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剛剛|文
《紅樓夢》中寫道,王熙鳳臨危受命,連寧國府下人們都認不全的情況下,卻要迅速領導他們來應對一場出殯大典。這談何容易!但人家就是干成了。且看她怎么“輕松上手”——
先分析現狀,找準切入點。尤大奶奶為人一則軟,二則散,是個享福的命,不是管家的主。下人們沒有章法,也沒有敬畏。主子們也沒有正行,身子就是歪的,讓下人們看不起。奴欺主,挖墻腳,中飽私囊者不可勝數,寧國府連最基本的管理都沒有。
王熙鳳對此沒有絲毫猶豫,心下就琢磨了那么四五條,總結起來約略就是:
明責任。第一件事兒,先命人編了花名冊,盤點自己可用的資源有多少,然后做出詳細分工。如此一分,大家對自己的活都清清楚楚,反而比原先一鍋攪覺得更輕松,也杜絕了挑肥揀瘦,嫌輕怕重的那些個熊毛病。對于管理物資發放的,人數少,且會計出納相互制衡,好管理,不易濫竽充數,而且每少一件都著落在你們幾個人身上——他們的責任心能不飆升嗎?這就是機制制度的力量,對于違規,讓人不敢為,不能為。
樹權威。通過點名,既認識下人,更主要的是讓下人認識她——這是一次明主仆的儀式,也是一次管理規范化的發軔之舉。她講道,我可不管你們啥親戚啥關系啥來頭,但凡讓我來管,少不得都得聽我的。不聽,有成法來規制,這就相當于丑話說前頭了。后來,還真有人碰到槍口上了,某婆子居然遲到了。怎么辦?王熙鳳不緊不慢,既想且說,本來不是多大個事兒,但今天你遲到,明天他遲到,幾百人的隊伍,豈不亂了套?!拖出去,打二十大板。打完了,挨打的還得進來謝恩。殺雞嚇猴,打了一個人,震懾三百人,事兒就好做了。
管時間。沒有時間觀念,就無法實現團隊配合。王熙鳳規定,你幾點來幾點走何時完成都是有固定時間的,誤了,可就要承擔責任。而且,她規定下人們來請示匯報,僅限于幾點到幾點,過期不候。這樣,她沒必要24小時開機,可以有自己的其他安排。對下人也更好,他們不必沒頭沒腦地候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抓落實。打好了基礎,剩下的就是抓落實。其實前三條幾乎可以說在經典管理學中顛撲不破,放之四海而皆準。
蔣勛將王熙鳳比做一位卓越的職業經理人,一位放在當代都會被獵頭爭搶的總經理。王熙鳳管得好,最后落到實處,乃是她個人能力強,有思路,有手段,擅執行——在她掌權期間,一切都打著王熙鳳的個人印記。
所以,現在有些開明的管理學理論提出,無論哪級管理者,都要有接班人,施行AB角制度,類似于總統副總統,主席副主席。而且,弘揚制度權威,建設法治社會。具體到一個單位、一家企業,個人的能力強,要更多地體現在健全完善制度、培養打造班子和團隊上來,而不是有意無意間讓自己變成“不可或缺的”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