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社會發展新形勢下,“五大發展理念”順應時代要求產生了創新性理論成果,不僅是對馬克思社會主義發展哲學理論的詮釋,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觀的繼承創新。本文通過建立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上,探討其在馬克思主義社會哲學視域下的科學內涵,以及與馬克思主義社會哲學發展理論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論 ?馬克思主義 ?社會哲學視域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71-01
一、在馬克思主義社會哲學視域下“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分析
1.有效的推動了社會發展生產力
馬克思所主張的是唯物主義理論,其中指出了社會發展當中的基本矛盾規律,并主要提出在社會發展中生產力所具有的重要影響。他提出“一切歷史沖突都來源于生產力以及交往形式之間所存在的矛盾”。這就可以看出在社會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相互矛盾的,而這也就導致了社會上層建筑的發展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并成為了推動社會發展的助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當它可以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根源,同時對生產關系的性質內容及啟動形式起到決定作用時,那么也就確定了這個國家的基本性質。由此可見,研究人類歷史的同時也不能忽略生產和工業歷史,這也充分顯示出在社會發展中生產力具有決定性作用。
2.關于“歷史合力”理論
“歷史合力”理論其中提到了“在世界中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它們就是一個個平行四邊形,由此產生出的合力也就是歷史結果,而這些結果又被看作為一個個整體,不自覺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由此可以看出社會發展需要協調多個方面發展,它與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有著密切聯系,對于社會改革的方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影響。當這些力量集中到一起,它們所創造出的合力就會促進社會發展,兼顧多種因素,抓住重點矛盾。由此可知“歷史合力”在得到促進的同時社會發展等也受到影響。從而讓更好的繼承和發揚“歷史合力”。
二、馬克思主義社會哲學視域下“五大發展理念”與社會發展的有效結合
1.創新發展理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理論
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問題進行研究時發現,如果將社會發展根本矛盾當作切入點,生產力的創新勢必會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我國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必須要在制度完善、文化發展等各方面堅持創新理念。創新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它突破了以往社會發展的原本的思維定式,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挑戰。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為主導的信息時代新風尚開始流行,它所倡導的創新理念不斷融入進傳統商業模式中,從而有越來越多的商業網絡領域發展起來,并為人們創造越來越多的就業形式和機會,同時也促使社會發展出現更多的經濟方式。 因此從馬克思社會哲學的角度而言,在“五大發展理念”影響下,才得以出現創新發展理念,使其成為推動社會整體發展的動力理論。
2.協調開放發展理論,繼承和發展了“歷史合力論”
“歷史發展和理論”是以馬克思主義社會哲學理論為主的思想,其主張以經濟發展作為核心,并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上層建筑的政治、文學以及法律等領域。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歷史合力論”是應該被繼承下去的,它為馬克思主義的合力思想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核心的整體戰略部署進行統籌發展,尤其重視我國在社會發展中要面臨著結構模式有待完善、物質與精神文明發展有待調整等一系列問題。最近幾年間,我國制定了“一帶一路”合作策略,嘗試著創建以多個地區、多個行業、多個核心的區域性合作形式,從而可以獲得利益最大化。這也正好和“五大發展理念”的中心理念不謀而合,進而促進了開放發展理念協調發展,從各種視角加強對馬克思社會主義發展的合力思想的重視。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五大發展理念”也讓我國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哲學視域下,對創新發展理念和協調開放發展理念進行探究分析,從而為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和實際的社會發展能夠更加的良好的結合,并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雙傳學.論新發展理念的理論升華與實踐指向[J].南京社會科學.2016(04)
[2]路云輝.“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踐性[J].特區實踐與理論.2015(06)
[3]顧海良.新發展理念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意蘊[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6(01)
作者簡介:
王藝琳(1995-),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