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的心純潔得如同一張白紙,在他們心中的好老師,應該是真誠待人,關心愛護他們的老師,是知識淵博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才能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成為他們成長的榜樣。
【關鍵詞】好老師 ?粉絲 ?真誠待人 ?關愛 ?知識面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183-02
教育教學是分不開的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則案例,讓人深思,思考一名怎樣的老師才是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文章中,有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一位是當時年輕的教授伽利略。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亞里士多德的偉大,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無愧于是人們崇拜的偶像,哪怕是現(xiàn)在,人們也驚嘆他的博學。用一句流行語說,人們是亞里士多德的粉絲。年輕的伽利略找出了他的一個錯誤,并且要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論證,怎么不受到亞里士多德粉絲們的嘲諷呢?
當課文講到這里時,也許是為了課堂增添活潑幽默的氣氛,或是為了后面寫一個“敬佩的人”的習作內(nèi)容找到素材打基礎,老師問同學們:“你們是誰的粉絲呢?”
孩子們爭先恐后。有的說他是周杰倫的粉絲,老師告訴他,周杰倫勤奮刻苦,他值得他們當粉絲。有的說他是劉謙的粉絲,老師告訴他,劉謙的魔術出神入化,也值得他們當粉絲……同學們說了許多許多自己心中喜歡的偶像,教室里的氣氛好極了。有一雙小手舉起,放下,又舉起,放下。老師及時捕捉到,馬上請他站起來,他輕聲說:“我是你的粉絲?!崩蠋熞汇?,不禁反問了一下。他又輕聲說:“我是你的粉絲。”這時候教室里也有幾個同學附和說:“我也是你的粉絲?!?/p>
老師有些疑惑,不禁問道:“What?”“你對我笑瞇瞇的?!苯又钟袔讉€孩子舉手說,“你上課時講了許多課外的東西,你知識淵博”;……老師既有欣喜,又面帶愧色。孩子們一顆顆純潔的心,打動了許多老師,讓老師深深思考怎樣去做一名好師者。從這一案例,可以總結出作為老師要捧著一顆心來,用你的心去真誠地對待孩子們,用你的淵博的知識去征服、引領孩子們。
一、真誠待人、關愛學生是為師的基本
真誠待人,關愛學生是作為教師的基本道德品質(zhì)要求。如果沒有這一基本道德品質(zhì),是成不了一名合格的老師的。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關愛學生,孩子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如,某個孩子成績差,但你仍給他做小組長,他不再覺得老師、同學瞧不起他,不會再游離在班集體之外。他會親近你,盡管膽量還是小了一些,但臉上的笑容會多很多。
孩子多么純潔,你給他一點,他把你放在心里,作你的粉絲。微笑面對每一個孩子。每個班都有特別值得你關愛的孩子,你用心對他,你會發(fā)現(xiàn)他對你特別親。要想真正成為孩子心中的好老師,你要把心交給他,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孩子最純潔,也是能體會誰好誰壞的試金石。
二、自己要有一桶水是為師的要義
俗語說:教別人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個自己沒有點底蘊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可想而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我們老師一定讓自己用知識“富”起來,再去豐富的學生。如,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某類文章,他會搜集許多資料,自己先讀,再精選出適合孩子們年齡特征,學習水平的資料,做好充分的準備。圍繞這類知識點拓展開去,不僅能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更能讓孩子知識面廣,興趣更濃。借用魯迅先生給顏黎明的回信中寫的一句話,“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有位老師上三年級的《女媧補天》,給學生推薦了《伊索寓言》、《希臘神話》等。課堂上老師信手拈來許多神話故事、民間故事,講得興起,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講,熱情一浪高過一浪,最快樂的莫過于此時。用自己的知識豐富他們,用自己的熱情感染他們,不知不覺中,老師不再高高在上 ,威嚴十足。難怪有人說,要想和孩子成為朋友,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用書為媒介。書會讓一名老師自己有底氣,讓孩子們成為他的粉絲。平時可以不用懲罰他們,只要用書,召喚他們的心靈。一班四十多個孩子,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的,或把學習當興趣的少之又少,這肯定是哪里出了問題。我想不是孩子,是不是我們成年人出了什么問題。成年人有多少用書去讓自己“富”起來的呢?
孩子,你是老師的粉絲,老師應該讓你成為他的驕傲。
參考文獻:
[1]百度:魯迅《給顏黎明的回信》
作者簡介:
黃偉霞,廣東梅州人,1993年踏入教壇,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