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平
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50歲以后,很多老年人的睡眠都非常淺。失眠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多見,約占50%,而且隨著年齡增大發生率更高。
三大因素導致老年人失眠
老年人失眠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褪黑素分泌不足。褪黑素是大腦中松果體分泌的一種物質,其與睡眠有著密切的關系。晚上是褪黑素分泌旺盛的時期,預示著即將要開始睡眠了。早晨是褪黑素分泌最少的時候,也就是該睡醒的時間了。所以,褪黑素可以幫助調節睡眠周期,使不正常的睡眠情況得到改善。但是人老后,褪黑素分泌減少,特別是55歲以后明顯下降,身體和大腦也就逐漸模糊了白天和黑夜的區別,令睡眠變得不規律。臨床觀察發現,這也是絕大多數沒有器質性病變的老年人失眠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即打呼嚕。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在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大,舌根后墜與咽壁緊貼,使上呼吸道閉塞,所以更容易發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導致睡眠打鼾、頻繁發生呼吸暫停現象等,從而使人夜晚易醒、睡眠質量差,而白天則出現嗜睡、記憶力減退等現象。
最后是社會心理因素。對老年人常見且影響重大的社會心理因素是退休和喪偶,這會極大地影響老年人的情緒,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眠的重要原因。
睡眠時間并非越多越好
在就診的老年患者中,有不少人單純強調睡眠時間,認為睡眠時間越多越好。所以,有的老年人早早上床休息,以為早點躺下睡的時間會長一些。其實,長時間臥床,苦苦追求延長睡眠時間,反而會造成心理障礙,加重失眠。有的老年人則使用催眠藥,離開藥物就感到無法入睡,于是不斷加大藥量,但效果愈來愈差。而且因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又常常陷入吃與不吃的兩難境地,加之對失眠的過分恐懼,使得老年人睡前的焦慮情緒非常嚴重。實際上,老年人不要把覺少、失眠當成負擔,應把睡眠少而淺看成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打消那種安睡時間長才算健康的錯誤觀念。
對于老年人來說,睡眠并不是越多越好,關鍵要保證睡眠的質量。一般每天睡眠6~8小時,只要能保持1~2個小時的深度睡眠時間,就足以保證健康了。其余的睡眠時間,不管是淺睡眠,還是只躺在床上休息,都能起到放松身體的作用,并且對緩解失眠也有效果。
老年人治療失眠應對因
老年人治療失眠,必須明確原因,然后再對因治療。醫生一般會先讓患者做一個睡眠量表來評估病情,必要時會做多導睡眠監測,了解是否有睡眠呼吸暫停、周期性腿動、不寧腿綜合征等睡眠障礙疾病。
老年人失眠如果是因為褪黑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褪黑素。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線影響,白天少夜晚多。如果晚上睡覺時周圍光線太亮,褪黑素分泌受限,就會影響睡眠。因此房間可采用全遮光窗簾,對改善失眠很有幫助。如果是因為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引起的,可采取呼吸機保守治療或手術打開呼吸通道,幫助患者改善睡眠。如果是由于情緒因素引起的失眠,則要著手改善情緒,調整心態。另外,老年人在臨睡前洗個熱水澡或用熱水泡泡腳,可促使神經放松幫助入睡。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保證好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睡前不宜看令人興奮的電影,不飲濃茶、咖啡,不妨喝一杯牛奶,可幫助睡眠。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注意臥室的溫度、光線、窗簾的顏色,在床上不從事與睡眠無關的活動,如看書、讀報、看電視等,更不要像過電影一樣想煩心的事情。總之,心要靜下來,當規律的睡眠成為一種習慣,失眠問題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