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飛
【摘要】本文針對近年來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缺席”問題,結合筆者《綜合英語》課程改革的實踐,探討了如何在《綜合英語》課程改革中如何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培養熟練運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在符合《綜合英語》改革標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關鍵詞】思辨能力 ?英語專業 ?綜合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99-02
一、引言
1.教學現狀與問題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教學仍以“教”為核心,教學陷入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機械記憶的過程,而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由此導致了課堂氛圍單調、枯燥,供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較少,學生英語各方面技能達不到訓練的問題。此外,在對學習成果的檢驗上,教師測重于終結性評價,考分被視為學生知識評價系統的全部,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因素被嚴重忽略,英語思維能力和綜合技能也就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進行了《綜合英語》課程改革,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促進思辨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
2.思辨能力的內涵
思辨,即批判性思維,是為了決定某東西的真實價值,運用恰當的評價標準,進行有意識的思考,最終做出有理據的判斷(文秋芳,2008)。它強調的是經過自己認真的分析和論證,運用恰當的評價標準進行思考和辨析,做出有理據的判斷。學生具備一定的思辨能力就能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有目的地選擇正確的信息,并理性地解決問題。
對于思辨能力的研究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蘇格拉底時代(崔林,2011)。到了20世紀30年代,德國法蘭克福學派提出了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60年代批判性思維研究在西方盛行,其代表人物約翰杜威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及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推導出的結論進行的積極和周密的思考。綜上所述,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能對信息進行一種高層次的判斷、評價能力,是通過分析事物的現象、細節和局部以獲得對事物整體認識的能力,包括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評價的能力。它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個體通過這一思維過程實現思維的自我完善。(曹小川,201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缺乏的不再是知識和信息,而是理性地駕馭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擁有思辨能力即是擁有了一項適應新時代的技能。思辨能力成為了高素質人才的標配。傳統英語專業學習的模式往往把語言習得和知識探究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因而常常忽略了在本科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通過語言獲取知識,并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夯實語言功底,提高思辨能力。其結果是,英語專業學生比較普遍地患有“思辨缺席癥”。因此很有必要探討如何在英語專業知識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促進英語專業教學改革。
二、《綜合英語》課程改革對思辨能力發展的培養
那么《綜合英語》課程改革應該如何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呢?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學理念
(1)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理念
針對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綜合英語》的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需求,使課堂成為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改變了以前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以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為評價課堂的標準,以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把《綜合英語》的課堂由知識教學型課堂轉化為能力培養型課堂,由知識灌輸的課堂轉化為知識應用的課堂。同時,教師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獲取知識,把課內課外教與學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克服傳統教學中呆板的重復、機械的操練和簡單的記憶,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
(2)將語言的知識和語言的實際應用相結合
在非母語的語言環境中,語言的交際能力和實際的應用只能建立在循序漸進的課堂活動之中。教師在課堂上摒棄了傳統的滿堂灌模式,讓語言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來。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于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對課堂上所學能用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這樣學生能夠把學到的語言知識應用到實際的聽說讀寫譯當中,不再死板地學習。
2.教學方法
(1)教材使用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承載著文化也反應了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模式。語言的教學不應該僅限于死記硬背,而應該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的教育。對于教材的內容,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針對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內容,對于相關知識進行延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文章中所反映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引導學生通過和本土文化的對比,進行思考,進而促進自己思辨能力的提高。
(2)課堂氛圍
《綜合英語》是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核心課程,里面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所以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講解的知識相對要多一些,而課堂的思維含量相對下降,課堂氛圍也相對比較沉悶。這種教學方法抑制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所以,教師應該根據綜合英語課程改革的要求,多設置一些課堂活動,努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思辨能力,培養學生思維多元化發展,使得課堂變成一個輕松、民主、有思維含量的課堂。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3)課堂活動
教師在課前可以先將學生分組,每組針對《綜合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進行課前相關話題的材料查找收集。相關小組每節課前5分鐘,教師讓該組發言人在全班進行該話題的展示,每組做報告人員按學號輪流做,這樣就既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能力,又讓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對相關話題進行表達和輸出,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取相關話題,讓學生討論和辯論,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在小組內討論、辯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闡述自己觀點時候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教師也可以采取一些相應的鼓勵措施,獎勵那些能提出不同想法,能清楚闡明并辯駁其他人觀點的學生。讓課堂成為一個小小的辯論會或者表達自己觀點的地方。在這種課堂的氛圍中,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鍛煉,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對于課文的講解,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讓學生課前提前預習,并查閱大量資料,從篇章和主題思想入手,自己研究文章的結構、寫作特點和修辭手法等。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對于重點的段落篇章進行講解,教師從旁點撥,進一步促進知識的重建和內化。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有了思維含量。
課后鞏固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語言和知道兩方面進行輸出和強化。一是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關鍵詞,對文章進行復述或者對文章的相關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二是學生結合本節課所學,寫出自己對于該問題和話題的想法和觀點。教師可以設計與單元相關的作文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然后可以小組或者個人之間互評。寫作是對英語表達能力的綜合的體現和檢測,更是思維能力的體現。因為這寫作過程中,學生要謀篇布局,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論述,這個過程就是思辨能力培養的過程。在《綜合英語》的每個單元練習中都有相關的寫作作業。這些寫作結合了相關單元的話題,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思考。在寫作中,學生能夠慢慢地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三是學生針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口語方面的輸出,即找一個固定的口語練習者互相對話,說出自己的觀點,第二天課堂上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在課堂上二次重現頭一天雙方的對話。這種口語練習可以培養學生全面練習語言的能力,并且在強化寫作和口語的基礎上,進行思維的碰撞和交流。
(4)評價方式
綜合英語這門課程一般涉及到聽說讀寫譯這五大部分,是一個全面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課程。對于評價這門課程,我們從兩個方面入手:課堂效果的評價和學生的互評。為了使考試和平時成績的評價真實地反應學生的能力,檢驗教學效果,綜合英語課程的考試不僅包括平時日常的考試,還涉及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小組討論的表現、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等等。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在課堂上是否主動積極地完成了課堂的學習任務,對學習過程中主動性的考核,以此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熱情。
學生互評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評價標準,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將思辨能力的訓練設計到教學實踐中,即前文提到的學生在單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要觀點明確,有自己的思想,能批判地看待問題。對于這個評分標準,教師可以把具體的標準發到每一個學生手中,讓學生當評委進行評分并寫明理由。然后組內整理評語和分數,最后交由教師做出總評,然后反饋給當事人。學生互評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形成思辨的思維。
通過優化評價標準,《綜合英語》的課堂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動腦的能力,讓他們由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在評判和被評判中轉換,更好地提高了自己的語言水平和思辨能力。
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并改革對學生的評價體系,這樣是教學的一次大的改革,《綜合英語》的課堂真正做到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為目的。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在學科專業上給學生以指導,更應使學生懂得學習的規律,思考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教師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這是《綜合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結論
綜上所述,思辨能力的缺席是現在英語教學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那么對于思辨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以課本為依托,但是不拘泥于課本,在研究透教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和課外各種資源,設置大量有效的課堂、課下的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逐漸地積累,學生的思辨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宇紅,丁亞軍. 從學生視角看“思辨缺席”——關于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實證研究[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05-108.
[2]潘紅.外語專業學生思辨缺席癥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7):36-40.
[3]左玉玲,隋麗爽.高級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J].吉林華僑外國語學報, 2010(2):70-72.
[4]崔林,孫永軍.對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思考[J] .世紀橋,2011(17):105-106.
[5]文秋芳.論外語專業研究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 [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6]曹小川.英語專業泛讀教學與大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 (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