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越 繪:張楚婕


1
秦朝建立后,社會階層發生了變化,而在秦之前,奴隸制的社會階層是什么樣子呢?比如我爺爺是皇帝,那我爹是皇帝,我是皇帝,我兒子是皇帝,孫子是皇帝,曾孫子也是皇帝。六味帝皇丸什么的,簡直是太好湊齊了。

2
雖說秦朝以后的封建帝制也這樣,秦朝以前不但皇帝的職位代代相傳,其他職業也都代代相傳。從秦朝開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四民社會:士、工、農、商。如果我爺爺是殺豬的,我爹可以是個用殺豬刀賣藝的江湖人,我可以是個通過畫豬得到賞識的讀書人。雖然都離不開豬,但是三代人屬于三個階層。


3
秦之前的奴隸社會貧富差距相當大,秦之后貧富差距也大,但是大得靈活。從事工商業的人,如果夠聰明,經營方法也先進,就會成為暴發戶。一個干不好屠夫的人想去從商,如果找準自己的位置,也能一夜暴富。這樣一來,社會貧富差距也就跟著一起動起來了。

4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 政府規定,人民可向政府呈報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土地可以自由買賣。以后我再占你家田,給你點錢,就是合法的了,連當時的將軍都學得賊精賊精的,要賞賜也不要別的,專門要地。可見,土地那時等同可以買賣、贈予、搶掠的物品。于是有錢人成為大地主,窮人就只能租地主家的田,在田里“斗地主”了。

5
秦的水利、冶銅、冶鐵、紡織、造船、建筑業都有了發展后,經濟方面的問題就顯得很重要了。為此,秦始皇把戰國的舊經濟制度一律取消,重新搞了套新制度,統一了貨幣。

6
同時商品的重量、容量、長度都有了統一的原則。要不你腦補一下,我居兩廣魚米之鄉,想找個高八尺的漢子,自己的理想是188cm,結果碰上個北邊來的媒人,領來的八尺大漢只有166cm,豈不是悲劇?

7
為什么秦始皇這么牛,還是富不過三代呢?除了他有個糊涂兒子外,他自己也沒見得有多好。土地私有制的合法化有個大大的弊端,本來地主就有錢,現在地主又有法律依據了,想要農民的地,不就分分鐘的事。于是大量的農民土地被兼并,被強買強賣,農民不開心了,自然要鬧。

8
秦始皇眼里真沒什么階層之見,因為他很可能就沒把普通人當人看,后世專家分析,“秦之速亡,不在郡縣,而是役使民力過多過急”。建個阿房宮和驪山秦陵就用了70萬人。

9
全國才多少人啊,都去做苦力了,糧餉物資怎么辦?在生產工具不變的情況下,耕地的人越少,田地的產量越低,為了加大財政收入,就得增稅,原來征收十分之一的佃租,秦朝可能征到十分之五,甚至更多。
勞民,傷財,秦始皇都占了,秦朝能不亡嗎?秦始皇死后,留下了個笨兒子,還有個趙高在旁邊攪和,人民實在過不下去了,揭竿而起,滅了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