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隨著“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提出,未來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投資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挑戰。本文擬通過結合“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的現狀,分析“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將面臨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和法律多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在此基礎之上,結合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實踐,初步探索在“一帶一路”未來實施中,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可以通過企業、社會和法律多種路徑得到更好的實現。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對外投資 企業 社會責任 法律實現
作者簡介:劉露,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285
近年來,中國企業逐漸走出國門,對外投資數額快速增長、規模逐漸擴大。然而,實踐中,中國對外投資糾紛頻頻發生,對外投資失敗逐漸增多。面對未來“一帶一路”的實施,企業對外投資作為重點合作項目,對“一帶一路”實施效果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由于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糾紛的一大主要原因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忽視。那么,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法律實現路徑的探討對于“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的現狀和挑戰
(一)“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的現狀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該項倡議下,除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外,投資貿易項目成為合作重點。2015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快速增長,投資流量189.3億美元,同比增長38.6%。2016 年 1-9 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的 51 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 111.2 億美元。 與此同時,多家金融機構如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均為“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并開展能源、交通、基礎設施、貧民窟改造等投資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
(二) “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的挑戰
對于以往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美國企業協會和美國傳統基金會聯合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虧損情況進行了統計(見圖1、圖2)。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虧損數額在2013年至2016年持續增長,每年虧損總數額高達百億。在投資出現巨額虧損的領域中,能源和交通領域占據了一半的比例。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都將是重點合作領域。
圖1:2013-2017.6中國對外投資虧損情況表(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根據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 提供的數據整理。)
圖2:2013-2017.6中國對外投資虧損領域占比表(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根據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提供的數據整理。)
鑒于中國企業過去的投資虧損和失敗情況,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存在著地域廣闊、政治和經濟體制、社會狀況復雜多變的現實情況,對于中國對外投資企業而言,這將意味著更為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政治不穩定風險。“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的政治不穩定的風險很可能對中國企業在當地的投資造成負面影響。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共和國、塔基斯坦等國家政治不穩定風險居于較高水平 。據《經濟學人智庫》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險評估 的分析,哈薩克斯坦由于存在社會問題、腐敗和收入不均等問題,其國內爆發抗議活動的幾率日益增大,這些抗議活動可能導致國民產生反商或排外情緒,最后影響政府對外商投資的態度。因此,在曾發生過政治沖突、政權更迭和抗議活動的國家,政治不穩定因素對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構成了極大的風險和挑戰。
經濟和金融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于經濟制度和貨幣的差異,可能存在匯率和利率波動、通貨膨脹等金融風險。此外,由于“一帶一路”部分能源、基礎設施等投資項目由多家金融機構提供高額資金支持,如果部分國家內部出現金融危機,無法償還巨額貸款,則可能導致項目擱淺,對中國企業帶來相當大的風險。
社會和環境風險。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制度、文化風俗、宗教信仰、社會習慣等存在較大差異,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必然會面臨諸如消費者權益問題、勞動關系和權益問題和當地文化習俗差異等問題。由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多涉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沿線各國地域環境、生態條件復雜多變,環境保護問題對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法律和監管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現行法律制度并不健全、明確,往往沒有一致性的法律制度和執法監管機制,且在部分情況下,執法缺乏必要的資源和保障措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塔吉克斯坦等國的司法嚴重缺乏獨立性,吉爾吉斯斯坦、阿塞拜疆等國的法律和監管風險相對較高 。據《經濟學人智庫》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險評估 的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越南,其存在法律非常復雜、前后矛盾、有待進一步解釋的情況,且法庭裁判并不考慮遵循先例、可借鑒法庭裁判先例少之又少。由此可見,部分國家法律制度的缺陷和復雜情況將可能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在當地的順利開展構成極大的挑戰。
