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什么?設計就是一種謀劃,設計在中國的語言中可以解讀為計謀。我們今天理解的設計,是針對日常生活相關聯的衣、食、住、行而言,運用創造性智慧所做的規劃和方案。當原始人拿起一塊石頭砸向另一塊石頭的時候,設計的萌芽就誕生了。現代意義上的設計,是工業革命之后的事,它是特指批量生產的產品設計和相關的設計。從文藝復興到近代,設計最大的變化就是同生產進行了分離,設計成為獨立的職業,設計師提供圖紙,企業負責生產,設計與生產有了明確的分工。因此,設計師獲得了獨立地位。
面對設計,我們經常反思:在農耕經濟時代能創造出精美的手工藝產品,在信息工業時代為什么就不能?在十六世紀以前我們可以創造領先世界的文明,今天為什么不能?蘇州在明清時期就是創意設計的時尚中心,一等一的大都市,精致的絲綢、服飾和傳統工藝名揚天下,各種生活潮流和設計用品引領世界。但是,面對現代化浪潮,我們落伍了。
毋庸置疑,歐美的主流文化經過工業革命實際上占領了世界主流文化的前沿。所有的設計,從建筑、汽車到服裝,乃至飲食,西方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設計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將設計作為新經濟的引擎來認識,隨著我國經濟大發展,我們的設計話語權如何來表達?在西方化的大潮中,我曾經提出了中國設計話語權表達和中國民族文化自覺相關聯的問題,在國際、國內許多學術論壇強烈呼吁。作為設計教育工作者站立在這個時代前沿,應該有著對民族文化振興的高度責任感,每每談到設計的文化責任我就有種回歸故國家園和精神家園的感覺。
在設計領域,創意產業現在像個筐,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裝。但設計創意,文化是核心、是靈魂。創意產業如果缺少了設計和思想,無創意可談。技術可以窮盡,創意卻是無限的。創意產業是以人的智慧給予產品一種新的面貌,以此來帶動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當然也包含文化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消費,形成產業鏈,創意產業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甚至英超足球也可以歸入創意產業,踢的是足球,圍繞足球卻延伸出龐大的產業鏈,包括比賽的轉播權都是大創意產業。創意產業除了是一場經濟革命,還是一場文化革命。做一個茶杯,不能在瓷土上掙錢,一定是在造型、流行和品牌上掙錢,這就是創意。

風住塵香花已盡 水墨紙本(70*70) 李超德
創意產業當然包含文化產品,文化產品一旦被西方文化的主流占據了,這就成為文化問題和民族認同的問題。所以創意產業很大程度上要考慮到文化歸屬問題。比如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很多是看著日本動畫片長大的,《櫻桃小丸子》《名偵探柯南》他們到現在還喜歡看。鐵臂阿童木、一休的形象塑造很人性,很貼近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什么就沒有既民族又符合現代欣賞的東西,成為動畫片的資源呢?創意經濟在這里起的作用不僅是經濟的而且是文化的,甚至是政治的。
什么樣的設計才能成為生產力?第一是契合潮流,第二有實用價值的創意。拖鞋都是有正反的,全國第11屆美術大展有人設計了一雙拖鞋,不管從哪個角度穿進去都是合適的,沒有左右,也沒有前后,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工業設計。“法國時尚一百年”設計展前幾年在中國展出,連電線桿、航吊車的開關都成為設計的內容。創意產業的范圍很廣,比如高科技在服裝設計中的使用,大到宇航員的服裝,小到我們去東北穿的保暖內衣,這里科技含量的需求高于一般的視覺形象,這也是創意。
面對設計未來,大數據、智能化將深刻影響設計,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