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實施國語教育是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的基本要求。新疆國語教育文獻研究,對于厘清“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與“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的關系,理性反思新疆“雙語教育”的得失,澄清和矯正新疆國語教育的定位,完善新疆國語教育的解釋體系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國語 ?教育 ?文獻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38-02
一、國內研究動態
語言教育問題研究由來已久,但是專門研究國語教育問題的卻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后,才現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1.國語教育歷史研究。蘇瑞、李海英的論文《中國歷史上非漢族王朝的語言地位規劃》[1]比較了北魏、元朝、清朝與建國初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選擇和社會效果;姚敏的著作《語言教育戰略研究叢書》[2]梳理了清末至今各歷史階段華文教育的背景、效果、特點、影響因素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華文教育的新趨勢、新情況、新建議。
2.國語教育政策研究。陳章太的著作《語言規劃研究》[3]匯集了作者從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二十余年的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研究成果;李宇明的著作《中國語言規劃論》[4]《中國語言規劃續論》[5]匯集了作者近十幾年的學術論文、會議報告、點評、序文等,梳理了我國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研究和實踐的軌跡;沈海英的論文《中國語言政策研究綜述》[6]總結了秦、隋、唐、宋、元、明時期對漢字使用的規范以及漢字對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的作用;周慶生的論文《中國“主體多樣”語言政策的發展》[7]描述了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語言政策的發展脈絡;王向豫的博士論文《當代中國語言政策分析:政治學的視角》[8]提出語言政策與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體現國家政治理念。
3.國語教育比較研究。周慶生的著作《國家、民族與語言:語言政策國別研究》[9]對世界不同地區、不同國家語言政策進行的持續研究。周玉忠、王輝的著作《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理論與國別研究》[10]對世界主要國家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進行了分析、評價;沈海英的著作《多國語言政策比較研究》[11]對近10年來學者和政府語言政策及經驗教訓進行了梳理分析。梁麗娜的碩士論文《新加坡英語地位和功能的嬗變及其國家認同建構》[12]對新加坡政府將英語應用到不同種族進行了研究;朱曉艷的碩士論文《哈薩克斯坦建國后語言規劃研究》[13]對哈薩克斯坦雙語在憲法、語言法、教育法及國家發展綱要和總統重要講話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4.國語教育現狀研究。王遠新的著作《語言田野調查實錄》[14]對云南、新疆等民族地區語言結構、語言文化、移民社區、少數民族雙語教育進行了調查研究;王娟的論文《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的語言態度》[15]反映了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喜愛并忠誠母語,對國家通用語的認同感相對較弱;任玉丹的論文《學校教育資源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成績的影響——基于新疆大規模教育測評結果的分析》[16]反映了學前雙語教育、學校民族教師、家庭環境對漢語成績影響顯著。
5.新疆雙語教育研究。趙建梅的博士論文《培養雙語雙文化人——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人類學研究》[17]認為新疆雙語教育首要目標是培養雙語雙文化人;龔洪的碩士論文《文化認同視閾下新疆雙語教育政策實效調查研究》[18]提出信息化、全球化和族群內外交融擴大化以及文化差異,雙語教育在實施中面臨著挑戰;李儒忠的論文《關于雙語教育的若干重大問題》[19]對新疆“民漢兼通”教育方針、優勢、模式進行了分析;馬戎的論文《中國民族地區的語言區域與語言應用模式論》[20]提出我國少數民族在語言類型上存在著族群文化區隔、生活語區、學習與就業語區;張偉的論文《對新疆雙語文化的歷史脈絡梳理—基于對新疆博物館西域史料的考察》[21]認為新疆雙語文化的內涵已經由語言形式上升民族文化身份階段,國語教育是國家實現文化認同的選擇手段。
二、國外研究動態
文獻檢索發現,國外語言問題研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特別是隨著二戰的結束和被殖民地國家的紛紛獨立,選擇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成為了新獨立的國家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進入本世紀以來,受民族主義浪潮和民族問題的影響,語言認同、語言權利、雙語教育、語言多樣性、小語種和瀕危語言保護等問題,逐漸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
1.國家層面的語言選擇。菲什曼·羅伯特(Fishman·Robert)等的《發展中國家的語言問題》,魯賓和耶努德(Rubin & Jernudd)的《語言規劃的進展》,豪根(Haugen)等的《語言沖突與語言規劃:以現代挪威為例》[22]早期研究,多是從國家層面入手討論民族國家剛剛獨立時所遇到的語言選擇問題。
