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亮
【摘要】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應該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教師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時要體現出多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鍛煉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和創新,進行可以自主的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熟讀課本之后思維更加活躍和積極,這樣也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養成核心素養。
【關鍵詞】地理教學 ?核心素養 ?高中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156-02
1.地理教學中凸顯核心素養的研究現狀
在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對于學生現階段面臨高考,學習時間緊,內容量大,學習內容難度高等問題,很多老師都放棄了對于學生教育的多元化和素質化。所以面對現在這種現狀,我們需要多關注地理教學中凸顯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同時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填鴨式教學”和“應試教育”都違背了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思維的轉變。很多調查研究表明,中國的孩子在實踐上面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的小孩。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一種自由的、開放的態度,西方的家長們鼓勵孩子多去實踐,而不是局限于理論。而中國的孩子動手能力很差的原因在于過分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這就是中國現在對核心素養的研究的現狀。
2.地理教學中對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
2.1對于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對區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證明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逐漸的擁有了實踐的平臺,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識。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為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一開始接觸這部分知識很難找到著手點,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季節的變化和晝夜的交替來作為思考點,經常運用對比和總結的方法解題,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有助于學生盡快得出結論。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會逐漸的形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郊游,在郊游之前可以讓學生們標記出自己要去的位置,然后標記出交通路線。在郊游回來時可以整理郊游的地址信息,這也是鍛煉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2.2 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念,提升課堂教學深度
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標準下提出的口號之一,既能夠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還可以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核心素養與課堂深度的融合,首先需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深度。人地協調即為人類和生態環境之間共生、和諧的關系,追求一種融洽、平等的相處方式,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基礎,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可結合實際案例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研究人地矛盾及處理方法,幫助他們清晰認識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2.3 對于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
地理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養成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也是學生地理能力的一種表現。尤其是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學生面對復雜的問題時可以游刃有余,這是學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學生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可以具備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更加透徹。這樣可以使學生解決問題更加高效,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近,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各個大城市都在進行著舊城區的改造工程,很多工廠隨之關閉。因此,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熟悉的工廠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例如污水處理廠和加工廠等,引導學生收集這兩個廠的相關資料,充分了解這兩個廠的選址注意事項,帶領學生通過實地考察、走訪、查找資料等方式選出最佳的建廠地址。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地理教學中凸顯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改革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散學生思維,擴寬學生視野。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并且為之奮斗的目標。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伴隨學生一生的財富。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部越來越重視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這項研究不是盲目的,是有動力和目標的,而這項研究更需要更多的人一起來完成。
參考文獻:
[1]李家清,常珊珊. 核心素養: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J]. 地理教育,2015(4):4-6.
[2]韓國峰. 高中地理課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 教師, 2017,(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