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但當時的“天下”其實并不包括嶺南地區(今大部分屬于廣東、廣西)。相反,嶺南的土著還經常襲擾秦朝南方邊界,和北方的匈奴一樣成為大秦王朝最頭痛的邊患。為此,秦始皇決定兩線開戰,分別派出大軍剿滅。其中,北方集團軍由大將蒙恬率領,攻打匈奴,兵力號稱30萬;南方集團軍由大將任囂率領,攻打南越,兵力號稱50萬。兩支大軍都有宗室成員監軍,北方集團軍監軍是秦始皇長子扶蘇,南方集團軍監軍則是宗室公子趙佗。
北方集團軍初戰告捷,打得匈奴落荒而逃,南方集團軍卻陷入苦戰,士兵死于瘟疫的數以萬計。因此,秦始皇罷免任囂,改派大將屠睢。屠睢采取分進合擊的戰術,在崇山峻嶺中搜尋南越抵抗軍,很快摧毀了越人的上層統治階級,但他的殘暴方式也激起越人的激烈對抗。三年后,在一次劇烈沖突中,屠睢被越人所殺。
無奈之下,秦始皇又派任囂主持嶺南戰局。任囂汲取了第一次戰敗的經驗,又撿了屠睢的便宜,率大軍直搗南越的統治中心,很快攻至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筑任囂城,也就是廣州的前身。任囂、趙佗以該城為漢化統治中心,不再搜殺抵抗組織,而準備長期同化土著,使其真心歸順。趙佗又奏請朝廷在嶺南設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作為同化統治的支點。
只是,任囂、趙佗萬萬沒想到,陳勝、吳廣起義點燃了天下反秦的熊熊烈焰,六國貴族也趁機復起,一統天下不足15年的大秦王朝竟然走到生死邊緣。劉邦很快就打進了關中,叩關咸陽。秦王朝決定暫停對匈奴和南越的大戰,召回南、北兩支大軍。但由于在秦始皇兩個兒子扶蘇、胡亥的政治斗爭中,扶蘇自殺,蒙恬也被處死,北方集團軍遭到重創,陷入一片混亂。任囂觀察局勢后認為秦朝必亡,不愿意千里回師去救援,他的理由是:“如今中原一片混戰,諸侯廝殺。南越和咸陽相隔萬里,如果我們回師救援,一路上的諸侯勢力不可能放行,我們不能自蹈落網!現在諸侯無暇顧及嶺南,我們不如先暫避此地,待混亂過了,我們再率兵返鄉。”
任囂對局勢的分析非常準確,趙佗也只好默認。不久,秦王朝轟然崩塌,任囂也病重垂危。臨終前,任囂向趙佗交代了他割據嶺南為王的全盤計劃,趙佗也知道憑自己已經無力興復大秦,于是安心在嶺南割據稱帝,史稱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任囂的兵力非常充足,按任囂的規劃據守關隘,將嶺南東西橫跨萬里的江山守得如鐵桶一般。其實以當時的條件,他不守,中原勢力也無力深入煙瘴重生的嶺南,他的統治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是怎樣獲得當地人民的支持。趙佗安心在此割據,于是加大了和越人的融合,號稱“和輯百越”。他把中原先進文明和生產方式帶到落后的嶺南,又充分尊重當地人民的傳統,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成功融合案例。

正是由于趙佗的苦心經營,南越非常緊密地與中原文化融合,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數十年后,趙佗歸降漢朝,使嶺南成為中國最堅實的一塊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