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
【摘要】隨著互聯網和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子商務日益普及并迅速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方便和節約時間選擇網絡購物(以下簡稱為網購)這一新的購買方式。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選擇網絡購物更是優于其他人群。網絡購物這一現象在豐富大學生生活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困擾,例如買到假貨、次貨,所購買的商品與描述不相符等問題。誠信在網絡購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網購誠信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那么它將會影響網購新市場的發展,也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因此,有關部門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網購誠信問題,提倡建立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市場,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購物;網購誠信;市場經濟
網絡購物,是指通過互聯網傳遞商品信息,并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填寫私人支票賬號或信用卡的號碼、私人電話號碼、詳細地址等,廠家通過郵遞的方式,或是通過快遞公司送貨上門的交易方式。簡而言之,網絡購物就是指消費者通過網絡來實現購物的過程。隨著網購這個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網民越來越多,網購這種新的交易方式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將會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但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由于網購屬于新事物,我國在有關網購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以及人們的職業道德不高等導致在網購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間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一、當代大學生網購的現狀
筆者對我校500名大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當中有90%的有網購經驗;沒有網購經歷的10%中,有3 0%的人以后會嘗試這種新的購物方式,有50%的人可能會嘗試網絡購物。在沒有嘗試網購的群體中,他們最擔心的還是網絡購物的安全性問題,其次就是商品的質量問題以及不熟悉、不了解怎樣操作。由此可知,網絡購物的誠信問題是比較重要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購買商品時,主要是根據消費者的評價以及商家的信譽度和承諾來選擇,另外就是看商品賣出的數量和商品價格優惠度,其他情況很少。所購買的商品的價格大部分都是不高于100元,價格在200 - 300元之間的商品占比40%。由此可見,300元的很少,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的消費還算理性,價格較高的商品他們少買甚至不買,這點是值得贊揚的。但是針對大學生是否相信網購時,被調查對象中,有一半的人不相信網購,只有一半的人對網購現狀是滿意的,持非常滿意態度的人竟然一個也沒有。究其原因,實則源于網購中的減信問題導致他們望而卻步,很多商家不講濺信,商品與描述嚴重不符,承諾的7天無理由退換貨都會以各種借口搪塞推諉,不能實際解決問題。為此,有關部門及網絡經營者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網購的信譽度,讓網民們相信網購并參與其中。
二、網購中的誠信缺失現象
網購中誠信缺失主要表現為:第一,商家請人刷評,不僅刷銷量,還刷評價,有的網商甚至請刷評團隊來增加白身的等級;第二,商品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描述與實際商品差別較大;第三,商家常常發出一些虛假信息來欺騙消費者,有的商家還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
三、誠信在網購中的重要性
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它是建立在網絡商家和購買者之間的互信杠桿。一個不講信用、不守信用的網購商家,在網絡購物的這個行業里面不會有長久的立足之地,也無法生存下去。據悉,中國每年因為信用缺失而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可見,誠信在經濟發展中是不容忽視的。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對于網購行業來說,其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任的行業形象,“人無信則不立”,對于網購行業來說,也只有守信用、講職業道德,才能從根本上做好行業品牌,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也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據了解,在網購這個虛擬的市場中,消費者更多的是靠商家的信用程度和對商品的評價情況來購買商品的。另外,在對大學生的調查問卷中,絕大部分的被調查對象都希望賣家要講誠信,不能以次充好。由此可見,誠信在網購中非常重要,若網絡商家做不到誠實守信,那它將會走向終結。
四、解決網購誠信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規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我國通過不斷地嘗試和探索,在網購的相關立法工作和保護措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別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其最大的亮點就是明確了消費者通過網絡、電視、電話、郵購方式購物,7日內可以無理南退貨的制度,規定了經營者故意拖延和無理由拒絕的4種情形及處罰依據。在后續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中,對網絡誠信方面做出明確而合理的規定。對于違背網購誠信問題的網商和個人,一定要予以嚴重的處罰,對于利用釣魚網站、木馬等手段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不法分子,也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對他們的處罰力度,預防和懲治網絡犯罪行為。
(二)借鑒他國做法
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借鑒西方的一些做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對于虛假廣告的監管,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通過立法授權網絡交易平臺一定的監管權力,負擔起網絡廣告的監督責任,網絡交易平臺可根據本行業的特點,制定并依據行業自律規范來對網絡廣告盡審查義務,以彌補法律法規方面的不完善。
(三)履行監管職責
嚴格執行“開網店須辦執照”原則,手續不齊全的一律不予辦照。現在的網店數不勝數,而且雜亂無章,如果不加強對開網店的管理與臨督,有的網店就會渾水摸魚,以假亂真,這不利于解決網購誠信問題。此外,要加強對違反網購交易原則的處罰的監督,對于違反網購誠信交易的商家,應予以處罰。
(四)倡導行業自律
行業自律就是行業自己約束白己,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行業內對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的遵守和貫徹,另一方面是行業內的行規行約制約自己的行為,即網購經營者組成團體,制定業內的一些交易規則,自覺平衡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利益。網購市場具有虛擬性,僅僅只依靠國家制定的那些法律法規是不能解決網購誠信缺失的問題,更多的還是要靠網商們的自覺性來維護網購誠信。因為法律法規不能對每一方面都做到滴水不漏,也不能更好地規范新事物、新問題,只有網商和交易平臺自覺采取實際行動,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制定相應的交易規則并按規則辦事,才能更有效地解決網購誠信缺失的問題,維護好網絡誠信。作為網購經營者,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維護好消費者的利益,提高白身的信譽等級,增強人們網購的信心,促進本行業的健康發展,滿足該行業的最大利益追求。
(五)社會輿論監督
對于有欺詐行為的網商和個人,各雜志、報刊、電視、微信、微博等要進行登載或報道,一方面是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促使其改變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減少上當受騙的概率。
(六)增強維權意識
現在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較低,在網購中遇到假貨次貨時,他們大多數時候嫌麻煩,不會選擇退貨。正是這種心理讓許多網商不重視誠信,繼續任意妄為,進而破壞網購誠信。作為消費者,在網購中要有較高的維權意識,當白身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通過各種途徑如網站平臺投訴,網上報案、向快遞公司投訴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既維護了白身的權益,又有利于監督網購經營者做到公正買賣。
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網絡購物飛速發展并壯大起來,它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深受大學生的青睞。大學生是對新事物接受最快,傳播最快的群體,目前,我國有9 0%的大學生有網購經歷。網購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高效的生活,但事物都有兩面性,由于有關網購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消費者維權意識淡薄等原因,網購中誠信缺失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要完善網購方面的法律法規,倡導網購經營者做好行業自律工作,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各方共同努力,爭取解決好網購誠信問題.促進網購市場的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經濟的積極作用,從而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倪緯.網購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研究[D].西南大學,2014.
[2]高學敏.大學生網絡購物顧客滿意度測評研究[D].延安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