綜合上述分析,“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將面臨更為復雜多樣的挑戰。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尊重員工合法權益,處理好勞資關系。同時,企業還應當注重保護環境,通過社會責任的履行促進社會公益。由此,減少甚至避免不利于投資的各類糾紛和問題的產生。
二、“一帶一路”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
(一)企業投身社區建設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的柬埔寨,我國江蘇省重點企業紅豆集團主導建設開發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以下簡稱西港特區) 。特區建設曾遭到當地村民的強烈反對,但是經過中方人員親自走鄉訪村,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捐資建校、改善基礎設施等方式積極投身于當地社區建設,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當地村民開始逐漸轉變態度,紅豆集團逐漸與當地居民建立起了互信互惠的關系。
目前,西港特區已形成國際工業園的規模。由此可見,紅豆集團積極投身于西港特區當地社區建設對其在當地的順利投資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二)企業注重綠色經營和生態保護
我國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東南亞公司哈斯基-中海油馬都拉分公司在雅加達積極開展土壤微環境生態保護項目——開挖“生態洞”。通過“生態洞”的建設,印度尼西亞的海島和坡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中海油在海外項目建設方面注重“綠色、低碳、清潔和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環保管理制度,加強建設項目的全過程環保管理。
由此可見,在可能對投資所在地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投資領域,相關企業應當高度重視環境保護,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贏得當地政府和民眾的信任,從而建立良性的互惠投資合作關系。
(三)企業關注弱勢群體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聯合國難民署等組織機構合作在肯尼亞開展移動教育項目,項目覆蓋肯尼亞難民營的上萬名年輕難民 。華為通過建立即時網絡學校、變革性的教育項目、搭建起教師設備操作培訓平臺,為難民營提供了更高效的學習方式。
華堅鞋業集團公司在埃塞俄比亞開展鞋廠項目的同時,非常關注困擾非洲女性在教育、就業方面獲得同等發展機遇的制約因素即性別不平等 。華堅集團通過聘用占比超過一半的女性員工并對女性員工開展技能培訓,使得當地越來越多女性員工不僅獲得了工作,還提高了職業技能和晉升機會,改善了自身以及家庭的經濟條件。
雖然部分企業已經付諸了收效較好的實踐,但是鑒于“一帶一路”的多元復雜情況和企業自身的原因,企業社會責任仍舊是大部分企業需要重點關注并切實履行的方面。在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企業主動履行,同時也需要從社會、制度和立法層面建立起多元機制,共同促進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三、“一帶一路”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實現
(一)企業層面
積極開展社會影響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一帶一路”對外投資企業在進行投資之前,應當對目標國和目標地區分別開展獨立的社會影響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通過第三方社會影響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結果,有效識別目標國和目標地區的具體社會狀況、環境狀況、風險和挑戰。在此基礎之上,有針對性地制定企業社會責任承擔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企業的調查問卷顯示,占比一半的企業未在項目實施前進行社會影響評估,而進行了社會影響評估的企業中有一部分企業并未進行獨立的社會影響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由此可見,獨立的社會影響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對于企業有的放矢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極為重要。
探索設立社會責任部門。通過提前對投資所在地及其所屬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預測并分析可能出現的投資風險以及可能出現的各類社會問題,就此制定應對策略。通過積極承當相應的社會責任化解部分投資風險,預防投資糾紛的出現。具體而言,企業內部的社會責任部門可以從環境保護、資源節約、改善民生、社區建設、社會福利等方面著手,參照國際通行標準、當地法律規定制定適當的標準和社會責任履行的具體方案。
屬地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鑒于各國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風俗等都不盡相同,企業可因地制宜地開發合作項目,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面對沿線大部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資源短缺的現實情況,可優先投資基礎設施和能源等項目。面對沿線部分國家農業生產較為發達的國家,可考慮與當地政府、企業等合作開發農業項目。面對部分國家如巴基斯坦缺醫少藥的情況,醫藥企業可考慮對這類地區進行優先投資。
(二)社會層面
加強行業協會和公眾的監督力量。通過多種途徑的有效監督,促使企業披露其社會責任的具體履行情況。行業協會可對企業定期進行社會責任的培訓活動,監督企業定期舉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內部培訓和學習。行業協會還可加強對企業關于東道國和當地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和學習,幫助企業做好法律風險的防控,保證企業各項投資行為都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
