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在黨的歷史上、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象征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的到來,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性轉折,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要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新時代思想的指引下進行偉大斗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 黨 十九大 中國道路 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
作者簡介:肖長利,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紀檢監察審計處處長。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301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象征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到來,是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階段的一次重要會議。在十九大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問題是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成功的關鍵問題,正確的道路指引著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經過了歷史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正確道路,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繼承和發揚,是順應我國人民意愿、適合我國國情和時代發展要求的科學的道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最核心、最關鍵的就是要堅定不移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大踏步趕上新時代。”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只有堅持道路自信,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路徑的科學。
一、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指引中國道路的發展
十九大報告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輝和理論創新成果的綱領性文獻,指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讓全國各族人民對國家的未來和民族復興,充滿期待、充滿信心。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一個新的戰略判斷,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重大判斷明確了我國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一個“新”字,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體現在新時代,我們要致力于建設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征程、新時代;二是新歷史,隨著我國的飛速發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我國要在新的起點上,以新的姿態來迎接新時代;三是新理論,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應該有新的思想指引,即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非常振奮人心的;四是新方略,在十九大中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今后我國的規劃和建設要從四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確干什么,制定發展目標,然后要知道怎樣去干才能干的更好,制定詳細的發展策略。這是我們站在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嶄新的起點和目標來為我國的發展建設出謀劃策,為實現共同的中國夢而奮斗,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揭開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的帷幕。
黨的十八大后發展建設的五年中,我國婦女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五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中國婦女運動發展有了根本性的轉變,這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九大代表中女性代表的比例,是歷史上女性比例最高的全國大會,體現了女性在社會中地位的提高和國人性別歧視觀念的轉變,女性在新時代中有著廣闊的展示舞臺。我們要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強對廣大婦女群眾的思想引領,進一步筑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
二、建設偉大強國,實現民族復興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自始至終共同的發展目標就是中國夢,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國共產黨的成立之時,就將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最偉大的夢想和最高的目標,肩負起了重大的歷史使命。近年來,我國發展迅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嶄新的階段,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必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進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不僅是對我國前期發展經驗教訓的總結,也為我國未來的社會主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我們要在新的發展挑戰和機遇下,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實現小康生活的社會目標,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在各民族的團結努力下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最終實現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體國人齊心協力、共同奮斗,才能實現中國夢,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熠熠發光,努力為全人類作為更偉大的貢獻。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努力推動社會的大步發展,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十九大中對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和國際形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從2020年到2050年的工作安排:2020-2035年是第一個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已經基本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然后制定新的發展目標,爭取在15年內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實現進一步的發展;2035-2050年是第二個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已經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爭取在后面的15年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致力于打造文明、和諧、富強、民主的新中國。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我國在新時代面對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并提出了新時代發展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努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指引中華民族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改革創新是中國道路發展的核心
完善理論創新,中國道路開創新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熱敏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中國需要以新的姿態、更高的標準向下一個目標進發。中國的發展變革,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厚植于新形勢下的全新發展理念和務實作為,更建立在對新的歷史定位深刻認識的基礎上。
思路決定出路,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中國社會如果不加快轉型,資源無法支撐長期的使用,環境容納力和承載力有限,社會承受不起,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結構調整等不來、熬不起,唯一的路徑就是以新的發展理念作為引領,加快轉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將“新發展理念”進行了強調,為我國進一步的深入改革和發展指明了道路。改革驅動發展,以新作為繪就新藍圖。堅定不移的全面深化改革,爭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中取得新突破,促進經濟高效的發展。堅定創新發展理念,把科技作為第一生廠力,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新一輪的改革實踐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遍地開花,推進全方位領域的改革,以新使命迎接新時代。
四、改善民生是中國道路發展的重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將發展放在人民身上,不斷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治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內容部分包括教育、就業與收入、社會保障等,描繪出了民生發展的藍圖,句句講到老百姓的心坎兒里。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之首,黨的報告中提出,要重點加強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讓高等院校實現高質量、有內涵的發展,反映了黨中央重視我國高等教育的建設,致力于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限發展教育事業,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每個家庭、每個父母的夢想。要嚴格堅持黨的領導方針,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發展的根本目標,不斷推動教育事業公平、公正、穩定的發展,為祖國未來的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要重點改變當前教育領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狀況,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級之間的發展差距。在今后的辦學實踐中,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將自身的發展理想和國家與民族的發展目標融為一體。還要根扎中國大地辦大學,堅持內涵發展,深化改革。
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實現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要不斷為人們提供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提高就業質量,增加人民的收入,從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多個方面增加就業崗位和公共就業服務,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鼓勵創業。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建立健全按要素分配的分配體系,實現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在實際的就業分配中,要結合就業優惠政策的便利,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促進就業政策與經濟政策的配合實施,不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進人才,政府要鼓勵就業創業,適當的對就業市場進行強制性調控,提高就業率,完善就業體制。
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全民的公共服務保障,建立健全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近年來,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有了一定的保障。接下來,可繼續深入發揮“基本醫保+大病+補充醫療”這一保障體系對看病貴問題的三重減負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完善商業保險。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應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要全面的了解困難人民的生活情況,根據具體情況來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包括實施動態管理、提供準確全面的生活保障服務、應保盡保等;二是實施收入豁免,要保證困難人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來獲得維持基本生活條件的收入,幫助困難人民改善生活質量,提高低保制度的有效的服務功能;三是綜合考慮收入和資產問題,也就是說不能只考慮低保群眾的個人收入水平,要結合低保的資產收益情況來確定最終的保障措施;四是要實現全面的、規范的家計調查制度,通過規范的制度來保證低保群眾能夠獲得公共保障服務,不符合低保條件的群眾被排除在外;五是明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責任,建立以市縣級為本位,上級政府轉移支付給予支持的清晰責任分擔機制;六是嚴肅處理騙領低保待遇者,對欺詐性享受低保待遇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七是盡快啟動社會救助法的立法程序,確保包括低保制度在內的所有救助項目運行在法制軌道上;八是促進低保與扶貧有序銜接,在救助的同時盡可能使低保對象擺脫貧困陷阱。
五、綠色節約先行,共筑中國夢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奇跡”,但同時也存在很多深度的問題。最有代表性的問題是: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足,以高消耗、高污染為主要特點的產業發展方式不具有可持續性。我國的經濟發展類型是粗放型,我國能源資源消耗量巨大,引起一系列環境污染如霧霾、體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最大的障礙就是資源環境。
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推進資源節約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目前技術變革和產業創新的目標,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節約環保產業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目標之一,我國在節能產業方面有很大的潛力,有很多地方可以打造成經濟增長點。提倡綠色先行、節約富國,有利于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從低成本要素、高生態環境代價的產業模式轉變為能源利用的高效率、低生態環境代價,促進節能環保事業的發展,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道路,為全球的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我國全民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注釋:
邸乘光.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及基本內涵.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1).7-30+2.
王兆錚.重溫《共產黨宣言》迎接黨的“十九大”.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7,19(2).14-16+19.
翁淮南、劉文韜、張紀、郭慧、武淳、陳蓉、王碧薇.迎接黨的十九大 擼起袖子加油干——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訪談.黨建.2017(3).10-17.
莫紀宏.“四個全面”: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精髓.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3).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