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衛國
【摘要】情感教學模式是近幾年在我國剛剛推行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合理地融入自身的情感,渲染教學環境,烘托教學氛圍,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忱,最終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但是在初中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掌握該種教學模式的使用方式,進而使得教學質量沒有明顯提升。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進行分析,旨在幫助初中生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情感教學法 ?初中語文教學 ?應用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53-01
前言
情感是人類固有的一種思想,也是人類對客觀事物所表現出的直觀反映。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四種情感就是喜怒哀樂。當人與人在進行交流時,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情感。同時,當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倘若其沒有融入情感,就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進而無法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一、抓住師生之情,促進學生的學習欲望
俗話說,學生的學習欲望是掌握在教師手中的。意思就是說,學生是否能夠對學習產生興趣,主要依據的就是教師的教學手段。倘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那么就很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進而提升其學習能力。但是倘若教師無法將情感融入到教學中,就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1]。
二、開拓教學情感,創設新穎的教學模式
(一)懸疑式情感教學法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課文《孔乙己》時,可以先為學生講述大概的故事情節。當講到重點內容時,可以適當地進行停頓,引起學生的好奇。此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自我猜測,然后再繼續講述。該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故事情節型情感教學法
初中生的年齡較小,多數學生還處于喜歡聽故事的年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通過該種方式幫助學生開展學習。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其中有一個故事是“美女蛇”,該故事的來源是我國著名的古書《山海經》。此時教師便可以對該故事進行詳細講述。該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增加學生的文學積累[2]。
(三)關聯型情感教學法
將生活與學習相結合,是關聯型情感教學法的最佳體現。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課文《鄉愁》時,可以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的故鄉在哪里呀?”以此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給出回答后,教師可以深入提問“那你能不能為我們描述一下你的家鄉呀?”此時的學生便會進行回憶,并按照思鄉之情進行回憶。
該種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心理,并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遞進型情感教學法
由于初中生的年齡較小,所以其并不具備成熟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學習一些古詩文的時候會產生抗拒心理。此時教師便可以借助遞進型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引發學習情感,降低教學難度。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古詞《水調歌頭》時,可以先帶領學生了解詩中描繪的情境,并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分析。隨后教師可以進行深入教學,帶領學生分析作者的心情。當此階段結束后,教師可以進行最后的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出詩歌創作的目的,以及其所蘊含的內在道理。
(五)留白型情感教學法
所謂留白型情感教學模式就是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將所有的知識都告知學生,而是可以留下一點沒有講過的內容,要求學生自行進行分析。該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借鑒了美術教學中的“留白手法”。
比如說,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麥琪的禮物》時,當講到故事結尾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對結尾進行想象,想象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當麥琪看到丈夫送的禮物之后會說出什么樣的話等等。該種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自由發揮的空間也會使其產生學習興趣。
(六)疑問型情感教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幾個教學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間接使其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學不斷深入的當今時代,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觀念,并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合理運用情感教學的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彥辰.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法[J].初中語文教學,2011(12):25-26.
[2]董巖磊.基于情感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現代初中教學,2001(1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