛾、天牛、蚧類及瘡痂病、炭疽病。主要農事操作:樹盤封殺大實蠅剛孵化成蟲,地面噴施殺蟲殺螨劑和代森錳鋅、丙森鋅等保護劑,追肥,疏花、抹弱春梢。
4.3 幼果期、生理落果及果實膨大期、夏梢生長期(6—8月)
防治對象:紅黃蜘蛛、葉甲、蚧類、灰象甲等害蟲和炭疽病、樹脂病、痂瘡病、煙煤病等病害。主要農事操作:施壯果肥(增施磷鉀肥,補充中微肥)、抗旱、排濕、抹夏梢、摘心、樹盤覆蓋、保果,噴殺蟲殺螨劑防治害蟲,噴保護性或治療性殺菌劑防治病害,噴鈣制劑等防裂果。
4.4 果實膨大期、秋梢抽生期、果實成熟期、花芽分化期(9—11月)
防治對象:潛葉蛾、紅黃蜘蛛、大實蠅、吸果夜蛾、粉虱、鳳蝶、卷葉蛾、葉甲等蟲害,樹脂病、瘡痂病、炭疽病、煙煤病、腳腐病等病害。主要農事操作:抹芽放梢,剪除晚秋梢,晚熟柑橘追肥,秋季定植、播種冬季綠肥,中熟品種采果、中耕、翻園,地面鋪反光膜,果園排濕,選用合適的農藥防治上述病蟲害。
5 參考文獻
[1]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楊普云,趙中華,等.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289.
[2] 彭素瓊,徐大勝. 園藝植物保護基礎[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132-139.
[3] 田麗.茶樹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8(3):26.
[4] 徐寧.淺議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