充分發揮公益組織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由于公益組織大多屬于非政府性、非營利性組織,公益組織的公益目標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密切相關,并且,公益組織對公益投入有更科學的規劃和管理方式。
因此,可以鼓勵更多的有影響力的國內或國際的公益組織,為“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時提供幫助和支持。同時,企業也可與公益組織進行合作,通過慈善捐助、公益活動為當地人民、社區提供必要的幫助,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有效履行。
(三)法律層面
建立“一帶一路”雙邊或多邊的爭議解決機制。爭取建立雙邊或多邊的爭議解決機制,將企業對外投資糾紛納入到爭議解決的機制下解決,并將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作為糾紛原因的考慮因素之一。
同時,也可考慮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納入爭議解決途徑,即要求企業對其違約或違法行為造成后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之外,還應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
建立“一帶一路”社會責任專門機構。國內相關部門通過協調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我國對外投資企業的社會責任專門機構,主要吸納企業代表、資深學者、行業協會人員和相關研究人員等。該專門機構可通過綜合分析“一帶一路”沿線社會特征和現實狀況,并結合我國對外投資企業在沿線地帶過往的對外投資實踐和經驗,發布相關的分析報告,以供企業參考和借鑒。同時,該專門機構還可制定對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指導性文件,引導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積極、有針對性地履行社會責任。
此外,該機構還可針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和審核,發布監測報告,督促并監督企業落實社會責任的履行。
建立“一帶一路”社會企業機制。政府可以通過出臺相關優惠政策諸如為社會企業提供場所、設施和適當補貼等,鼓勵更多社會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設立。社會企業將經濟利益和社會公益相結合,在促進社會公益的終極目標的指引下,通過開展經濟貿易活動,促進當地基礎設施、能源項目等的建設,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同時,將經濟貿易活動獲得的收益用于當地社會企業的運行和其發起的各項公益項目的開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合作共贏。
細化國內相關立法。目前我國立法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定大多是原則性規定,實踐中標準不一,爭議頗多。同時,對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立法還存在很多立法漏洞。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國門,中國一躍成為國際三大投資大國之一,國內立法亟需做出回應和調整。
具體而言,立法應當從健康權、勞動權、環境權等多個方面加強并細化相關規定約束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行為。同時,應當結合目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糾紛的實踐問題和經驗,加強立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國內部分省份還可以根據國家立法制定本省的行政法規和實施細則,約束企業海外投資行為和社會責任的承擔。
適當提高立法位階。目前,關于對外投資企業的社會責任的相關立法主要是由商務部發布的各項通知和指導性文件。針對日益頻發的企業對外投資糾紛,立法位階亟待提高。 “一帶一路”中企業對外投資行為涉及國與國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協調發展,影響著“一帶一路”的實施效果。針對企業對外投資行為進行更加有效的規制,立法位階的提高無疑是迫切需要的。
將“人權保障”納入立法。人們并不是為了生活而“需要”人權,而是為了一種有尊嚴的生活而“需要”人權。 人權是一種道德權利,具有道德性。 這種道德性的權利是人作為人所享有的基本權利,并且這種權利具有普遍性,不受任何國籍、種族、性別、膚色等不同的影響。將“人權保障”納入立法原則,并通過細化的規定,將其作為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一項重要標準。
加快“一帶一路”框架下雙邊或多邊投資協定的制定。“一帶一路”企業對外投資必將涉及中亞、南亞和歐洲多國,由于沿途國家狀況復雜不一,中國和其他國家達成雙邊或多邊投資協定,對于合作項目的展開尤為重要。在雙邊和多邊投資協定的框架下,應當納入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勞工權益保護等相關內容。同時,在涉及知識產權、稅收等特殊重點領域,中國可與其他國家簽訂單獨的雙邊或多邊協定。
四、 結語
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中對社會責任履行的效果不僅對企業自身經濟利益的實現意義重大,而且對 “一帶一路”能否達到預期的實施效果也至關重要。因此,結合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經驗教訓,為了促使企業在對外投資中更加積極、有效地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需要從企業自身、社會和法律多個層面建立相關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促進企業對外投資的順利開展,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經濟合作和協調發展,真正實現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以及民心相通。
注釋:
商務部.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16.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2017.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One belt, one road: an economic roadmap. 2016.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on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a risk assessment report. 2015.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2017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7.
]美]杰克·唐納利著.王浦劬,等譯.普遍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13.
[英]A·J·M·米爾恩著.夏勇,等譯.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人權哲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