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祥 張亦真 陸炯韜
【摘要】校園植物是開展生物探究活動的寶貴資源,開展與之有關的學習活動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和可行性。教師指導學生對校園植物進行調查,并為每一株植物制作“身份證”,可以加強學生對身邊植物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課外學習能力和環境保護意識,不失為研究性學習中的創新之舉。
【關鍵詞】校園植物 ?“身份證” ?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244-01
校園植物是校園綠化和校園環境的重要標志,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校園植物不僅可以發揮重要的生態功能,而且還具備知識學習、德育教育、審美培養、勞動教育等作用,它們能夠被學生看得到、摸得著、便于觀察、便于取材、便于探究,是學生們最容易親近的生物。
1.設計背景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生物學興趣和素養,是每個生物學教師必須不斷研究和探索的問題。課外的校本選修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校園植物正是開展生物探究活動的一種寶貴而豐富的資源。植物“身份證”的制作可以加深師生對身邊植物的認識,提高大家對綠化植物的保護意識,無形中也提高了校園綠化的知識內涵,增加了校園的整體文化氣息。
2.設計創意
本活動具有較強的可行性與操作性,有助于學生正確、迅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讓學生在課堂與校園,課內與課余時間都進入角色,寓樂趣與學習之中。
通過校園植物的掛牌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校園植物與他們的聯系,增強了學生愛護植物的意識和環保意識。同時,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們制作的標牌陳列在學校之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能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3.設計目標
3.1知識目標
校園植物的識別,可以提高學生對身邊植物的認識,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學概念或基本術語。
3.2技能目標
校園植物的識別與掛牌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植物形態,解剖,分類等方面的實驗技能,并提高學生探究思考、知識運用、操作技能等能力。
3.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物科學的情趣,增強學生對生命的珍惜和熱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4.實施步驟
4.1組建活動小組
在惠貞生物社及高一生物選修課成員的基礎上,選拔具有責任心強,觀察、動手、組織能力強的學生若干名,統一進行植物常識培訓,制定活動計劃,確保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活動。
4.2校園植物的調查
利用課余時間,分季節對惠貞書院校園植物進行調查,調查時,分組分工,分配地域,實地調查,了解植物名稱、數量、種類等情況。對植物不同部位進行拍攝,以確保所拍植物的清晰度和可用性。對所拍攝的照片進行匯總,選出清晰度和效果較好的植物照片若干,存檔,以便查找植物志時進行比對。
4.3校園植物的掛牌
查閱有關資料(如中國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弄清校園內植物的科、屬、種,學名,別名、英文名、生物特征、習性、用途等知識并制作標牌。每位學生制作兩塊標牌。最后,舉行掛牌儀式,將制作好的植物標牌分別掛于各種校園植物上,使這些植物都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
5.活動結果
經過半年多的實地調查、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我們共調查了惠貞書院育才校區和天水校區的山茶、銀杏、玉蘭、睡蓮、芭蕉等46科64屬76種校園植物,共制作標牌160個,使每種植物均有了屬于自己的“身份證”。標牌精致實用,內容詳盡,上面印有植物學名、科屬、別名、特征和用途。將這些標牌分別掛于不同的樹上,標牌和樹木相映成趣,著實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6.活動總結
植物標牌掛上去之后,學生在課外活動時,會經常去看看身邊的植物介紹,并互相討論,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本次校園植物掛牌活動有利于全校師生進一步了解、認識身邊的植物,營造出濃厚的專業學習氣氛和校園學術氣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這無形中也提高了校園綠化的知識內涵,增加了校園的整體文化氣息。
7.活動反思
7.1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
在整個校園植物“身份證”的制作過程中,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授課方式,而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加此次選修課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給予學生必要的專業指導和點播,但是需把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探討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7.2切實關注學生的參與
學生個體知識基礎、能力存在差異,在活動中必然也會有所體現。教師應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制定分層施教的教學計劃,盡量引起每位學生的興趣,保證學生都能參與活動。要求每位學生制作2塊植物標牌,提高學生的責任感,促使他們集中精力投入到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寧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寧波市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