2.語言認同與語言權利。蘇·賴特(Sue·Wright)所著《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從民族主義到全球化》研究了因經濟發展、人員流動、身份認同出現的語言選擇問題,因民族主義、民族差異引發的語言權利問題,提出了語言既是促成人們溝通的主要影響因素,又是限制和制約民族間合作的主要壁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國家政治、社會文化、民族種族等問題關系密切。
3.小語種和瀕危語言保護。博納德·斯波斯基(Bernard·Sposki)所著《語言政策——社會語言學中的重要論題》研究了隨著經濟全球化,人們對待語言的態度發生改變,從早期國家通用語的選擇、推廣和普及到后來的瀕危語言保護、語言權利、語言復興、語言多樣性,提出了雙語制與多語制、語言教育政策、弱勢語言保護等一系列問題。
4.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英國的勞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從1998年開始編撰出版“語言學中的關鍵概念”(Critical Concepts in Linguistics)系列叢書,旨在通過重印經典的方式介紹語言學各個分支學科最優秀與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成果。2016年出版有林曉的論文《西方三十年語言教育政策重要研究回眸——語言政策與規劃·教育中的語言政策》,對西方語言教育政策(1984-2012)進行了全面梳理;何山華的論文《1971—2010年西方語言權利的重要理論思考——語言政策與規劃·語言政策與語言權利》,提出了語言權利作為一種“元規劃取向”的價值,涵蓋語言人權、語言公正等熱點話題。
語言文字是人類重要的交際、交流工具,新疆各族人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新疆社會語言和諧的具體表現,也是遵守國家憲法規定的推廣普通話的法定義務。加強新疆國語教育研究,是教育工作者的時代使命,也是圍繞新疆工作中心,服務新疆社會大局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蘇瑞,李海英.中國歷史上非漢族王朝的語言地位規劃[J].長江學術,2011(3).
[2]姚敏. 語言教育戰略研究叢書:中國華文教育政策歷史研究-語言規劃理論透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06).
[3]陳章太.語言規劃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李字明.中國語言規劃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李字明.中國語言規劃續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6]沈海英.中國語言政策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6月.
[7]周慶生.中國“主體多樣”語言政策的發展[J].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
[8]王向豫.當代中國語言政策分析:政治學的視角[D].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4.
[9]周慶生.國家、民族與語言:語言政策國別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10]周玉忠,王輝.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理論與國別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11]沈海英.多國語言政策比較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12]梁麗娜.新加坡英語地位和功能的嬗變及其國家認同建構[D].廣西大學碩士論文,2015.
[13]朱曉艷.哈薩克斯坦建國后語言規劃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14]王遠新.語言田野調查實錄[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4.
[15]王娟.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的語言態度[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7).
[16]任玉丹.學校教育資源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成績的影響—基于新疆大規模教育測評結果的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7(10).
[17]趙建梅.培養雙語雙文化人——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人類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1.
[18]龔洪.文化認同視閾下新疆雙語教育政策實效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6.
[19]李儒忠.關于雙語教育的若干重大問題[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4(3).
[20]馬戎.中國民族地區的語言區域與語言應用模式論[J].語言戰略研究,2016(1).
[21]張偉.對新疆雙語文化的歷史脈絡的梳理——基于對新疆博物館西域史料的考察[J].喀什大學學報,2017(3).
[22]勞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語言戰略研究雜志社譯.語言學中的關鍵概念Critical Concepts in Linguistics系列叢書書評[M].2017.
作者簡介:
辛金欽,新疆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