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菲
二戰時期,希特勒下達命令,要消滅“沒有生存價值”的精神病人和重殘病人,即開展T—4行動。行動中,各式各樣的納粹醫生發揮了主導作用,薇拉·莎爾弗夸特即是其中之一。
薇拉的丈夫是一名猶太裔律師。起初他們生活幸福,但1933年1月以后,薇拉的丈夫因為猶太人的身份開始倒霉。薇拉認為,這可能同歐洲各國早就存在的排猶運動一樣,鬧上一陣就會緩和下來。孰料,自1938年以來,猶太人的命運每況愈下,薇拉受丈夫牽連,不能晉升為主治醫生。得知消息后的薇拉如同五雷轟頂,失聲痛哭。不過,她不憎恨納粹制度,而是憎恨丈夫,從此,她不再為他做飯,也很少同他談話,后來干脆回了娘家。
此后,薇拉又遭到誣陷,被開除公職,送進了拉芬斯布呂克集中營進行思想改造。作為日耳曼人,她在集中營的生活條件比其他民族的女囚優越得多,但她還是感覺不可容忍,并把自己每況愈下的遭遇怪到丈夫頭上,又把對丈夫的憎恨轉移到所有猶太人的身上。為了擺脫惡劣的生活條件,她想到了告密。之后,她隨時留意著女囚們的一言一行,女囚們對納粹稍有不敬的言行,都會被她添油加醋地密報給看守長。被告密的女囚不是遭到公開鞭笞,就是被送進刑罰室,而薇拉因此受到看守長的賞識,成為看守所的工作人員。
上班的第一天,黨衛軍護士長吩咐薇拉殺掉三個猶太婦人。薇拉為三個猶太婦人注射了致命的針劑后,那三個猶太婦女很快就摔倒在地,嘴角、鼻孔、眼睛都淌出鮮血,幾聲急促的呼吸后,全部斷了氣。薇拉沒有露出任何驚恐的神色,還用力踢了踢尸體,冷冷地說:“你們早就該死了。”
沒多久,薇拉又進一步展示了她的“種族覺悟”:一天傍晚,230名斯洛伐克猶太婦女被送到診所附近的一個臨時帳篷中。她命令她們10人一組,排隊到診所服藥—一包包摻上氰化鉀的粉末。大半天工夫,230名猶太婦女的尸體就出現在了送往焚尸場的路上。薇拉的心計沒有白費,由此成為診所的負責人,她也有了決定猶太婦女生死的大權。
從這天起,患病猶太婦女的死亡率更高了。在兩年左右的時間里,經薇拉親手殺害或由她監督著被殺害的猶太女囚竟超過500人。她對猶太人橫加報復的愿望總算實現了。
正當護士長將晉升薇拉為黨衛軍下士的報告呈送上峰之時,蘇聯紅軍解放了拉芬斯布呂克集中營,來不及逃走的薇拉被憤怒的女囚打得鼻青臉腫。1946年,薇拉被法庭宣判了死刑,并在不久以后執行絞決。
當年集中營中幸存的囚犯聞此消息紛紛奔走相告,歡慶上帝懲罰了那個戴著美女面具的魔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