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花
【摘要】英語聽力一直是高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語高考的第一關。俗話說:“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英語聽力考得好,那么整個英語科目的考試也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怎樣提高英語聽力成績呢?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對提高高中英語聽力成績的策略進行了相關探究。
【關鍵詞】高中:英語;聽力
一、高中英語聽力存在的障礙
(一)語音障礙
語音基礎的優劣直接影響聽力水平的高低,提高聽力首先要過好語音關。發音不準,就不可能正確理解聽力。然而受傳統的英語教學的影響,許多學生重視寫作,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只會認讀,不注意單詞與發音拼寫的聯系,造成語言學習上的“先天不足”。
(二)詞匯障礙
詞匯是搭建語言的基礎,要想快速提高聽力水平,聽者必須有足夠的詞匯量。在聽有聲材料的時候,聽者不僅是辨音,也是對連貫語流進行同步準確解意的過程,如果連貫的語法中出現陌生的音(即生詞),那么往往難以辨別其意。
(三)語法障礙
語法障礙是指學生理解速度跟不上聽力材料的錄音速度。在真實的交際中,往往會感到聽比讀難,其原因就在于聽覺感知的速度不夠快。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在聽的過程中注重一個一個的單詞和句子,不會聽關鍵詞和關鍵句等,遇到聽不懂的詞句就會停下來,這樣就很難跟上語速,就不會對這種一閃即逝的信息有較好的把握。在聽的過程中,聽不懂的詞句或記下來,或可因其不影響對所聽話語主要內容的理解而放過去,繼續往下聽,不然會影響聽下面的話語。聽力的最終目的是達到句子、篇章等的綜合理解,有的學生沒有抓住關鍵同和掌握篇章大意,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單同、單句上,結果一篇短文自以為聽懂了,但到頭來卻沒有記住所聽內容,出現聽前忘后的現象。所以,聽音過程中養成抓重點、不究枝節的好習慣,才是克服綜合理解障礙的關鍵。
(四)習慣障礙
聽的目的是弄懂所聽材料的基本思想,在聽后的過程中關鍵是盡力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初中生學習英語的時間還不長,部分學生聽力理解過程中存在不良習慣,力圖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遇到一時無法理解的單詞或句子時,會停下來思索,這樣就會跟不上語速。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直接用英語理解聽力材料,而是借助中文,中間經歷了一個心譯過程,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影響聽力理解。
二、提高高中英語聽力成績的策略
(一)糾正學生的語音
語音是造成聽力知識性障礙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語音障礙的形成不僅僅是指語言、語調,而且包括朗讀技巧,語音基礎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中學生乃至大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比如,很多同學把O發成S這個音,這就造成學生不能正確發thank,three,think等單詞的音;把a音發成Z,A和a:音不分,也不能正確發e,∞,3,r等音。只有發音正確,才能把單同讀準確,才能讓別人聽懂自己說什么,也才能聽懂別人說了什么。同時,還要注意停頓、升降、句子重音、熟悉連讀、弱讀、不完全爆破、縮略等現象。
(二)解決詞匯障礙
詞匯是造成聽力障礙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聽有聲材料的時候,聽者不僅要辨音,而且要對連續語流進行同步準確釋義和反應。不同階段的聽力水平對詞匯有不同的要求,這類詞匯被稱為聽能詞匯。這類詞是學生聽過多次、說過多次、寫過多次的熟詞,但是有時在聽的時候聽幾遍也聽不出來,一寫出這個詞,馬上就明白了。在學習過程中,對教材要求掌握的詞要加強訓練,全面掌握單同的音、形、義,使學過的詞匯與聽力材料中的詞匯統一起來。
(三)口頭復述聽力內容
從認知心理學的建構主義觀點來看,人類的學習不只是一個機械的信息加工的認知過程,而且是個體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在英語教學中,只有當作為主體的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對語言材料進行主動加工處理,才能掌握語言知識,發展語言能力。學生通過對聽到的內容進行口述,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教師要求學生對聽的內容進行口述,他們必須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地位,全力調動原有知識,積極主動獲取聽力信息。
(四)加強技能訓練,提高聽的效果
聽力理解即根據聲音來建立意義,理解的過程就是建立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聯想、良好的記憶、邏輯推理必不可少;聽音辨音、聽音悟義能加強感知能力。只有在頭腦中形成較強的語言感受和感知能力,聽覺才能從復雜的音差中進行準確地識別、判斷,從而獲取信息。在聽力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訓練,聽力技巧包括語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語音技巧指連續、弱讀、失去爆破、句子重音、意群劃分等。而理解技巧則是指聽力內容的檢查、預測、取舍等技巧。例如,在聽力測試中會經常遇到辨數字這類題,對這類題學生普遍感到頭疼的是“十幾”和“幾十”的選擇。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完整地聽文章,遇到長單詞可省略中間部分,只記詞的首尾部分。聽第二遍時,可對第一遍記得不全的地方進行修改、補充,從而完善其內容。其實.有的空根據上下文、語法、習慣用語、背景、常識可以得到答案。總之,只要學生掌握了聽力技巧,多聽多練,聽力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